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正文内容

一个家庭要怎么做,子孙一定会兴旺发达?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21日
来源:微信公众号【孔孟学说】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俗话说:发财不难,保财最难。我住在上海五十余年,看见发财的人很多。发财以后,有不到五年十年就败的,有二三十年即败的,有四五十年败完的。我记得与先父往来的多数有钱人,有的做官,有的从商,都是显赫一时的,现在已经多数凋零,家事没落了。有的是因为子孙嫖赌不务正业,而挥霍一空,有的是连子孙都无影无踪了。大约算来,四五十年前的有钱人,现在家务没有全败的,子孙能读书、务正业、上进的,百家之中,实在是难得一两家了。

不单是上海这样,在我湖南的家乡,也是一样。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中兴时代的富贵人,封爵的有六七家,做总督巡抚的有二三十家,做提镇大人的有五六十家,现在也已经多数萧条了。其中文官多人,财产比较不多的,后人较好。就我所熟悉的来说,像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李续宜这几家,钱最少的,后人比较多能读书,以学术服务社会。
 
曾文正公的曾孙辈,在国内外大学毕业的有六七位,担任大学教授的有三位;左文襄公的几位曾孙,也以科学专门而闻名;李勇毅公的孙子辈,有担任大学教授的,曾孙也多是大学毕业;彭刚直公的后人,十年前,有在上海做官的。大概当时的钱,来得正路,没有积蓄留钱给子孙的心,子孙就比较贤能有才干。其余文官比较钱多的十来家,现在的后人多数都是萧条了。武官数十家,当时都比文官富有,有十万、廿万银两的;各家的后人,也是多数衰落了,能读书上进的,就很少听见了。
 
我家与中兴时代的各大世家,或湘或淮,多数都是世代相交的关系,所以各家的兴衰情形,都略有所知。至于安徽的文武各大家,以前富有丰厚的,远远胜过了湘军诸人,但是今日都已经凋零,不堪回首了。前后不过几十年,传下来才到了第三代,已经都如浮云散尽了。
 
然而当时不肯发财,不为子孙积钱的几家,他们的子孙反而却很优秀。最显明的,是曾文正公,他的地位最高,权力最重,在位二十年,死的时候只有两万两银子,除乡间的老屋外,在省中未曾建造一个房子,也未曾买过田地一亩。他亲手创立的两淮盐票,定价很便宜,而利息非常高。
 
曾文正公特别谕令曾氏一家人,不准承领。文正公过世后多年,他的后人也没有一张盐票。若是当时化些字型大小、花名,领一两百张盐票,是极其容易的事情,而且是照章领票,表面上并不违法,然而借着政权、地位,取巧营私,小人认为是无碍,而君子却是不为啊!
 
《中庸》上面说道:“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文正公曾经对僚属宣誓,“不取军中的一钱,寄回家里”,而且是数十年如一日,与三国时代的诸葛公是同一风格。因此,当时的将领僚属,多数都很廉洁,而民间在无形当中,受益不小。如果自己要钱,那么将领官吏,人人都想发财,人民就会受害不小了。
 
《大学》上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孟子》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因为贪财与不贪财,关系着别人的利益、幸福很大,所以发财便会造罪,不贪财方能造福。世人都以为积钱多买些田地房产,便能够使子孙有饭吃,所以拼命想发财。
 
今天看看上述几十家的事实,积钱多的,反而使得子孙没饭吃,甚至连子孙都灭绝了;不肯取巧发财的,子孙反而能够有饭吃,而且有兴旺的气象。平常人又以为不积些钱,恐怕子孙会立刻穷困,但是从历史的事实、社会的经验看来,若是真心利人,全不顾己,不留一钱的人,子孙一定会发达。

标签:佛教入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