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二十五圆通之二十 月光观水大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7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二十五圆通之二十 月光观水大
 
净界法师
 
  壬三、月光观水大。
 
  月光童子他依止能观的智。我们前面说的空假中三观,以空观来破除执取,以假观来肯定佛性,以中观来加以平衡。观是指能观的空假中三观,水大是所观之境,依止空假中三观来观水大,就能够把我们虚妄的生灭心,转成不生灭的如来藏性。
 
  古佛授观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
 
  月光童子讲到他过去修学的因缘。月光童子的意思,这菩萨的内心他特别的柔软、特别的清凉,所以叫作月光。这个菩萨是童贞入道,天真无邪,也叫童子。
 
  月光童子等于是把菩萨内心的功德表达出来。
 
  这时他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回忆在往昔恒河沙劫,有一尊佛出世于世间,这尊佛的名称叫水天佛,在八十八佛里面有这尊佛。这尊佛在因地他也是修学水观而成就圆通的,所以他一路走来,也就把自己修学的过程来教诸菩萨还有他的弟子,修学水观而成就大乘的三摩地。
 
  三摩地,小乘的三摩地它是比较偏重在禅定这一部份,大乘的三摩地它都是止中有观的,都有理观在里面,它都是在借事显理的,假借水的因缘来开显佛性,假借火的因缘来开显佛性,而不是停留在相本身的禅定而已,你看到后面就很清楚。
 
  这个地方是把他过去的一个因缘,是因为亲近水天佛的关系,所以他也就修学水观的法门。先把这一段的因缘标出来。
 
  观身中外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剎诸香水海,等无差别。
 
  无夺是没有差别的、没有障碍的。
 
  水观应该怎么修?水观的观想刚开始是先观身体里面的水,再观身体以外这些世界的水,它是这样的次第。
 
  刚开始是观内身当中的水性,水的性是湿性,湿性是没有差别的、没有障碍的。怎么说呢?我们看我们身体里面的水,比方说鼻涕、口水(唾),乃至于整个穷尽全身当中的津液精血,大小便利。津,我们口中的口水,吞下去的叫作津,没吞下去保持在口中的叫作液,精是在骨髓当中的水叫作精,在筋脉当中的叫作血,乃至于我们大小便利等等。这么多的水分,在我们一生当中可以说是上下循环一再的往复。这种水在我们身中,当然有清浊的差别,比方说我们嘴巴的津液的水份,相对是比较干净的清净相,大小便利这种就是属于污浊相。水的相状的确是有清浊的差别,但是它的湿性是完全相同的。
 
  修学它是从差别当中,慢慢慢慢去追求它的共同点,所以你看修学人他越修学越单纯,凡夫是越学越复杂,世间人是越学越复杂,修行人他是越修行他越单纯,他在差别当中找到他无差别的体性。
 
  他身体的水慢慢的把它统一了以后,它就扩大了。见水身中观察他的身体里面的水跟世界之外的水(前面是观察身体),包括浮幢王剎诸香水海,浮幢王剎是《华严经》的话,比喻在大海当中显所现出来的这些国土岛屿等等。这些岛屿所依止的香水海,外在的海水跟我身体里面的水,其实都是同一湿性。
 
  他就这样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观察,这样的过程产生相对的功德。
 
  初成末亡
 
  我于是时出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
 
  这一段是描述他初步的功德。
 
  我就在亲近水天佛的那个时代成就了水观,我这水观的因地的修学是但见其水,我看到水的时候,我不再分别它是什么相状,这个水是波浪的是平静的是干净的是污浊的,这个相状我不再分别了,我只知道水就是湿性,不管身内之水,不管身外之水同一湿性。慢慢慢慢的我就能够成就所谓的三昧水。我入三昧以后,就现出这种水出来,但是未得无生。
 
  蕅益大师特别强调未得亡身,这个身不是指的我们这种凡夫欲界的五蕴身心,不是这个意思。他这个身就是说,月光童子他入了禅定以后,他以他的所谓禅定的力量显出这个水。这个水叫作定果色,定自在所生色。月光童子当初对三昧水还是有点执着,但得我空,未证法空,对三昧水的法还是有法碍的。所以未得亡身这个身指的是三昧水,以三昧水为身。他当时有这样的执着,这就产生一个问题:
 
  当时他是身为一个比丘身,在屋室当中安心坐禅修学水观。这时他有一个弟子,就在窗外,顺着窗口看见他室内只有一摊的清水,普遍的现在屋室当中,其他就了无所见。
 
  这地方就是说,这个菩萨月光童子,他水观成就以后,他一入定他的身体就消失掉,就出现一滩的水。他对这个水基本上是有执着的,他的功德是这样子。
 
  投物心痛
 
  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盼而去。我出定后,顿觉心痛,如舍利弗遭违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失?
 
  正当月光童子入三昧水的时候,这个童子他在窗口看到他的师父房间里面有一摊水,他在一种无知的状态之下,无知,古德的解释,它有二层意思:第一、他产生疑惑,为什么师父没有在房里面呢?我明明看到师父走进去的,怎么没有看到师父呢?第二个无知,是为什么屋里面会有这么大摊水呢?他产生二种的疑惑。
 
  他既然有疑惑,他就取一片的小瓦砾投在水当中,结果刺激水而产生声音。这时候他就确定,哦!这个水是真的水,因为他本来不知道这水是真是假,这石头一丢进去,产生一种波浪,这时候他确定这果然是水,他就左右顾盼而去。
 
  月光童子出定以后,就感到胸口非常的疼痛,犹如舍利弗遭受违害鬼的打击一般。过去舍利弗尊者在山中打坐遇到违害鬼,违害鬼打他头部一巴掌,结果他出定以后他头部也是疼痛。他想说,我出定以后疼痛,他就思惟,我现在已经证得阿罗汉道,我们前面说过他已经成就我空真如,而且已经远离业障的病缘,身为阿罗汉他已经没有业障所产生突发性的病,他只有四大不调之病。
 
  我已经没有业障之病,也不是四大不调,怎么会突然间有这样的心痛呢?难道我退失了阿罗汉道吗?这种身心的障碍,他产生了疑惑。
 
  物除如初
 
  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则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童子奉教,后入定时,还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去,我后出定,身质如初。
 
  这时这童子就来到月光菩萨的面前,就如是、如是的禀报,只见到水不见师父,而拿了一个瓦片丢入水中的整个过程跟菩萨报告。
 
  月光童子就告诉童子说:你下一次再看到水的时候,你可以开门进入,把这水中的瓦砾把它去除。童子遵从师教,在师父入定以后,又看到三昧水现前,而这水当中的瓦砾又清楚的存在,所以童子就开门把瓦砾拿走。菩萨出定以后,身体的状况恢复原来的健康。
 
  当然这个地方的过程可以看得出来,这菩萨三昧的法碍还是存在的。看他后来进一步的修学的突破。
 
  亡身合真
 
  逢无量佛,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方得亡身,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今于如来得童真名,预菩萨会。
 
  月光童子他证得阿罗汉以后,他继续的用功,又遇到无量尊佛的出世,到最后遇到山海自在通王如来,这尊如来也是修习水大成就圆通的。在这尊如来教导之下,才彻底的消灭对三昧水的执取,对法执也破坏了,真实的悟入二空的真如法性。这时他就真正的通达,内在的色身之水跟外在十方诸香水海之水,它的体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而所谓水的差别,只就是众生个人的因缘循业发现而已。他这时候真实的体验到观相元妄,观性元真,相状是个人的业力显现的,但是它的体性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以空合空。每一个水的体性都是毕竟空寂的,都是无二无别的,而成就了童真之名。童真之名是成就了圆教的初住,而入了大乘的菩萨之会。
 
  前面他是阿罗汉破除我执,到了菩萨的阶位的时候连法执也破了。
 
  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佛陀老人家问我圆通的法门,我依止观察内外色身的水性,它是一味流通的。一味的意思是他入了法性之味。观察内外之水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是没有差别,没有障碍了,而成就了无生法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说:月光童子他刚开始是成就了三昧水,证得我空,后来从水当中入法性,证得法空。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468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news@fjdh.cn |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