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我们经常要去注意你所释放的念头!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4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们经常要去注意你所释放的念头!
 
净界法师
 
  诠论:有一本书叫做《秘密》,它里面讲一个观念,跟本经的说法是很接近。
 
  《秘密》说:我们每一个人所存在的这个世界,充满很多的好人,也充满很多的坏人;充满很多美好的事情,也充满很多痛苦的事情。为什么这个人会去招感好人、好的事情?为什么这些人招感不好的人、不好的事情?它说:完全是我们内心的因素。它说我们这一念心就像强大的磁场,你有什么样的心态,你生起一个美好的念头,你就把好人好事全部吸过来;如果我们生起一个不好的念头,我们就把不好的人、不好的事情完全吸收过来。所以整个因缘,都是我们的心所招感的。
 
  比方我们看过去的历史,也有这种印证,你看在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时候是一个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乱世,人跟人之间是非常的斗争。所以当时有很多思想家出世,来挽救当时的社会,比较有代表性的我们提出三个:儒家、墨家跟法家。
 
  儒家跟墨家,他们对于对治当时社会的乱象,他们提出的方法是很接近的,你皇儒家提出的是仁爱,墨家提出的是兼爱。儒家认为说:人跟人会斗争,因为没有把仁爱的心表达出来。他说:我们应该把仁爱的心落实到日常生活,就是所谓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表现在父亲就是一种慈爱,表现在儿子就是孝顺,表现在兄长就是友爱,表现在弟弟就是恭敬,那么人跟人之间只要把慈悲心、爱心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很祥和的社会。所以孔孟之道,就是提倡仁爱思想。
 
  那么墨家的兼爱差在哪里呢?孔夫子的仁爱,它是有因缘亲疏远近的差别,它是先爱自己的家人、再爱家族、再爱自己的国家,最后再爱所有世界的人。所以孔孟之道的爱,它是由近到远;但是墨家认为这样的爱是不对的,既然提倡爱,不能有任何的差别,所以兼爱就是怎么样?一种平等的爱。没有所谓家人、没有所谓国家的差别。
 
  总而言之,孔孟之道跟墨家思想,都是以仁爱来治理天下。所以它散发出来的……你看孔孟之道,他们整个传法的人,散发出来是种慈爱的心。但是法家思想完全不同,法家思想代表的是谁呢?商鞅跟韩非。他认为仁爱是没有用的,兼爱也没有用。他举出一个例子,他说:有一个盗贼,到处杀人放火,你看他父亲对他很慈悲,有没有用?没有用,他不听他的;他的朋友对他用仁爱劝谏他,他也不听的;这时候要是有警察拿着刀剑过来,他就开始乖乖的顺从。所以法家认为说:对治整个社会的乱象,只有一个方法——严刑峻法,这个最有用,仁爱根本是空谈。所以法家的思想后来……,当然他也是有他一定的道理。
 
  但是我们看看,你看孔孟之道——儒家思想,他们所释放的仁爱,结果大部分得到长寿,你看孔夫子活到七十三岁,墨子活到八十三岁;法家的人整个传承当中,大部分都是死于非命,商鞅活到五十二岁,韩非子活到四十七岁,都是死于非命,都是被君王杀死。特别商鞅,他当初是为了秦孝公来变法,秦孝公一死的时候,秦孝公的儿子一即位马上把商鞅抓起来,处以叫做车裂。车裂是当时很严重的酷刑,就是用五台马车把这个人的身体——头部、二只手、二只脚,用五台马车同时往外拉,把他整个身体把它分裂掉。因为这个商鞅他所强调的就是严刑峻法。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本经也是这个道理:你内心当中本来是正念真如,结果你生起了一念的贪求,你释放出的磁场,已经不是跟真如相应了,你自己还不知道。所以我们经常要去注意你的念头,你所释放的念头,是不是随顺于涅槃,随顺于真如。所以我们一个人的心啊,你这个外在的环境,是你内心的磁场所招感的,你要改变外在的环境,你一定要调整你的心态,否则改变不了!
 
  这地方是说明我们着魔的因缘,都是自己招感的。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776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xinwen@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净界法师:五十阴魔之二十七:贪宿命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