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菁华录

  

  近来日课甚忙,每日礼佛、念佛、拜经、阅经、诵经、诵咒等,综计余暇,每日不足一小时。出家人生死事大,未敢放逸安居也。(1917年,杭州致白民居士)

  自今以后,若非精进修持,不惟上负佛恩,亦负君等之厚德。故拟谢绝人事,一意求生西方,当来回入娑婆,示现尘劳,方便利生,不废俗事。(1920年,杭州致白民居士)

  仁者迩来精进何似?念佛法门,最为切要。幸以是自利利他。《印光法师文钞》,宜熟览玩味,自知其下手处也(书札一类可先阅)。(1921年,温州致白民居士)

  (一)宜重卫生,俾免中途辍学(习音乐者,非身体健壮之人不易进步。专运动五指及脑,他处不运动则易致疾。故每日宜为适当之休息及应有之娱乐,适度之运动。又宜早眠早起,食后宜休息一小时,不可即弹琴)。
  (二)宜慎出场演奏,免人之忌妒(能不演奏最妥,抱噗而藏,君子之行也)。
  (三)宜慎交游,免生无渭之是非(留学界品类尤杂,最宜谨慎)。
  (四)勿蹭等急进(吾人求学须从常规,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矣)。
  (五)勿心浮气躁(学稍有得,即深自矜夸;或学而不进(此种境界他日有之),即生厌烦心,或抱悲观,皆不可。必须心气平定,不急进,不同断。日久自有适当之成绩)。
  (六)宜信仰宗教,求精神上之安乐(据余一人之所见,确系如此,未知君以为如何?)(1916年,杭州致刘质平)

  绿色铁色纱(此名不知其详,即系铁丝编成之纱网),夏天用于罩于窗上,俾免蚊蝇飞入。今拟购一尺,用以自做佛前之灯罩。(1931年,温州致刘质平)

  余所居处,鼠害为患。拟请仁者到上海先施公司。购西式捕鼠器一件(但必须不伤害鼠命者乃购之,否则不购)。如无者,·乞于便中至上海城隍庙购铁丝编成长方形之捕鼠器亦可(此物决不伤鼠命,但不甚灵验耳)。此捕鼠器俟余至宁波面交。(1932年,镇海伏龙寺致刘质平)

  惠书承悉。仁者乞尽孝道,为慰!开吊之日,宜用素斋,万不可杀生,致力亡人增其罪戾也。乞与令兄商之。《心经》及签,写就附邮奉,不宣。(1933年,泉州致刘质平)

遗嘱:

  刘质平居士披阅:
  余命终后,凡追悼会、建塔及其他纪念之事,皆不可做。因此种事与余无益,反失福也。
  倘欲做一事业与余为纪念者,乞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印二千册。
  以一千册交佛学书局(闸北新民路国庆路口,即居士林旁)流通,每册经手流通费五分,此资即赠与书局。请书局于《半月刊》中登广告。
  以五百册赠与上海北四川路底内山书店存贮,以后赠与日本诸居士。
  以五百册分赠同人。
  此书印资,请质平居上募集,并作跋语附印书后,仍由中华书局石印(乞与印刷主任徐耀塑居士接洽,一切照前式,惟装订改良)。
  此书原稿,存在穆藕初居士处)乞托徐耀堑往借。
  此书系为余出家以后最大之著作,故宜流通以为纪念也。
  弘一书(一九三六年,厦门)

  父病日剧,宜为说念佛往生之法。临终一念,最为紧要(临终时,多生多幼以来善恶之业,一齐现前,可畏也)。但能正念分明,念佛不辍,即往生可必(释迎牟尼佛所说,十方诸佛所普赞,岂有虚语!)。自力不足,居土能助念之,尤善。

  劝亲生西方,脱离生死轮回,世间大孝,宁有逾于是者(临终时,万不可使家人环绕,妨其正念。气绝一小时,乃许家人入室举哀,至要至要)。净土经论集说,昭庆经房皆备,可以请阅。(1933年,杭州致夏丏尊)

  广述因果报应而归结干净土,是为导俗最善之法。又藏中《经律异相》、《法苑珠林》、《诸经要集》三种(皆“纂集部”),皆可择其合于时机者辑集刊行(古昆法师有《经律异相》节本,惜太略;杭州慧空刻本)。又《海南寄归内法传》(传记部),亦可印单行本流通于世,俾后之学者由是获见西竺之芳规。又《佛说无常经》(后附送亡仪,小乘经“宿”帙),为佛在世时诸大弟子吟讽第一之要典(吾辈修净土者亦可奉是经为晚课,既可依循佛世芳规,又能警悟无常,坚其求生西方之愿,未可以为小乘而忽之也。世之谤小乘者,宜请其诵《地藏菩萨十轮经》,当可猛省)。征诸律部及《内法传》,历历可据(音曾手抄数则,皆律部中及他籍所载者。尊处若须当写奉。若刊刻时可以附人)。后附送亡仪,尤精要适用。如斯宝典,流入此土垂千数百年,殆无人道及之者。(1920,杭州致丁福保)

  吾国惯习,无论若律若禅若教,皆重祖轻佛,不独禅宗为然也。窃谓欲重见正法住世,当自专崇佛说始,贤首以经释经,不为无见。佩甚佩甚!

  唐宋诸师,皆先习论后习经(又受具足戒后必穷研小乘律),卓见极是。或习《俱舍》、《唯识》、《十二门》、《起信》亦可。又,杨仁山居士所定先习起信、唯识、楞严之法,亦甚允当。近时学者多宗此法。但己上诸法,唯上根乃可用之。若中人之质,须先穷研《起信》一部(此亦杨居士说)。其次者唯习《佛教初学课本》等可耳。

  彭二林《华严念佛三昧论》仅十五页,义理极精。仁者已研寻否?习华严者,应先熟读此论。(1921年,温州致王心湛)

  阅《净土十要》,宜先阅《念佛直指》、《净土法语》、《净土或问》、《净土十疑论》;复阅《西方合论》,又阅《无生论),参观《亲闻记》;最后阅《弥陀要解》,参观《便蒙钞》。(1924年,温州致王心湛)

  所谓我执者,即《圆觉》所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是也。《识论》卷一,言之甚详。请披寻《唯识心要》卷一第十六页至甘八页止。计八页中灵峰述辞,至为精确,幸详味之。又依《大乘止观》中所云:“若断我执,须分别性中,止行成就。请检《大乘心观释要》卷五第五六七页阅之。而《占察义疏》卷六第十七十八页灵峰疏文,即依《大乘止观》会合。希彼此互参研寻,最易厂解。此外,如《灵峰宗论》第二册中,亦常常言之。并望披览。

  窃谓吾人办道,能伏我执,已甚不易,何况断除。故莲池大师云:“当今之世,未有能认初果者。夫初果,仪能断见惑,已不可得,逞论其他。”彻悟禅师云:“但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故竖出三界,甚难甚难。若持名念佛,横出三界,校之竖出者,不亦省力乎?藕益大师亦云“尤始妄认有己,何尝实有己哉。或未顿悟,亦不必作意求悟。但专戒净戒,求生净上,功深力到,现前当来,必悟无己之体。悟无己,即见佛,即成佛矣。”又云:“倘不能真心信入,亦不必别起疑情。更不必错了承当。只深信持戒念佛,自暮地信去。”由是观之,吾人专修净业,不必如彼禅教中人,专恃己力,作意求破我执。若一心念佛,获证三昧,我执自尔消除。较彼禅教中人专恃己力竖出上界者,其难易,奚啻天渊那!(若现身三昧未成,生品不高,当来见佛闻法时,见惑即断。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恰。《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有云:“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诚言如此,所宜深信)。但众生根器不一,有宜一门深入者,有应兼修他行者,所宜各自量度,未可妄效他人。随分随力,因病下药,庶乎其不差耳。余比来久疏教典,未暇一一检寻详委奉答。姑即所见,略述如是。(温州致邓寒香)

  大乘之人,须发菩提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依是自利利他,直至成佛,圆满菩提,乃可谓大乘人。至发心之后,处众处独,皆无不可。《天目中峰和尚语录》中,曾详言之,录其文如下:

 “或问古人得旨之后,或孤峰独宿,或垂手入尘,或兼擅化权,或单提正令,或子筹盈室,或不遇一人,或泯绝无闻,或声喧宇宙,或亲婴世难,或身染沈疴,虽同少室之门,而各蹈世间之路者,何也?幻曰,言乎同者,同悟达磨,直指之真实自心也。言乎异者,异于各禀三世之幻缘业也。以报观之,非乐寂而孤峰独宿也,非爱闹而入尘垂手也。擅化权而非涉异也,提正令而非专门也。虽弟子满门,非苟合也。虽形影相吊,非绝物也。其毕世无闻,非尚隐也。其声喧宇宙,非构显也。至若荣枯祸福,一本乎报缘。以金刚正眼视之,特不翅飞埃过目耳,安能动其爱憎取舍之念哉?所以龙门谓报缘虚幻,岂可强为?演祖谓‘万般存此道,一味信前缘’,苟不有至理鉴之,则不能无惑于世相之浮沈也。《华严普贤行愿品》卷二十二善财童子,参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童子童女乃广赞亲近善知识之利益。善财童子又问,云何能于诸善知识法之中,速得圆满,速得清净,得不退失?答:须持菩萨戒及别解脱戒。若圆满头陀功德,能使二戒悉得清净,不失善法。继乃广赞十二头陀之行。”

 其圆满阿兰若一段,请仁者检阅之。夫位近等觉,尚须乐于独处,住阿兰若。何可谓山居办道者为小乘人?近来屡闻世人有此谬论,可痛慨也。至语小乘之人,决不说法利他者,亦非通论。小乘律本关(栋别之说)法有十条(栋别如法不如法)。又佛称弟子声闻众中,能教化有情令得圣果者,推迎留陀夷第一。律中具载彼度生之事有十三事,此外关于说法度生之事,小乘律中,屡屡见之(比丘每日须入城市乞食。施者如请说法,随缘教化)。兹不具引。小乘所以异于大乘者,在发心趣偏真之涅梁耳,岂有他哉!永嘉禅师谓上乘之人,行上而修中下,二乘何咎而欲不修,宁知见爱尚存,去上乘而甚远。三受之状固然,称位乃俦菩萨。大乘之所不修,而复认于小学。”(以上摘录原文。在《永嘉集》第七章。又《万善同归集》亦引此文。)吾人既归信佛法,皆应发大乘心,而随分随力,专学大乘。或兼学三乘,皆无不可。不必执定己之所修为是,而强人必从。以根器各异,缘业不同,万难强令一致也。(温州致邓寒香)

  近来念佛时、常用之“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其未句为“不退菩萨为伴侣”,语气殊未完足(似尚有下文者)。且此四句仅言生西,而无利生之愿,亦有未合。余于五六年前曾劝人将第四句改为“普利一切诸含识”(用《普贤行愿品》成句),则语气既能完足,且具利生之愿。但至今犹无人承用者,可见习惯难改。而僧众多奔走营务,亦罕有注意于此者,可长叹耳!(1935年,惠安致聂云台)

仁开法师道鉴:

  前承过谈,惠施多品,感谢无尽!荷施十金,拟以请购日本古版佛书,而为永久纪念也。承示诸事,朽人已详细思审,至为惭惶。朽人初出家时,常读灵峰诸书,于,‘不可轻举妄动,贻羞法门”、“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此语出《孟子》,《宗论》引用)等语,服膺不忘。岂料此次到南闽后,遂尔失足,妄踞师位,自命知律,轻评时弊,专说人非。大言不惭,罔知自省。

  去冬大病,买为良约。但病后精力乍盛,又复妄想冒充善知识。卒以障缘重重,遂即中止,至古浪后,境缘愈困,烦恼愈增。因以种种方便,努力对治,幸承三宝慈力加被,终获安稳。但经此风霜磨炼,遂得天良发现,生大惭愧。迫念往非,噬脐无及。

  决定先将”老法师、法师、大师、律师”等诸尊号,一概取销。以后誓不敢作冒牌交易。且退而修德,闭门思过。并拟将南山三大部重标点一次,誓以努力随分研习。倘天假之年,成就此愿,数载之后,或以一一得之愚,卑陬下座,与仁等共相商榷也。前承仁等所示诸事,今非其时,愿俟异日。诸希亮察为幸!谨陈,不宣。
  
  演音(1936年鼓浪屿致仁开法师)

  俗人生时,仅可披缦衣,不能披五衣,因大僧乃能披五衣故(1937年厦门致果清法师)

  一食为对治恶习,禁语为减少杂事。至于求早生西方,乃是宿愿,未敢忘怀也。(1938年泉州致传贯法师)

传贯法师:

  命终前,请在布帐外助念佛号,但亦不必常常念。命终后,勿动身体。锁门历八小时。八小时后,万不可擦身体及洗面。即以随身所着之衣,外裹破夹被,卷好,送往楼后之山凹中。历三日,有虎食则善,否则三日后即就地焚化(焚化后再通知他位,万不可早通知)。余之命终前后,诸事极简单,必须依行。否则是逆子也。
演音启

  注:本信系弘一大师一九三六年一月卧病泉州草庵时所立遗嘱,后大师起死回生。

奉若居士澄览:

  关于食物之事,略陈拙见如下,乞为转陈执务者,为感!
  依律,食物亦名曰药,以其能调和四大,令获康健,俾能精进办道。但贪嗜甘美之物,律所深呵。常食昂价之品,尤为失福。故以价廉而适于卫生之物最为合宜也。
  豆类,含有蛋白质,为最重要之滋养品。但亦不能多食,多食则不消化(与常人食补药者同,须以少量而每日食之,但不可一一次多量,若过量者,反致增疾)。
  蔬菜之类,且就本寺现有者言之,菠菜,为菜中之上,含有铁质及四种维他命,为滋补最良之品。
  白萝卜(俗称菜头),亦甚能滋补。红萝卜亦然。
  臼菜,亦甚佳(或白色或绿色皆佳),若芥菜、雪里红,则性稍燥,不可常食。
  花生,含有油质,食之有益(但不可多食)。
  且以拙见言之,菜食一盂之中,约以蔬菜占五分之四,豆类及花生等占五分之一,乃为适宜也。
  近来本寺送与朽人之菜食,其中豆类大多,蔬菜太少,未能调和,故陈拙见,以备采拌。
  再者,前朽人云,不愿食菜心及冬笋者,囚其价昂而不食,非因齿力不足也。菜心与臼菜相似,;而价昂数倍。冬笋价极昂,西医谓其未含有何种之滋养质也。
  又香菇亦不宜为常食品,明莲池大师曾力诫之。
  煮豆类、花生及蔬菜之汤,亦不可弃,其中含有多份之滋养料。倘弃其汤,而唯食其质,犹如服中国药者,弃其药汤而唯食其药渣也。
  朽人齿力尚健,以刀切蔬菜时,不妨切大块,咀嚼甚易也
  以上种种拙见,乞为执务者讲解其义,令彼了知,至用感谢!谨陈,不宣。
  十二月什七日善梦启(1939,永春致林奉若)

  古诗云:“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吾人一生中,晚节最为要紧,愿与仁等共勉之也。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1939,永春致穆犍莲)

上海佛学书局公鉴:

  前承惠书,谓今年药师如来圣诞,拟别刊行专号,属撰文以为提倡。近多忙碌,未暇撰文。谨述拙见如下,以备参考焉。

  余自信佛以来,专宗弥陀净土法门,但亦尝讲《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讲此经时,所最注意者三事:
  一、若犯戒者,闻药师名已,还得清静。
  二、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未定者,得闻药师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示其道路,即生极乐众宝华中。
  三、现生种种厄难,悉得消除。故亦观诸缁索,应诵《药师功德经》,并执持药师名号。而于求生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文,未及详释,谓为别被一机也。今者佛学书局诸贤,欲弘扬药师圣典,提倡求生于东方,胜愿大心,甚可钦佩,惟可普观众生诵经、持名。

  至于求生何处,宜任其臼然,则昔日求生兜率者,亦可发心诵《药师经》并持名号,而于本愿无违。因经中谓求生极乐者,命终有八大菩萨示路;又东晋译本云:若欲得生兜率天上见弥勒者,亦当礼敬药师琉璃光佛。如是则范围甚广,可以群机并育矣,略陈拙见,敬乞有以教之,幸甚!

  演音(1940,永春致上海佛学书局)


 

返回 
  
www.jujubetree.com
枣子树网站佛教导航联合制作-报恩斋专题网站
www.seach.org
首页 加入收藏夹 返回页首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