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正文内容

常发菩提愿,走好修心路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06日
来源:微信公众号【 深圳弘法寺 】   作者:顿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世人常说,佛有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呢?《庄严论》中说道:“菩提心的根本就是大悲心。”佛陀的一切功德都是来自于大悲心的。当悲心的力量越强时,为了众生我必须承担一切的责任感及清净欲乐感就会越强烈;当这种责任感越强烈的时候,所带来的这种菩提心的力量就会越坚定、越牢固,所以菩提心的根源来自于对众生的爱心、悲心以及不忍众生遭受痛苦的悲悯之心,是由慈、悲这两种心而产生的。

 
  阿那律是一位精进的修道者。他专心诵读经文,时常通宵不睡觉。因为过度疲劳,所以他的眼睛瞎了。他虽然伤心,却不颓丧,反而更勤奋地学习。有一天,他的衣服破了一个洞,便自己动手缝补。后来线脱了,他又看不见,十分狼狈。佛陀知道阿那律的困难,便来到他的房中,替他取线穿针。
 
“是替我穿针呢?”阿那律问。
  “是佛陀为你穿针。”佛陀一面回答,一面为他缝补破洞。阿那律感动地流下泪来。
 
  “同情别人、帮助别人,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佛陀教育弟子说。
 
  佛陀以身作则,给弟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弟子们知道后十分感动,都互相勉励、互相说明,要为大众服务。
 
 
  悲悯和善良源于一颗圣洁的菩提心。为了让一切有情众生能够远离这种痛苦和痛苦所留下的障碍,首先,自己要了解这种痛苦,从内心、从个人去体会这种痛苦,进而对他人生出不忍的怜悯心。
 
  依循行为上的善行成就,福德成就,自然可以成道。学佛只有两种要事,一个是智慧资粮,一个是福德资粮。譬如人们现在研究《金刚经》,以及所有的佛经,都是找智慧,也就是储备智慧的资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找福德的资粮,智慧不够不能成佛,虽有智慧,福报不够也不能成佛。
 
  善与恶本是一念之间的事,众善奉行便成佛,时时心存善念,自然能够积累福报,这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所要拥有的胸怀。只有拥有这样的胸怀,我们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标签:佛教入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