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六根等于是我们对治烦恼最好的处所!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1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六根等于是我们对治烦恼最好的处所!
 
净界法师
 
  第59卷 讲义125面
 
  巳二、别示
 
  这一大科是讲到示不生灭为本修因妙三观门,也就是正式讲到本经修学的方法。按照佛陀讲经的惯例,在讲正修之前,都是先讲道前基础。本经的道前基础有二个:
 
  第一、我们要审观因地的发心,我们在刚开始修学佛法之前,我们要知道我们因地是依止什么来安住的,或者说我们要了解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去审察因地发心呢?
 
  佛陀说:我们的因地发心,跟我们最后的果地觉,是有一种相应的关系。这当中本经把因地发心,分成二大类:一个是生灭心,第二个是不生灭心。
 
  什么是生灭心呢?
 
  简单的讲就是依止五蕴的果报之法而发心的。比方说你为了要成就庄严的色身,你为了成就美好的感受,乃至于美好的想像等等,凡是依止五蕴的果报之法而发心的,这种生灭心是不能成就不生灭的果报。
 
  它这个地方就是要离开五蕴的果报,而安住在一种不生不灭的本性。比方说,我们刚开始在发心的时候,我们会发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会依止众生而发心,依止佛道而发心。但是要以本经的思想来检验的话,这个都是依止事相,因为你看到众生的五蕴身心很苦而发心,我们看到佛道的五蕴身心很欢乐而发心,这个都是种对立的思考,是生灭心的。
 
  所以我们最终一定要提升到: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众生是我们一念心性所显现的众生,佛道也是我们一念心性所显现的佛道。
 
  这个地方的意思是说:所谓的称性起修,你必须要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来发动你的菩萨道。印光大师常说: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我们整个修学的目的,只是在开显我们自性的功德,依止一念心性而起修。
 
  所以我们在做三皈依的第一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什么叫发无上心呢?
 
  就是发起你一念心性这不生不灭的心,这个就是无上心。
 
  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一定要依止理性而发心,不能够依止事相,因为事相是一个生灭法,不管是众生,不管是佛道,这个都是事相。所以我们在开始的时候要把第一个因地的发心是要确认的。
 
  第二个道前基础,就是我们应该审详烦恼的根本。当我们的心开始要趋向佛道的时候,趋向涅槃的时候,第一个很现实的就是对治烦恼,断恶修善,一定是先断恶,才能够修善。
 
  这个地方佛陀一再的提醒我们,你要知道烦恼的根本在哪里,烦恼是在哪里活动,它平常是在哪里活动,它的处所在哪里?按本经说,六根是对治烦恼最好的方法,你从六根切入,对烦恼是最好对治。为什么呢?因为六根刚好夹在六尘跟六识的中间,它对外攀缘六尘,对内它牵动六识。所以我们讲六为贼媒,自劫家宝。
 
  你说:你直接从六识对治烦恼,很难!因为烦恼一旦变成六识的时候,它的变化就很大了,只要这烦恼到了心识它的了别功能的时候,你很难对治的。
 
  佛陀告诉我们舍识用根。就是对治烦恼要抢第一时间,它还在六根的时候,它还在明了的时候,你就要对治、就要小心。我们在治病,道理也是一样,小病的时候你就要治,烦恼开始在六根酝酿的时候,这个就是你对治的处所,这是本经一个很重要的思考。唯识学的对治都是到了第六意识活动以后才对治,《楞严经》它是认为这太慢,这样对治烦恼太慢。
 
  佛陀的意思是说:在整个发业润生烦恼,是谁作谁受,是谁来造作这些的罪业,又是谁来领纳这些果报。佛陀的意思是六根,因为它的位置特别的殊胜。对治烦恼抢第一时间,在六根的地方你就要小心。六根门头因为它是通内通外,通于外面的六尘,也通于里面的六识,所以六根等于是我们对治烦恼最好的处所。
 
  在二个道前基础,一个是理,一个事。理性是讲到安住的问题、发心的问题,事相就讲到对治的问题,它的一个处所的问题。
 
  这个是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之前二个要注意的,第一个安住的问题,第二个是对治的问题。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 384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news@fjdh.cn |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