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学《法华经》的人,最好先有空观的基础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5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学《法华经》的人,最好先有空观的基础
 
净界法师
 
  我个人学《法华经》有一段因缘,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读佛学院的时候,其实我喜欢的是唯识学,其实我那个时候有听《法华经》,但是我最喜欢唯识。
 
  唯识的好处就是它解释因果很清楚,说我今生没有造这个罪,为什么得这个果报,因为仓库里面有。所以唯识的因果思想,它建立一个阿赖耶识的概念,你今生不是承担你今生的因果,你要承担你无量过去的因果,这个就是唯识学。
 
  你看唯识学修的观照是什么?修无分别智。就是我看到因缘果报,我没有意见,我不能动名言,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当然唯识学也有缺点,唯识学你学完以后你觉得内心很沉重,你背负无量的过去,就是这个生命的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你要概括全受你过去的因缘,因为你一个都跑不掉,都在阿赖耶识保存着。
 
  后来我学了《楞严经》,心生大欢喜,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没什么过不过去的。
 
  《楞严经》说,你不要想这么多,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当下就是清净。所以《楞严经》讲当下,它不跟你谈过去,你把握每一个当下,你只要把生命当做每一个当下,都把握好,人生没有什么过不过去,也没有什么现在未来,就是要有一个片段才有过去现在未来,每一个生命都是当下、当下、当下,就够了,我觉得这个思考很好,找到人生的出路。
 
  所以诸位你如果学唯识学觉得很沉重,你可以看看《楞严经》,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然《楞严经》会让你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本来没有烦恼,本来没有业力,本来没有生死,你这个时候就安定下来了,这个时候内心会有一种安稳寂静的力量出现。当然如果你没有看所有的教理,还好我那个时候学院读过《法华经》。
 
  其实这里是一个很容易堕入的陷阱,如果你没有大乘善根,十个有八个跑不出来。如果你一天到晚读《楞严经》或者读《金刚经》以后,知道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时候啊,你什么事都不想做了,就是印光大师说了,好事不如无事,安住孤独,享受寂静。当然这个时候你会想,成佛只是追求寂静吗?因为我在学院读过《法华经》,知道这样不对,但是又很难抗拒那种寂静的诱惑,因为你一坐下来,《楞严经》一现前,那就是当下寂静。
 
  当然我们知道这个有两种过失了,菩萨好乐寂静,忘失大悲,不乐修善,对资粮力不想修,对大悲心会减损,不至于说断菩提心,但是大悲会比较羸弱。
 
  后来我就强迫自己诵《法华经》,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的时候,看到药王菩萨为了求《法华经》的中道实相,为法灭身,把自己燃烧,非常感动。那个时候才从寂静里面跑出来,回到中道的菩提上。
 
  所以我个人觉得,从有相的追求快乐,要到寂静,不难,对我来说,不难!但是从寂静,要重新出发,到菩提这一块,真的不容易,因为你寂静的时候你至少说我能够善加保护自己。
 
  如果你把《楞严经》的寂静再配合佛号的信愿持名,其实往生是够了,当然这样的资粮功德,未来的善根是有问题的,你的眼光没有非常远的时候,就这样挺好的。
 
  那么也就是说,我还是那句话,注意我们的因地,与其我们无量劫来羡慕别人,不如我们现在把它做好,因为这是一个圆满的成佛之道。诸位,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一定要成佛,这条路迟早要走,既然迟早要走,你晚走不如早走。
 
  就是说你追求寂静,最后还是要回到这条道路上,因为没有第二条路,成佛之道只有《法华经》这条路而已,没有其它路了。你说我到净土去,阿弥陀佛照样和你说《法华经》,你跑不掉的。所以《法华经》这条路一心三观,莲花的思想,你迟早要建立的,现在不学,你到极乐世界,你还得要学。
 
  所以我们的学佛一开始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就是从断恶修善开始,追求安乐,最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开始修学空观,安住寂静。但是见山不是山,要回到见山是山,我跟大家讲非常不容易,从空出假非常不容易,所以还好佛陀说了《法华经》,他就从各种文字相来引导你。那么如果这个时候你经过了空性的寂静,见山不是山,再回到《法华经》,这个时候力量就坚固了。
 
  所以学《法华经》的人,最好先有空观的基础,会比较好。你如果说一开始从人天乘直接学《法华经》,当然,每个人善根不一样,一般人会看不出来《法华经》好在哪里,你看不出来。你说我以前在修人天乘就是这样子啊。
 
  但是如果你修过空观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寂静,那个时候以空性为住,跑不出来的时候,《法华经》对你是最好的妙药,它会让你对于排斥因缘所生法,而把它转成一种历练,就是这个时候为什么《法华经》能够荡化城之执教,废草庵之滞情;开方便之权门,示真实之妙理,就是这个概念。
 
——净界法师 《法华经》讲记28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xinwen@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