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正文内容

你所不知道的皈依分类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2日
来源:菩萨在线   作者:编辑:果如 责任编辑:李蕴雨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慧恒)
 
    在佛教共同乘的外皈依中,以佛陀为本师,将佛法做为修行解脱依循的正道,以僧众为修行助伴,以此为三宝而顶礼皈依。无上导师是佛宝,无上救护是法宝,无上指引是僧宝。
  
  在不共的密乘内皈依中,以身、口、意三门供养上师,依止本尊修行,以空行为助伴,成就上师、本尊、空行三根本,以此皈依。
  
  在殊胜善巧的金刚乘密皈依中,净化脉、气、明点,清净脉而现化身,清净气而现报身,清净明点而现法身。以密皈依成就法、报、化三身。
  
  在究竟实相的金刚乘极密皈依中,皈依诸圣众尊相续的本体空性,自性大光明和周遍大悲等三相无别的智慧,以此不断修持,使自己的自相续生起无相之智慧。
  
  “真实善逝三宝三根本,脉气明点清净菩提心,体性自性大悲坛城中,乃至胜义菩提恒皈依。”这四句皈依文,包括了外、内、密及极密的皈依,具有因皈依和果皈依的意义。
  
  在共同乘中,不论是小乘或是大乘,都是先从皈依佛、法、僧三宝开始修起。皈依佛的“佛”,分为法身、报身、和化身三身。法身是最究竟的,我们从最初的修行,一直到真正理解般若空性,证悟究竟法身佛的果位为止,都必须不间断地依靠三宝,忏悔业障累积资粮。这种皈依称为因皈依”。
  
  有关皈依的修法,因修行的方式而有所不同,由皈依的对境,依次往内依止。对所有佛教徒来说,佛法僧三宝是因皈依的对境。在我们还没有完全成就证悟之前,三宝始终是修行的对境所依。
  
  在金刚乘里,并不强调以因找果的途径,寻找心性本体来成就果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法身本是内在心性的本体,不假外求,过去、现在、未来始终无生无灭。于本体体性上,无任何舍取之心,也没有任何好坏分别。我们依靠禅定和般若等各种修行方法,让本具的佛性,也就是原始的觉性,从客尘障中自然透脱,安住在空性中,现证法身佛果位。并不是在心性外面,另外去寻找一个果位。这种直接对原始清净的心性本体,本有的法身境界所作的皈依,称之为果皈依。当然,这是非常难修的。
  
  由于我们对佛法僧的虔诚,从因皈依开始,依靠三宝,透过佛法僧的慈悲力,慢慢修行。从无明愚痴中觉醒,自然会产生法喜的觉受。在修行过程中,杂念和分别心越来越少,对世俗种种的执著也会慢慢消失。那时,会逐渐体解心性本体。如是精进,最后会恍然大悟,原来法身是人人本有的佛性。
  
  但是,对现在正在修行或还没修行的人来说,那清净本有的佛性,无始以来,早已经被深厚无比的烦恼习气所覆盖,这就是所谓的客尘障。为什么本有的清净本性会被掩盖呢?因为二元对立的分别心产生以后,由分别心形成众多复杂的杂念和妄想,本性觉受的光明因此就被遮掩住了。
  
  为了要让觉性光明显现出来,最佳的捷径,就是追本溯源,直接探究心性根本。对于所有二元对立的分别,包括内在我执和外境实有的执著,用果皈依的方式去破除。破除到最后,本性光明自然会显现。
  
  同样是正法,因为修行的方法不同,往外依止和往内依止,两者在速度上有快慢的差别。依赖外境,成就的速度比较缓慢。往内依止心性本体,成就的速度比较迅速。
  
  如果想要往内求,就要先从明白自己的种种心念开始,以正知、正念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时时安住在原始清净的本性中。要修到这样究竟证悟的成就,中间需要不断追随具德上师闻思修佛法,并有百分百坚定不移的信心。所以,我们常说,修持密法需要上上根器的人。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