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为什么生到仙道去呢?——结示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4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为什么生到仙道去呢?——结示
 
净界法师
 
  庚三、结示
 
  看佛陀对十种仙,他的一个结论。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前面十种仙,大智慧的佛陀,把它做一个总结。他说是等,就以上十种的仙道,他们的特点,第一个:仙道要从人中求。你一个畜生,你没办法修仙道,一定人道才可以修仙道。那么他是怎样呢?炼心。当然其实还有炼身,他用运动、药物来练身,他也有用各式各样的冥想来修心,他修炼身心。依止有所得的妄想来修练身心,但是非常可惜他怎么样?不修正觉。他没有真正的看到我们不生不灭的现前一念心性,这个本来面目,还是在生灭的因缘当中打转,所以叫别得生理,这是另外成就一种延伸、延长生命的道理,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存想固形嘛。
 
  这是讲他的因地,他的因地是不修正觉,别得生理。那么他的果地是什么果报呢?寿千万岁。我们要知道:人不可能没有死亡,不可能!所以他是把死亡延后。所以古人说,不老不病有可能,但是没办法不死。他的寿是千万岁,而且他的个性是远离人群,休止深山,他不喜欢跟人群往来,或者住在没有人居住的大海岛,整个都是大海,中间一个小岛。他有神通嘛,他也不要坐船,他直接飞过去。总而言之,他是绝于人境,他远离人群这种吵杂的环境。
 
  这样的一个果报体,佛陀说斯亦轮回——他还是活在三界的生死轮回当中。为什么呢?因为依止妄想来修学他的身心,所以难免落入流转,不能够修学这种楞严三昧——正念真如,等到他死亡到来的时候,他还是要来到三界当中,随顺他过去的颠倒跟业力,而散入诸趣当中。
 
  我想仙道跟佛道差在哪里?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样的。仙道是追求长生,佛法追求无生,这个思考不同。因为你长生,你只要是生,那就表示什么?生住异灭。那是一种生灭法,你是在生灭法当中延长他的生命而已,它本质是生灭的。但是佛法是怎么样?佛法追求无生,正念真如。当我们的心正念真如的时候,是直接去趣入无生。
 
  所以蕅益大师他对仙道,他在注解当中,他有一段的批判,他说:一个人的精神,用在追求长生,他的果报只成千万之岁。说:哦,你的生命达到千万岁。他说:但是你把人的精神用在修学佛法,而正念真如,最后的果报是大般涅槃,万德庄严。所以他说修学仙道,就好像你用无价的摩尼宝珠,把它当做弹弓去打黄雀。说这个摩尼宝珠是无价的,结果你拿摩尼宝珠去打黄雀,打到一只黄雀,这个黄雀也没什么值钱,但是你把摩尼宝珠给丧失掉了。
 
  在古德的注解讲出一个譬喻,说仙道有一个吕洞宾,八仙之一,他修成长生不老之法以后,他又练成一双雌雄剑,就对自己很有信心了,有一天黄龙禅师在说法的时候,他刚好腾云驾雾从旁边经过,他就降下来,到他法座当中去听。那么听法结束以后,黄龙禅师说:此中有盗法之人,有人盗法。这时候吕洞宾就出来了,他说:我心中有不死之法,我何必盗法呢?我有长生不老的法术,我何必盗法呢?黄龙祖师说:你这个人是守尸鬼,守住生老病死的色身,守尸鬼。结果吕洞宾就很生气了,他就射出他的雌雄之剑,这个时候黄龙祖师他就入真如三昧。我们前面讲过,真如是一切法的根本,所以他入真如三昧的时候,火不能烧、水不能淹、刀子也不能割他,所以剑射到黄龙祖师前面的时候——自然落地,就插在地上。这时候吕洞宾要把这个剑用法术把它收回来——收不回来!这时吕洞宾就心生惭愧,就拜黄龙祖师为师父,黄龙祖师就跟他开示,开示以后他也开悟了,他说:自从一见黄龙后,方悔从前错用心。
 
  我们的身心的世界,它是生灭的因缘,这个本质是不能改变的,你不管怎么修,它一定要生老病死,这个轨则是不会变的。所以一开始依止生灭心,你不可能得到不生灭的果。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你拿一盘沙,你不可能煮成饭的,不管这个沙是七彩色的,放出多大的光明,它的本质还是沙,沙永远是沙,你不可能把沙变成饭,不可能!所以《楞严经》,它的观念很好,就是说你一定要成佛,成佛有有佛的根本,你找不到这个根本,你永远不可能成佛。就是真如嘛!十方诸佛依真如为根本,所以我们找不到真如,依现前一念心性的时候,你根本就是不得其门而入,你不可能成佛的。所以后来当然吕洞宾他的思想一改变,诶,心生则种种法生,他依止正念真如的心生起,所有的功德都改变了。
 
  仙道的调身、调息、调心,其实佛法不排斥。诸位你看看天台的《小止观》,它讲调身之道、调呼吸之道,很多东西跟仙道几乎是一样,但是动机不同,它在理观这一部分……,事修是完全相同,理观不同。所以这个地方,不是说它的法门有什么错误,而是心态的错误,心态错误!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702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xinwen@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