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念佛窍诀仅一个字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8日
来源:佛弟子文库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念佛窍诀仅一个字

宋朝的草庵禅师是一位禅宗的大德,同时也是弘扬净土的。在草庵禅师《念佛诀》一文中,把念佛跟念死的关系解释得非常透彻。

“念佛诀”,就是念佛的窍诀,这个窍诀是就是“念死”,以“死”字来念佛。如果你不懂这个窍诀,则念佛很难相应。草庵禅师在《念佛诀》中这样说:

“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难念”。这是个普遍现象,老太婆、三岁小孩都能念,但为什么很难坚持下去?“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生者,盖念佛之人未得诀耳。”西方极乐世界谁不愿生?但是很少有人能往生的。为什么?因为念佛的人没有找到窍诀。“教念佛而使之真切者,其唯死之一字乎。”如何才能做到真信切愿地念佛呢?唯一的就是这个“死”字,这就念佛窍诀。

下面解释为什么“死”字是念佛的窍诀?“死之一字在念头上,境缘自然冷淡,情爱亦自轻微”。如果你把这个死字一直挂在心中,想到我现在马上要死。如果能够经常这样忆念死的话,自然就不会太热衷于外境,对于世间的贪恋、情爱自然也就最大程度地减低了。

“名利势豪,向此处俱用不得,见闻知解,到此时却使不行”。无论什么人都是要死的,在死字面前,是不留任何情面的,人人平等的,没有一个人特殊的。我们执著不放的世间名利、富贵之类,到这个地方都用不上了。即使你有佛法的知见,精通经论,死亡来临的时候,这些对你来说也都没有用。“四大各离,将何所靠,孤魂无主,安得自由”。临终四大分离的时候,要靠什么呢?这个时候就由不得你了,只有随业力而堕落了。

“此时不见弥陀,恐逢罗刹,不生净土,恐入驴胎”。所以这个时候,只有求阿弥陀佛,只有求生净土,否则的话你只有见阎罗王,或者堕畜生道、地狱当中去,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不见弥陀,恐逢罗刹”,你只能是跟罗刹鬼相逢了。

“莫视此事为缓,明日之事,今日不知”。明天的事今天不知道的。“莫将此事为轻,错过此生,沉沦永劫”。想到死的话,就靠现在了。现在如果错过了的话,万劫不复了,所以赶快修行。一想到死的话,就绝对不能错过今生了,或者错过今天了,现在马上就要修行了。

“视一切事,无如生死大事,则事事皆不切之事”。想到要死了,我现在死了怎么办?赶快修行!一想到生死大事,那世间的任何事情都不重要了,所以说事事皆不切之事。

“于一切时,总做临命终时,即时时皆念佛之时”。如果我们一切时当中都想: “我现在是临命终,我马上要死了”。或者想:“我现在已经死了,怎么办?”你如果时时能这样想的话,就像我们现在修的念死无常法门,你如果随时能提起来的话,即时时皆念佛之时。你只要一提这个死字,你肯定马上就想念佛了,噢!赶快求生吧!

“如是念佛,斯为切心,如是切心,方生净土”。这样念佛才真正的切心!才会真正的相应。这样念佛,才能生净土。这样念佛可以说是决定生净土的。能不能生净土,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想不想去。因为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已经满足了,这是没有任何差错怀疑的。生不了净土,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想去。佛陀早就讲过,只要你去,决定来接引你,就是因为你自己不想去,贪恋这个世间。

“须下死功夫,方成净业”。一般世俗人讲的死功夫,指这个人用尽了全力,这个叫死功夫。这里的“死功夫”,并不是这一层意思。这里的死功夫,就是修念死法门的这个功夫。另外从反面讲,你如果不下死功夫,就不可能成净业。也就是说,你如果不修念死法门,不在这个地方下死功夫的话,你想要往生也是不可能的。

“常念死时节,方肯切心”。经常去想我要死了,这样念佛才会切心,念佛才会真正地相应,真正一句一句地从自己内心发出来,真正的是真信切愿地在念佛。正如蕅益大师常说的“要真信切愿地念佛”。但是怎样才能做到真信切愿?古德已经给我们指出来了,必须下死功夫,常念死时节,这样才会真信切愿,这样念佛才能真正地相应。

“此乃成佛之阶梯,是诚念佛之妙诀也!”念死法门是成佛不可缺的台阶。少了这个阶梯,你能成佛吗?你能往生吗?所以“是诚念佛之妙诀也!”

本人以前看到草庵禅师这一篇《念佛诀》的时候,觉得太殊胜、太透彻了。极为精辟、透彻地解释了念佛跟念死法门的关系。了知这些道理以后,就能知道念死无常的重要性。

刚才是把念死法门跟念佛法门结合起来。不管你参禅也好、持咒也好,或者修其他的一切法门,其实都离不开念死。对我们一般人来说,如果舍弃了念死法门,可以说任何修法都不得成就,这个是决定的规律,毋庸置疑。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