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正文内容

宗性法师:拈花微笑,一个“不说话”的神奇故事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1日
来源:菩萨在线   作者:(文/宗性法师) 编辑:赵颖竹 责任编辑:李蕴雨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对禅宗熟悉的人都知道《拈花微笑》这个故事。据说,释迦牟尼佛有一次在印度的灵鹫山讲经,因此来了很多人。佛经中将其描述为“百万龙天”,就是有一百万人在场。他们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有的处于天上,还有的坐在树上。
 
然后,释迦牟尼佛问道:“大家有没有问题?有问题就提出来,我给你们解答。”这时,有人供养佛陀一枝优昙婆罗花。佛陀拿着这枝花,默默地看着,不再讲话。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释迦牟尼佛一改以往有问必答的教育方式,突然间不吱声了。下面的人心里七上八下,完全不明白出了什么状况。可能大家都屏住呼吸,一个妄想也不敢打;眼睛直直地盯着佛,琢磨他今天到底要玩啥。
 
人群中有一位叫迦叶的尊者,他也没有讲话,但他对佛破颜微笑。请大家想象一下“微笑”是怎么个笑法。中国人过去讲“笑不露齿”,但我估计这还不足以形容迦叶当时的状态,因为那个微笑的当下很和谐,很安详。
 
在场的一百万人都不懂佛陀的用意,但当迦叶尊者这么一笑的时候,佛陀回应了:“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就是说:从今以后迦叶就是我的衣钵传人了,你最懂我的心。
 
他们两人一个盯着花,一个微笑,就上演了一出千古公案,成为禅宗的起源。那么,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会拿着这枝花,直盯着看呢?为什么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而释迦牟尼佛紧跟着就说他是衣钵传人了呢?道理究竟何在?
 
用今天的话说,释迦牟尼佛与迦叶尊者之间的情况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但仍不足以完全表达,那就是世间上用来形容两人很投缘、很有默契的词——心心相印。他们两人之间没有语言的交流,也没有文字的传递,唯有心灵的默契。所以,没有语言和文字的世界,才是人生宇宙的真实状态。
 
因此,这个千古微笑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花,只是一个符号。既然说与不说都不对,干脆就微笑。因此,在说与不说之间,唯一的方式就是“拈花微笑”。
 
要知道,语言和文字,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新唐书》里有:“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每天都有很多烦恼、不安、躁动与纷争,其原因就是因为有了语言文字。有了语言文字,就开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本来挺高兴,忽然就开始纠结了。
 
语言文字除了会给大家带来困惑和迷茫,还会带来执着。如果有人骂你乌龟王八蛋,你心里高兴吗?不高兴是正常的,高兴也是正常的。为什么?如果你觉得不高兴,说明你是凡人,正常;如果你觉得高兴,说明你是圣人,也正常。为什么圣人会觉得高兴呢?因为“乌龟王八蛋”在他眼里只是一个概念,和自己没有关系,有什么好生气的?
 
再说,骂人的声音是什么?你拿得出来吗?你说:“他骂我,骂得很脏!”告诉你,它就是一段声波。声波有脏和干净的区别吗?没有。为什么你一定认为那句话是脏的呢?因为你心里觉得它脏,因此它就脏,然后它就会在你心海里波澜壮阔,荡漾着涟漪。
 
既然生活在世间上不能没有语言文字,可它又很麻烦,那要怎么办才好呢?禅宗讲“不立文字”,又“不离文字”。就是说不主张有文字,但是又不废弃文字。如果能够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就是智慧,就是禅心。
 
语言,就是一个沟通的工具;文字,就是一个交流的代号。我们重视的应该是语言和文字的本质,去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释迦牟尼佛和迦叶尊者之间的微笑,就在于他们之间没有花的概念,但又心照不宣。假如你说它是花,错了!因为花只是一个概念,是假安立的。如果人类在发明语言文字时,把花叫做“阿猫”,那今天它的名字就是阿猫了。
 
《四十二章经》告诉大家,要识心达本,认识自心,直达本源。这个本源在哪里?就在超越“说”和“不说”,超越“你”和“我”。尽管没有语言文字,但这里的“语言”和“文字”又最丰富,能赋予你无穷的想象;尽管没有声音,但它的背后又有着最美妙的“声音”。
 
《坛经》一开篇就讲了四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意思是说,像“拈花微笑”当下的那种离开语言、离开文字和离开音声的境界,每个人都不缺少。这是一个开心宝藏、智慧宝藏,只不过还没有被我们开发出来。
 
要知道,佛说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平等。这样的悟性、觉性和灵性,在每个人的身上,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所以,在灵山会上的拈花微笑里,有着最好的音声,因为佛陀与迦叶尊者之间的交流没有了语言,没有了有形的障碍,纯粹是心灵的互动,自性的交融;犹如光光相照,彼此辉映,你能分清这灯光是属于哪一盏的吗?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