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正文内容

佛教信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0日
来源:菩萨在线   作者:善知识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信的是什么?我很感谢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查找了一下当代所有能够找到的祖师、大德们弘传人间佛教的各类著作,几乎没有找到一篇对这个问题或相同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所以,我对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非常感恩。感恩于他的智慧,感恩于他的启发。他成就了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佛教信的是什么?我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我粗浅的回答:
  一、佛教信的是正道
  人,不能不走路。路走错了,那就坏了。人生很多错误的产生,就因为路走错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失足,失在何处?失在足下,失在路走错了。路,就是道。道,不通,是死路。通了,叫通道。一个人走向目的地,必须找到走向目的地的通道,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道就成了导向、导引,引导你到达目的地。
  道有大道、小道、正道、岔道,还有歪门邪道。岔道,要当心。邪道不能走,走也走不通。要走,就要走大道,正道。尤其要走正道。只有正道,才是光明的康庄大道。
  道,也是理。人要讲理,也就是讲道。所以叫道理。道理有真道理、假道理。真道理,就叫真理。
  什么是真理?判别真理,我想有五个条件。要符合这五个条件才是真正的真理:
  ①普遍性:不管你在香港、在大陆,在国内、在国外,在亚洲、在欧洲,在东方、在西方,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这个理都是适用的,这就叫普遍性。比如,生老病死,只要是人类,不管在何处,谁能避开?谁可替代?这就是普遍性。
  ②平等性: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幼,是官、是民,是穷人、是富人,是权大位高,是无权弱势,是皇帝、是小小老百姓,这个理全都适用,这就叫平等性。阳光,谁都能享受阳光。大地,谁也不能离开大地。空气,谁也不能不呼吸。流水,谁也离不开水。阳光、大地、空气、流水,它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③必然性:它不是偶然的,不是或然的,而是必然的,是不用责疑,也不容置疑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就叫必然性。黑夜过去是白天,冬天过去是春天,昨天过去是今天,有因必有果,世上没有无因之果,这就是必然性。
  ④恒久性:也叫恒常性,或叫永恒性。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是这样。花开花谢,潮起潮落,红颜会老,有生必有死,千百万年前是这样,千百万年后也是这样,不以时间为转移,这就是恒久性、永恒性。
  ⑤可证性:真理不是自封的,不是靠吹牛、靠欺瞒坑骗而成为真理的。真理必须可以得到证明,经得起检验,得到上述普遍性、平等性、必然性、永恒性的验证的。这就叫可证性。
  用这五条标准来对照佛教,可以说,不折不扣,完全符合。
  请看:
  佛教讲生老病死(人无法回避生老病死,也不能请人代替)。
  讲度一切苦厄(人生有苦,人生有厄。苦是自找的,厄是意外的,突发的,难以避开的。)  
  讲诸行无常(一切发展变化的,都不能恒常,生老病死、成住 坏空莫不如此)
  讲诸法无我(事物不能孤立存在,事物没有自主性、独存性)
  讲有因必有果(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不会有无果之因,因果相续,因果重重无尽)
  讲般若、讲真如、讲缘起(世间万事万物,莫不由缘而起,由缘而生,也会由缘而散,由缘而灭。世上没有造物主,没有创世主,没有救世主,没有独立的主宰者)
  佛教的道理,当然不止这些,只略举一二,哪一条,不符合上述五个条件(五个特性)呢?这不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吗?佛陀的思想,释迦牟尼的伟大学说,没有时间边界,它属于当时,也属于现在;没有空间的疆域,它属于印度,也属于中国,属于东方,也属于全世界。我们走在这条真理的道上,不是正道吗?我们信奉佛教,不就是信的正道吗?
  二、佛教信的是智慧
  智慧和聪明不同。有些人吃亏、吃苦头,走错了路,不是不聪明,可能是太聪明。《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就是因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可见,聪明能做好事,也能做坏事。佛教讲智慧,也讲觉悟。佛陀耶,是外来语。翻为汉语,就是〝智慧的人,觉悟的人〞。这两者,不能分割、分离。这是一个整体(一体两面),就是说,有这个智慧,才有这个觉悟;有这个觉悟,才有这个智慧。可见,佛教所讲的智慧,是离不开觉悟的智慧。我们信佛教,正是信的智慧。
  人的一切痛苦、烦恼、忧悲、妄念、迷思、迷误、困惑,失去理性、失去良知,人的一切不幸的总根源,就是无明。
  无明,就是心的幽暗、昏沉、没有光明,不能照见、不能清醒。一句话,处于冥冥长夜,双眼摸黑。用古代一句名言,叫〝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用现代话,就是心头一团漆黑,这就是无明。
  无明的根本表现,佛教叫三毒:贪、瞋、痴。 
  贪为三毒之首。瞋为三毒最毒。痴为三毒之根(三毒后面,还 有慢、疑。贪、瞋、痴、慢、疑,也可叫五毒。五毒之根都是痴)。所以,痴,也可以叫做〝无明〞的异名。痴,就是无明。这不是人类一切痛苦、一切不幸的总根源吗?
  痴,就是没有智慧。只有用智慧,才能破痴,破除无明。
  怎么破?有佛法。有人学习佛法,追寻佛法,却找不到法,也不知〝法〞为何义?我认为,缘起就是法,由缘起归纳出来的空,就是法,尊重缘起,尊重空,就是尊重法。你看,现实的一切东西,都不是自生、自立、自存的,而是依于其他相关相连的条件(缘)的。缘起就是万物都在一个网络系统中──都在他力──即各种条件具备下才产生的。这种理论,是被2500年来的历史所证明了的真理,在当时,这就是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亲自证得的最具有独创性的伟大发现。难怪傅伟勋教授要郑重指出:〝一大半佛教学者,至少同意,三法印、四谛说与缘起论,构成佛法最根本的实质内容,尤其缘起论,可以说,贯穿了佛陀说法直至今日佛教的核心思想。〞(傅伟勋《关于缘起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诠释学考察》)缘起就是智慧,空就是智慧,有了缘起这把钥匙,打开空的悟性,有什么贪瞋痴不能放下,不能破除呢?
  我很笨,笨得世界上再没有比我笨的人了。我能学佛吗?能。
  佛陀住世时,印度舍罗伐城,有一位婆罗门,虽然生了很多孩子,但一个个都留不住,都死了。这一次,太太又怀了孕,快要临盆了,他忧愁不已,是不是命中该绝子绝孙,这回生下来,是不是能活下来呢?邻居有位太太走过来说:〝生孩子的时候,来喊我一声,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你?〞孩子生了,是个又白又胖的男孩。邻居的太太过来帮忙,洗净,包裹好,交给一位婢女,交待说,放在大路的十字路口,只要有出家人经过,都要向他们恭敬虔诚的说:〝圣者慈悲,请接受这个小儿顶礼圣者〞。一直到日暮,如果这个小孩不死,你就把他抱回来。
  很多出家人,都接受小孩的顶礼,而且停下来,为小儿祝愿:〝无病长寿,人天护佑,父母之愿,悉令圆满。〞最难得的是,那天上午,伟大的佛陀,也路过这里,托钵行化。婢女见佛陀威仪,不禁五体投地,顶礼佛陀。代小儿说:〝世尊慈悲,请接受这个小儿礼拜世尊。〞佛陀非常欢喜,也为这个小儿作了祝福。
  到了晚上,孩子好好的回来了。全家高兴。过了好多天,孩子渐渐长大,大会亲友,大事庆祝。为孩子取名,说是放在大路上才成活的。就叫大路吧。大路好聪明,学什么,会什么。后来做了老师,学生竟有五百多人。
  大路出生后几年,家中又生了一个弟弟。也用同样的方法,放到大路上顶礼出家人。但是,婢女偷懒,只在小路边上坐了一天。幸而这天佛陀也经过这条小路,并且为小儿作了同样的祝福。因此,在庆祝会上,为他取名时,大家说:〝他是放在小路上才活的,就叫小路吧。〞
  可是,长大后,小路不及哥哥,很笨。父亲请了最著名的老师来教他读书,也没有办法。教他两个字,记住了后一个字,就忘了前一个字。再学第一个字,又忘了第二个字。学这个不成,换一个,也不成。老师一个个都辞职走了。小路的愚笨出了名。人们都叫他愚路。父母年老了,临终时交代大路,要照顾好弟弟。
  后来大路随佛陀出家了。愚路虽有家财,但不会管理,结果做了乞丏。有一天,大路在外行化,遇到了弟弟,他想,我这个弟弟,如果能出家,就好了。他就收愚路为弟子,教他一首偈:
  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
  正念观知欲境空,无有之苦当远离。
  愚路太笨了,念了三个月,一句也记不得。大路想,用诃责的方法吧,严厉的呵责他:〝像你这样笨的人,佛教还要你做什么?〞愚路很伤心,哭了。佛陀正巧路过,见愚路在哭,走过去问,有什么困难呢?需要我帮助吗?愚路说:〝我太笨了。三个月,诵不会一句偈子,我被老师大路尊者赶出来了,不要我出家了,我很伤心。〞佛陀耐心的问:〝让我来教你好吗?〞愚路不敢相信,说:〝我是世上最笨的人了,怎可以接受世尊亲自教导呢?〞佛陀笑了,对他说了一偈:
  愚人自说愚,此名为智者。
  愚者妄称智,此谓真愚痴。
  愚路就跟随佛陀走了。佛陀授他两句话:〝我拂尘,我除垢。〞愚路还是记不住。佛陀知道他业障太重,只有业障消除了,才会好转。就叫他为大众擦洗鞋上的尘垢。天天擦鞋,一边擦,一边诵:〝我拂尘,我除垢。〞长久之后,业障果然消除,两句话也记住了。他的心境开朗了,智慧一天天显现,他也能向自己自问自答了。他想:〝我拂尘,我除垢。〞除了外尘外垢,人还有内尘内垢,世尊教我除尘除垢,一定是教我除去内心的尘垢呀。我明白了:
  此尘是人的贪欲,不是大地的尘土。
  此尘是人的瞋恚,不是大地的尘土。
  此尘是人的痴愚,不是大地的尘土。
  只有离了贪欲、瞋恚与痴愚,才是真正去除了尘垢的人。
  就在这番自思、反思的过程中,他断除了一切烦恼、邪见,达到〝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的境界,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
  这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但是,外道却利用这一事实来诽谤佛教、诽谤佛陀。他们说:〝佛教有什么伟大的呢?连一个笨得不能再笨的人也能证果,这不是毫无稀奇吗?〞
  佛教的伟大,恰恰正在这里。佛法平等,不论何人,都能学习佛法、证得圣果圣位。佛陀为了证明给大家看,就让阿难尊者派愚路去给比丘尼上课。消息传出去了,比丘尼中有12个年轻而又顽皮的人,猜测着说:〝这是瞧不起我们女众出家人嘛!那么多长老比丘,为什么派愚路来呢?三个月不会诵一偈,还能教我们什么呢?〞有的说:〝既然如此,就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吧。〞一边去宣传,说明天有一位高僧大德,来这里说法,一边布置讲堂,准备故意戏弄他一下。第二天,全城善男信女都已到了比丘尼寺,那12个年轻顽皮的比丘尼躲在一旁等着看笑话。
  可是,愚路尊者登上了他们暗中作弄他的讲座以后,却纹风不动(没有跌落下去),他们惊呆了,知道他有神通,有定力,无不生起恭敬心,全堂鸦雀无声。愚路开始为大家说法。他说:
  诸位姊妹,你们都知道我过去很笨,三个月中,背不出一首偈。但是,今天,我要告诉各位,我要用七天七夜的时间,也讲不完其中的一个字。我只简明说第一句吧。佛说不令一切有情众生,造作恶业,就是管理好我们的生命呀。一切恶业,都不外乎身、口、意三大类别。身,造作了杀、盗、淫三恶业。口,造作了妄语、两舌、粗口、绮语四种恶业。意,造作了贪、瞋、痴三种恶业。这十恶业的根还在自心,如果弃恶心,不作恶业,人就能离苦得乐了……
  愚路尊者说到这里,听众中已有很多的人见道、得道了。这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度化。愚路尊者不但粉碎了外道的诽谤,而且也给愚笨的人带来了学佛的信心和勇气。愚路尊者是谁?就是《阿弥陀经》中的周利盘陀伽,《根本律》中的朱荼半托迦。那是译音。意思就是小路。
  (据圣严法师着《圣者的故事》改编)
  前面,我讲了许多佛教的真理(也讲了验证真理的五个条件,五个〝性〞),总括一个字,就是〝慧〞。无慧不成〝觉〞,所以,这个〝慧〞,也就是〝觉〞。
  佛教追求的是智慧,是佛的智慧,或叫成佛的智慧,成佛的觉悟。
  三、佛教信的是正信
  佛教最反对迷信。〝迷信〞这个词儿,正是佛教提出来的。佛教从诞生之初,就反对迷信了,强调正信,务求正信。
  要我们正信,要我们不迷信、不盲从的正是伟大的佛陀。我们懂得了佛法的源头,懂得了佛教的源头,才能真正不迷信,不盲从。
  下面请让我引述佛经中记载的两个故事:
  佛陀住世时,一位婆罗门学生曾问佛陀,在所有婆罗门与沙门中,你佛陀,是一位怎样的导师呢?佛陀答:所有的婆罗门与沙门导师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传统的导师,口口相传,以知识传授为主,如以四吠陀为天启的婆罗门。二是以信仰为基础的沙门与婆罗门,如推理者和臆测者。三是亲自见道(法)的沙门。我就属于这第三类。这是说,佛法,是他亲自证悟的,所以当佛陀讲到他自己的证悟时,说〝法眼生起了,知识生起了,智能生起了,科学生起了,光明生起了。〞
  太了不起了。佛法,是佛陀亲自证悟的,是他内心生起的光明,所以〝法眼生起了,知识生起了,智能生起了,科学生起了,光明生起了。〞这一切,无不出自心源。
  我们学习佛法,理解佛法,接受佛法,奉持佛法,同样也要经由自己去检验,去证得,这才不是迷信。
  在《迦摩罗经》中(此经对西方人影响最大)佛陀说道:〝迦摩罗人啊!不要道听途说,不要被流言、传说及耳食之言所左右;也不要依据宗教典籍;不要单靠理论或推测;也不要只看表面现象;也不要单靠揣测;也不要因某事物似乎可能而信以为真;也不要作如此想:〝他是我们的导师,就接受他〞。迦摩罗人啊!你们要用自己的经验去检验,当你们了解到,你们所听到或所见到的,是善的、好的,然后再接受他,否则应当拒绝之〞。
  同样,在《中阿含》的《求解经》中,佛陀也强调要像检验金子那样去检验他所讲的话,不要仅仅出自于对佛陀的尊重即接受他的讲话。可见,佛陀,对自己的言教,都要求弟子自己去分析、去辨别、去检验,而不要盲从。这是因为只有弟子们审察如来的所言所行,他们才能生起真正的相信,并了解他们所追随的导师的真正价值。那罗陀长老指出:〝一个佛教徒不是任何一本书或任何一个人的奴隶。〞〝自然地,佛教徒视佛陀为他们的权威,而佛陀自己却扬弃一切权威。〞佛陀敦促他的弟子去寻求真理,但规劝他们不要仅仅因为即使出于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去追随他的劝说。正是为了〝请来观察〞而不是请来信仰。
  有一次,一位婆罗门亘西陀,来问佛陀有关灵魂回归大梵之婆罗门学说。佛陀反问亘西陀:〝你的婆罗门导师曾见过大梵吗?〞亘西陀回答:没有。那么,婆罗门导师的导师,直到七世之前的导师,有见过大梵吗?回答同样是没有。于是,佛陀说:〝如果婆罗门导师,导师的导师,一直追溯到七世之前的导师,都未见到过大梵的话,就像一个人爱上了一位乡村姑娘,既不知道谁是这位姑娘,这位姑娘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她的姓名、地址,也就像一个人在建筑一条通向天堂的路,却不知道天堂在哪里一样。〞
  这就是说,与大梵相结合的理论是荒谬的,因为婆罗门导师都没有见过大梵,那么,他们所讲的教义不是以实际经验为基础,不是他们的所知所见,而只是一种传说或传统的信仰而已。可见佛陀多么强调自身的实践,由实践而理解,由理解而信仰,由信仰再更深入实践,由深入实践而亲证亲悟。这就叫〝信解行证〞。这就是从实践出发,从实际出发(〝实际〞正是佛教的用语)。这就是佛教的科学精神啊!
  这里,佛教也把自己和其它宗教相区分了:一般宗教只重信与行,而佛教更重解与证。把信、解、行、证结合起来的,正是佛教。可见佛教合乎一般宗教,又超出一般宗教,而一般宗教,不能含摄佛教。
  在佛教中,还有一个〝行者〞(实践者)的区分:重信的〝信行人〞是钝根,重解的〝法行人〞才是利根。愿我们大家都是上上利根,都是由理解而实践的法行人。
  可见,由理解而实践,这是信奉佛教的根本,是正信,也是智信。佛教之道,正信之道。
  在这里,我想藉此机会,就佛法、科学和迷信三者的关系略谈一下我的粗浅的看法。〝迷信〞这个词儿,本来是佛教提出来的,因为佛教提倡正信,反对迷信。后来〝迷信〞这词,被〝科学〞借用过去了。今天有了科学,很时髦,以为〝科学〞就是不迷信,这恰恰是误解,我们〝迷信〞科学,误解科学的人还少吗?有很多人只是相信科学,或信仰科学,却不是懂得科学。
  什么是科学?可惜到目前为止,对于〝科学〞尚无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对〝科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爱因斯坦说:〝对于科学,就我们的目的而论,不妨把它定义为‘寻求我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有条理的思想’。〞《辞海》中说:〝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前苏联《大百科全书》中说:〝科学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历史地形成的和不断发展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对现实世界规律的不断深入的认识过程。〞实际上,科学包括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实践、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原理)。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以事实发现和实验结果为基础,不承认任何权威,永远是挑战自我,勇于探索。
  从客观认知中发现规律,提出理论。科学理论一旦建立,必须满足这样的原则:无论何时何地何人,只要在相同的前提(实验)条件下,执行相同的操作,必然得到相同的结论。这可以简单地称作〝重复验证性〞。很明显,这个基本原则,正好体现了我在前面对佛法所述的五个特征,普遍性、平等性,必然性,恒久性和可证性。
  由上所述,科学是彻底的反对迷信,当然也包括了对科学家的迷信和对科学原理的迷信。牛顿力学是最著名的科学原理之一,然而它在粒子层面的物质世界里,不符合客观事实,因此它被推翻了。科学方法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尽管合格的科学工作者都秉承科学精神,摒弃任何的迷信,但是老百姓却容易在辉煌的科学成就面前,产生对科学的迷信。
  这其实是对科学的最大误解。
  通常老百姓口中的科学,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了,它往往是指科学应用,高科技产品,或者通过技术手段获得的结果。所以一般意思下的科学,应该是包括了科学理论和科学应用两大类。科学应用也称为科学技术,它把深奥的理论转化成可以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方便的科技产品。由于这些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我们就开始产生崇拜科学的心态。这种崇拜,既来自对科学的力量的震撼,也来自对科学核心理论的无知。还是这一句话,无知导致迷信。科学家的工作就是探索目前科学还没有认知的客观现象,或者说开拓科学知识的前沿。
  这样,科学就有了两大类,一叫纯科学,或叫理论科学。一叫应用科学。纯科学这一部份,外行人是无法明白的,只有少数的科学精英才能弄明白。比如说,光是什么?到今天也没有人说得清。有人说是波,有人说是粒子,有人说是光子流,有人说,三者都是。到底是什么?不知道,当然,还在继续探索,科学家 必然要尊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这才是科学精神。
  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中有许许多多的暗物质(包括俗称的黑洞),这是目前最高级的科学仪器都无法观察到的〝存在〞,而这些暗物质,据说,构成了我们这个宇宙的百分之九十六。也就是说,目前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仅仅是只有可怜的百分之四。这些暗物质内部引力极高,任何东西都出不来,就连光也出不来。你能明白这个吗?有科学家说,因为黑洞里的物质、能量,都被压缩到了一个难以形容的密度,为了解释这一点,他们打了一个比喻,说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102层,如果把它的空间全部挤出来,那它的质量和能量,将被压缩到只有一枚缝衣针那么大小。
  一座102层的摩天大楼,到了宇宙的黑洞里,就压缩成一根针了。你能理解吗?难怪英国著名科学家阿瑟?埃丁顿爵士(Sir Arthur Eddington)(他是最早能完全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人士之一,也因为他是第一位提出并演示相对论的验证方法而获封为爵士),公开说:〝科学无法直接带领人类到达到真理,它只能把他们带进一个符号的影子世界(a shadow world of symbols)。〞阿瑟?埃丁顿称此为一个符号的影子世界,或一个影子的符号世界。这话出自一位世界著名科学家之口,这难道是他随便说说而已的吗?
  回到我们的现实中,今天,给人类带来许多便利,使人类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是应用科学,也就是技术成果。技术被利用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人,从自然世界里的人,现在要变成一个科学化世界的人了。问题,也就越来越多了。一个很健康、很正常的人,本来什么问题也没有,但一次例行健康检查,忽然发现内脏某一器官,出现了阴影。再查,说是肿块。而且,没有什么特效药可治。又说,这种肿瘤,存活率极低。这一下,这个人似乎距离死期不远了,全家心惶惶,本人更是战栗不已。最后,唯一的办法,就是上手术台,开刀,切除肿块。经过家属签字、麻醉、切开。
  阿弥陀佛,什么也没有发现。肿块根本没有,再缝起来。这样的医疗报告还少吗?这叫相信科学?还是迷信科学?再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规模化、电器化、机械化、电子化,一系列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地球暖化,温室效应,冰川融化、全球气候不正常。这是怎么来的?后果将是怎样?科学家都清楚,你,我,可能都不清楚。电视,是科学技术产品,但是电视的内容,什么异想天开的情节都有,为了享乐,追求个人欲望,吃喝玩乐,一己私利,什么手段都使得出,这对我们的儿童、年轻人的影响还小吗?人的存在,本来有两个部份,物质的身体与人的心灵世界(佛家叫〝色法、心法〞)。身体这一部份,都可以由技术来解决,什么器官移植、人工心脏、人工肺、人工肾、人工胃、人工肠,但是,您能装一个人工心灵吗?现在还有基因改造,老鼠不怕猫了,人也可以复制出来。科学能把〝假〞的变成〝真〞的,你相信不相信呢?西方有一则著名的故事,教人警惕那些反复实验的结果,这也是西方哲学家开玩笑时常用来作比喻的。叫〝布朗与鸡〞:
  每天早晨,鸡看见布朗,总见他拿着食物来喂它们。每天如此,天天如此。这是反复实验的结果。于是,鸡相信说:看见布朗,就有得吃。鸡发现了〝看见布朗=获得食物〞这条定理。但是,终于有一天,鸡看见布朗来了,他手里拿着一把刀。于是,这条定理变成了〝看见布朗=变成食物〞。
  这则著名故事,我借用过来,可以说,对于那些〝科学迷〞或〝科学蒙昧无知〞的人来说,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佛学为什么讲〝破执〞、〝破相〞的原理了。
  四、佛教信的是三宝
  信仰佛教不是信仰鬼神,对鬼神的信仰、崇拜,是民间仰,不是佛教信仰。民间信仰,是民俗的宗教现象,与佛教无关。
  信仰佛教必须三宝具足。佛宝,是福德、智慧、觉行圆满的人,首先是我们的世尊,创设佛教的教祖释迦牟尼。
  法宝,是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是佛陀所说的真理,在文字上就是经律论三藏。以及历代祖师遗留下来的大量注释、语录和文献。
  僧宝,是正在修学佛法,帮助他人修学佛法,护持他人修学佛法的人,包括菩萨、阿罗汉、出家二众和受过五戒菩萨戒的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
  僧宝是老师,法宝是教材,佛宝是发现宇宙人间真理和留下教材的导师。
  只有信仰三宝,才是真正的信仰佛教。
  如果有人说,只信佛,不信法,不信僧,那么,这与信神有什么区别?如果有人说,只信法,那么就是一个只追求知识,只做学问的研究者了。如果有人说,我只信僧,那么,他和认干爹、拜干娘有什么区别?没有佛,哪有佛教?没有法,佛教的真理在哪里?没有僧,佛教的住世和弘传靠何人?所以,佛法僧是一体三宝,不可分离。佛陀住世,信徒以佛陀为皈依的中心。佛陀灭度后,信众以僧团为皈依的中心。而佛教又主张〝依法不依人〞,所以依正法,依三宝,这才是佛教的信。佛教徒一般不自称佛教徒,而自称三宝弟子,也就是这个缘故。

标签:佛教入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