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二十五圆通之二十五 观耳根(八)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21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二十五圆通之二十五 观耳根(八)
 
净界法师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这地方正式的破除灭结,破除识阴。
 
  忽然就是一剎那的时间。什么叫忽然呢?
 
  菩萨在那一念寂灭的心中,他也是不生满足之想,在一念的寂灭心中,他还是一样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他在寂灭的相状当中生起观照,观相元妄,观性元真,继续的回光返照,突然间一念的相应会现前,就把无始无明的妄想给破坏了,而证入了众生本俱、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
 
  这一念心性是什么相貌呢?
 
  超越世间、超越出世间。他超越世间有为的色受想行,这四种蕴生灭法,也超越出世间不生灭的识阴,菩萨微细的法执。这时候内心当中可以说是十方圆明,他能够洞察十方,而现出了大圆镜智,把第八识转成了大圆镜智。
 
  我们在前面常说:观察不生灭心。其实这不生灭心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这个地方很清楚,它是远离生灭,也远离不生灭。
 
  大乘佛法讲不生灭心的意思不是不生灭,你要是解释成不生灭,那就完了!那它就是死板的东西,它就不是真空妙有。你看它是超越世间的生灭相,也超越出世间的不生灭相。所以你看我们讲《般若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不生不灭它不是一句话,你要是把它解释成一句话,那就错认消息,它的意思是二句话:不生也不灭。
 
  凡夫执着生,我们喜欢东西是生出来,我们看到东西生出来很高兴,消失我们觉得很痛苦,所以我们喜欢生。二乘人看到生很讨厌,他很喜欢灭,他觉得生就是痛苦,有为相都痛苦,二乘人好乐灭,他喜欢寂灭相。菩萨是远离生相,远离灭相。所以它不生不灭是作二句话解释。不生不灭就刚好跟这一段经文相同,超越世间也超越出世间,而产生洞察十方的大圆镜智现前。
 
  这大圆镜智有什么样殊胜的功德呢?
 
  在菩萨一念大圆镜智的心中:第一、他上相应于十方诸佛的本妙觉心。十方诸佛所证的如来妙藏真如性,与十方诸佛的体性是相同的,而产生一种大慈之力,来与众生的安乐。
 
  这地方的与佛如来的与佛,蕅益大师的解释是这样,他说:我们一念心俱足十法界的本性,有佛的本性、有菩萨种性、有各式各样种性,有十法界的种性。十方圆明的菩萨他那一念心,在十法界当中已经证得了等同佛界的体性,十法界的佛性他已证得,所以他依止佛性产生了大慈与乐之力。
 
  其次,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他这一念大圆镜智的心也相应于一切六道众生,因为六道众生也本俱如来藏妙真如性,只是他被虚妄的相状所遮盖,所以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与诸众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菩萨同时证得十法界的佛性,也证得十法界当中那个九界众生之性。前面他依止佛的觉性去产生大慈力,这个地方他依止他所证得九界之性而产生大悲的拔苦之力量,他依止佛性产生与乐的功德,依止众生性而产生拔苦的力量,所以他整个十法界的体性全部证得,完全没有障碍。
 
  我们凡夫是这样,我们凡夫十法界的体性,我们的活动范围大概就在六凡法界。你看有些人生到天上去,天的体性现前,有时候变人,人的体性现前,有时候变成一只蚂蚁,这畜生的体性现前,我们大概本俱十法界当中,活动范围都在六凡法界。身为一个十方圆明的菩萨,他的心能够自在,在十法界里面活动,他可以依止佛这一部份的法界,给众生无量无边的功德,他也可以依止众生九法界的体性,来拔众生的痛苦,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在这地方的阶位,古德对这地方的判教,是圆教的初住,别教的初地。
 
  蕅益大师解释,十方圆明的菩萨,到这个地方为止,这个菩萨六根互用,内外明彻,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六根相互作用,心好像一个清净光明的琉璃,里面放出慈悲月亮的光明,一念清净心中俱足了大慈大悲的妙用。
 
  这个地方是讲到他破除了六结以后,他的一念心有二种功德。上即诸佛,下印于十方六道的众生。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486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news@fjdh.cn |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