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我们布施为什么会有福报?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7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们布施为什么会有福报?
 
净界法师
 
  我讲一个小故事,把十行做一个总结。故事出自于《坐花志果》:有一个叫阳羡生,阳羡是一个地方的名称,他是阳羡这个地方的一个众生,叫阳羡生。这个人他生长在一个富贵的家庭,家里面非常的富有,而且很聪明好学。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考取了功名,将近二十岁的时候,要到县城去考贡生。他就跟几个读书的好朋友,一起相约到了县城去,到县城以后,离考试的时间还有七天,大家住在旅馆当中,到处走走。走着走着,就走到一个算命先生的地方,听说这个算命先生很准。算命先生就一一的为他们算命,说你今年会考第几名,他考第几名……,到了阳羡生的时候,他一看:哎哟,你这个人很聪明,很会读书哦!可惜啊……就没讲下去了。阳羡生说:没关系,有什么事你就讲。他说:你这个脸有晦暗之气已经形成了,你三天之内一定要死于非命。他说:你从什么地方来?他说:我从阳羡来。你现在回去,三天之内还赶得到,你赶快回去。因为古人死都要死在家乡,落叶归根。
 
  这时候阳羡生心里面想,我到底是回去好,还是不回去呢?回到旅馆的时候,同参道友说:你不要相信他的话,我们就这样住下去,没事的!后来阳羡生就选择没有回去。没有回去,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过去到第三天的黄昏的时候,他觉得心特别的烦闷,就到外面去散步,走着走着,就看到一户人家,里面有女众的哭声,哭得很凄惨。他就去敲门,敲门以后一个妇人来应门,他问:你为什么哭得这么凄惨呢?妇人说:我先生做生意失败,欠人家一笔钱,那个人告官府去,我先生被官府抓去了,三天之内如果不把债还清,官府就要判把我跟我的子女,全部卖给人家来抵债,从今以后,我跟我的子女就要永远骨肉分离了,所以我就很伤心。阳羡生一看的进候,就起了慈悲心,问她:那你先生欠人家多少钱呢?欠人家五十两银子。阳羡生说:哦,是这样子,就回去了。回去以后,他就把他的包包打开来一看,哦,他还有七十多两。他想:我是将死之人,我留这些钱没有用。所以就生起一个利他的大悲心,就拿了七十两银子,就到这贫穷的人家里面,把七十两交给这个妇人。他说:你用五十两把你先生赎回来,二十两给你们做个小生意。妇人就很感激,就跟他磕头感谢。阳羡生就走了,回来的时候心情特别好,刚刚那种烦闷的心情消失掉了,然后晚上就一觉好眠。睡到天刚亮的时候,诶,就有人敲门,他就去开门,原来就是昨天那个他帮助的那个妇人,她先生也被放回来了,二个人就过来感谢他。阳羡生就请他们坐、喝茶,坐着坐着,突然间,啪!他住的旅馆墙壁突然间倒塌了,刚好压到他睡觉的床铺上,他要不起来开门的话,他肯定死在那个地方,所以他这死劫就逃过去了。天亮以后,他就去找那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远远一看说:你不要讲了,你那个晦暗之相消失了,你肯定做了一个大阴德,脸上有祥光现前。后来他果然贡生考得很好,后来做到翰林。
 
  所以《坐花志果》的那个作者说:一念的慈悲心现前,破恶增善,趋吉避凶。我们看阳羡生他的心,他本来是要帮助别人,他没有考虑到自己,他连想到自己都没有,结果反而是无不从此法界流,诶,它反弹回来,无不还归此法界,果然是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把自己广大的障碍破掉了。
 
  其实我们布施为什么会有福报,这个福报是从什么地方来?诸位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从《楞严经》称性起修的角度,我们的心本来就有福报,但是你一定要透过布施的因缘,它才会现前,其实福报还是你自己给你自己的。说:为什么我们今天杀生会短命呢?短命是谁给我们的,它从什么地方来?你自己给你自己短命。循业发现,你造杀生的时候,那杀业去熏习你的真如,我们讲无不从此法界流,最后无不还归此法界,杀生的业去触动你短命多病的(业力)功能,结果你自己去受用你自己自性的那种过失痛苦。所以《楞严经》讲法法消归自性,外在的造作,只是一个助缘。总而言之,从真实行的角度来说,你每一个法都是性本然故。自性本来如此,你释放一个善的念头出去,你启发一种功德的功能;你释放一个过失的行为出去,你自己受伤。为什么呢?性本然故,就自做自受嘛。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去体会:其实痛苦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痛苦,不是别人给我们痛苦;快乐也是自己给自己快乐。因为我们的自性本来就具足功德,本来具足痛苦。不过从本经来说,痛苦是虚妄的,快乐是真实。所以你看我们为什么临命终的时候,十念可以往生,因为你念佛是随顺于真实的功德,过去的罪是虚妄的,就真能破妄。所以我们要对真实有信心,对真实的功德有信心。
 
  这地方讲到十行,菩萨透过十波罗蜜的妙行,来圆满自己的功德,假借众生的因缘,来圆满他的功德。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631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news@fjdh.cn |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