腊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祈愿众生皆得解脱!

今天2019年1月13日,农历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腊八节,请大家行持吃素放生﹑供灯﹑诵经﹑献花﹑行善等善法,并发心念诵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嗡 牟 尼 牟 尼 嘛 哈 牟 尼 耶 梭 哈 ! 回向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早证菩提。祈愿世界和平安宁!祈愿家人、朋友平安吉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相传这一天就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据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弃王位出家,经过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身体变得极度瘦弱。终于觉悟到:世间的人们追逐物欲,忱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无法达到解脱;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只是使肉体上受苦,也是徒增对于身的执著,也是没有办法证悟的;只有舍弃苦乐二边,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于是,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
尼连河边有牧牛女子,素日里看见释迦牟尼如此虔诚苦修,心中甚是感动敬佩。这时见释迦牟尼佛饿得几欲昏倒,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供养。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
释迦牟尼佛得供养后,恢复了体力,得以继续修行。之后,他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如此,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禅修,时至腊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释迦牟尼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世、未来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腊月初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从此,腊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为佛教的一个盛大、隆重的纪念日,腊八节即由此而来。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休息,天鼓齐鸣 ,发出妙响,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由于牧牛女供养乳糜的典故,后来中国的佛教弟子乃起而效之,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以五谷及诸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相沿至今,此习俗渐渐广传至民间,一般人家也大多要在这一天煮食腊八粥,成为民间风俗之一。
每年的腊月初八,佛教的各个寺院、居士林、佛教团体、乃至信佛的人家,皆有舍粥善举。古往今来,腊八舍粥的传习,在佛门弟子和信众中蔚然成风。
舍粥的目的,概约有三:
一是体现佛教的慈悲思想精神与具体实践,通过舍粥,赈济一切贫寒饥民以温饱;
二是使得一些欲求世间福报的人们,得以广种善根福田,成就福禄寿禧财等等果报的福德因缘;
三是对于一些佛法的修持者来说,舍粥一来可以有助于修道功德资粮的积累和增上,二来是体现和修证佛教中“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一种方式方法和具体实践。
因此,每年一进冬月、时近腊月,一些善信人家、佛门信众,便开始筹备粥料,供养寺院,以备舍粥之需。到了初七夜晚,各个寺院、居士林、佛教团体、乃至一些信佛的人家,便开始大锅熬粥,历通宵,至初八丑末寅初,天尚未亮,便在门前摆上案桌,公开舍粥。
每年,各地方的腊八舍粥,场面都是非常的温馨、祥和、欢喜、热闹,正所谓“佛音寥寥,豆香缠缠;喜鹊催夜,铜锅当风”,成为了“腊八节”的一道靓丽、独特、壮观的风景线。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