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十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7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十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
 
净界法师
 
  尊重行: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
 
  这个是愿波罗蜜。
 
  这个地方的种种现前,是指前面的善现行跟无著行。善现行的特点是理事无碍,无著行的功德是事事无碍。尊重行就是说,他能够把前面的理事无碍跟事事无碍,二种的功德妙行,随修一法都合乎第一波罗蜜多,他都能够把它会归到一念成佛之道的菩提道行,法法会归到一念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道行,叫尊重行。
 
  为什么叫尊重?因为这个菩萨他的菩提道心,经过前面的理事无碍,你看他该现什么相,他就现什么相,他现什么相他的心还是平等。所以他的心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合乎中道第一义谛,特别的可尊可重。就是说他对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道心,菩提心当中摄持了理事无碍的功德,也摄持事事无碍的功德,这个菩提心是特别值得我们尊重,叫尊重行,叫愿波罗蜜多。这时候他的菩提愿,已经不是普通的愿,他是种种现前,他随时可以现理事无碍,随时可以现事事无碍的功德,所以他愿波罗蜜的菩提心,特别的殊胜,叫尊重行。
 
  善法行: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这个地方讲力波罗蜜多。
 
  我们一般讲力波罗蜜多,你看唯识学讲力波罗蜜多,它讲菩萨的力有二种:一个是禅定力,一个是抉择力。但是唯识的《成唯识论》它讲这个禅定力跟抉择力的时候,你看《成唯识论》的解释,它解释这个力是偏重禅定这一部分。就是你在修止观的时候,遇到障碍你要坚持,那种行力的坚持;但是在这个地方的力,它偏重在智慧,抉择力,而且是属于善巧的智慧。
 
  第102集  讲义228面
 
  在蕅益大师的科判当中的判教,他把圆教十信位叫做相似,也就是说,他在顺从真如的过程当中,他是要假借很多的因缘来帮助他;到了十住、十行、十回向,蕅益大师把它判做分证,他实际上整个脚已经安住在真如的实际理谛上,实际的活动。所以到了十住以上的境界,其实每一个地方都是天台宗的:入了不思议境。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我们的心态就是随喜赞叹。
 
  善法行: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这个地方讲力波罗蜜多。
 
  力是包括禅定力跟抉择力,但这个地方偏重在抉择力。如是圆融:菩萨经过前面的修学,他能够达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这样的一种圆融无碍的境界,所以他能够在度化众生当中,他每一个法门都能够成就十方诸佛,在利他的一个轨则。所以这个善法是他能够具足利他的善巧方便,不会有任何差错。
 
  比方说我们看孔夫子在利他的时候,有一次孔夫子要到一个小国家去,那个国家发生了内乱,叛军不喜欢孔夫子过去找那个国君,就把孔夫子跟他的学生们围起来,然后要求孔夫子说:你不准到那个国家去,我就放你走;你要到那个国家去,我就将你困住。孔子说:好啊!那就不要去,很简单。答应他以后,这个叛军的军队就退了,退了以后,那时候子路为孔子驾车,子路说:那我们要到哪里去呢?孔夫子说:照我们原来的计划去呀。子路这个人是一个很憨直的人,他说:我们答应人家的事,可以后悔吗?孔夫子说:我们这不叫答应,他拿着刀来强迫我答应,这不能叫答应,这构不成答应。所以他还是到那个国家去。所以你看他在判定事情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违背信用,他还有更高的见地。
 
  又比方说,有一次子路看到有一个小孩子掉到河里去了,他勇敢把他救起来,这个小孩的家人很感谢子路,就送了一只牛给子路。子路很谦虚,救人这是应该做的事情,夫子教诫我们行善是应该的,就把牛退回去了。孔夫子听到以后就呵责子路,他说:以后会有更多人溺毙于河中,就是因为你把这个牛退回去。后来子路听了以后,不得已又接受这头牛。
 
  为什么呢?因为今天你去救一个人,人家用牛来回馈你,这样子大家得到鼓励,鼓励大家做善事嘛。虽然牛只是小的回馈,但是确有对众生,有启发、有鼓励的作用。
 
  所以你看在利他当中,这个善法行就是这个菩萨,他在做每一件事情,他的抉择——那个见地,都能够成就十方诸佛利他的轨则。就他做什么事,佛陀来做也是这样子,没有差错,他的抉择力特别的精准。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他那个分寸的拿捏,非常的精准。当然他经过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那种圆融境界以后,他能够成就十方诸佛……,他每一言一行通,都合乎十方诸佛度生的轨范。
 
  真实行: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诸位学到这个地方,你一听到真实,就知道是指什么东西了,在《楞严经》里面:所有的因缘所生法都是虚妄的,假借因缘而生的都是虚妄的,只有一念心性是真实的,就是本具的,你本来就有的东西,就是真实的,后来才有的都叫虚妄。
 
  真实行是把前面的九位做一个会归了。说一一,一一指的是前面九个阶位当中,每一个阶位的功德,都是随顺于清净无漏,都是随顺于一真无为。
 
  清净无漏古德注解说:是成就真如佛性这种随缘不变之体,叫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是真如的不变随缘的妙用。也就是说,到真实行的时候,他每一个自利也好、利他也好,都是随顺于不变、随顺于随缘,体用不二的思想,而且这样的思想是性本然故。到了十行的菩萨,他很清楚知道:每一个功德都是他本来具足的,非从修得,只是假借修行的过程而加以显现。也就是说他念念之间法法消归自性,不见一法离心而别有。他每一个身口意的行为,念念之间都是性本然故,他就是在做一件事情,顺从他的本性,本性是如此,叫真实行。就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随顺真实的佛性,而产生的行动。
 
  前面的十住是偏重在自利这一部分,十行的时候就开始偏重利他,当然他从利他当中,圆满自己的菩萨的功德。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630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news@fjdh.cn |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