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好不好是你决定的,不是它决定的!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3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好不好是你决定的,不是它决定的!
 
净界法师
 
  五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意思:古人有一句话: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当我们迷惑颠倒在做梦的时候,我们真的感觉到我们真的有一个五蕴身心存在,我们有一个色身,有一个感受想法,有一个造作的功能,有一个了别的心识,真的是有。
 
  梦表示我们是随顺攀缘心的时候,我们真的感觉得到五蕴在障碍我们,但是醒后空空无大千,当你回光返照整个五蕴,你从什么地方来的时候,我们发觉到五蕴的本来面目,其实它本来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本来就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所以当我们回光返照的时候,五蕴再也干扰不了我们,我们反而可以利用我们的五蕴身心来忏悔业障,来积功累德,来求生净土,它变成一种修行的妙用。
 
  所以五蕴到底对你是障碍,到底是一个修行的妙用,关键不在五蕴,关键在于你自己,是你决定的。你要向外攀缘五蕴就变成障碍,你要回光返照,五蕴变成一种清净的妙用。
 
  所以,五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我们知道一个人生的真理,就是生命当中:但除迷情,不除其法。你不要去改变外境,你不要去改变那已经出现的因缘法,你改变它都没有用,你改变你的观念比较重要。问题不是它障碍你,是你自己产生执着,自己障碍自己,所以讲但除迷情,不除其法,问题是我们自己是不是能够觉悟那个道,而不说我因缘法怎么样,我业障深重,讲这个都没有用,对你都没有帮助的。
 
  我希望从这一段,你要训练一种思考模式,其实《楞严经》就告诉你,你遇到事情怎么思考;比方说病痛,修行人每一个人都有病痛,我们过去都造过杀业这很正常,有这个业力就循业发现。
 
  病痛本身不可怕,问题是你怎么去面对它?你说病痛是障道因缘,那就完了,那病痛果然对你产生障碍,因为你把它定位这是障道。
 
  蕅益大师他对病痛的看法是,病是无备良药,消除我无始的妄想,看破此生虚妄,深达苦空无常无我观门。
 
  蕅益大师将病痛当作一种增上的功德,他说:病是我的良药,我因为有病痛才消除我的妄想,我要不生病的时候,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打很多妄想,这个比修止观更有用。
 
  第二、看破此生虚妄,有病痛我就知道这个色身是暂时的靠不住,我要赶快寻求解脱,有病痛就有死亡,所以从病痛当中就是一个警告,我有一天要面临死亡,然后我们对色身的执着会降低。
 
  第三、深达苦空无常无我的观门,增长你苦无常无我的观照智慧。破除妄想,舍离身见,增长观智,这三个功德哪里来?皆赖有病进尔,因为有生病的关系。
 
  小乘佛法习惯性把某一个东西定位说这个是好,这个是不好,产生法执。大乘佛法习惯性不这样子,大乘佛法说好当中有不好,不好当中也有好,关键在存乎一心。你想的对,它就对你产生好,你想的不对,它就产生不好,好不好是你决定的,不是它决定的。
 
  我讲实在话,外境本身没有好坏,它是如实把你前生的业显现出来,它对你产生障碍,它对你产生帮助,是你的心决定的,你要是颠倒了,那所有都构成障碍。梦里明明有六趣,但是你要是觉悟了,在这当中产生它的道,醒后空空无大千。
 
  我一再强调,五蕴当中最重要就是想蕴。
 
  我们为什么要花很多时间研究教理,诸位知道吗?
 
  研究教理不是增长你的知识,是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的思考模式。就是佛陀遇到事情他是怎么思考,我们养成他这种思考模式,因为他之所以成佛,他就是有这么一个美好的思考模式。
 
  你想要做王永庆很简单,你先学会王永庆的思考模式,他怎么想?你想变成一个阿罗汉也很简单,你就看看《阿含经》,阿罗汉遇到事情他是怎么想的,你以后就变成阿罗汉。那我们想成佛也是这样,你要想看看佛陀这个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他是怎么个思考模式,这个天台宗说,你要先成就大乘的种性。
 
  种性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的思考模式,你没有这种思考模式你怎么可能成佛?你说你的种性是小乘的种性,你拿苹果的种子去种,种一辈子种不出葡萄出来。你的思考模式是小乘的思考模式,你就是做再大的功德,一辈子也是小乘的果报,因为你的种性是这种种性。
 
  所以我们研究大乘经典,就是去学佛陀是怎么想事情的,他面对五蕴,佛陀也是有五蕴,五蕴是通十法界,佛陀面对五蕴他怎么思考的。所以我们先成就大乘种性,是这个意思。
 
  古德说:观相缘妄,观性缘真。相是妄,但是它背后的道是真实的,你要将这个道参透出来。
 
  净界法师 楞严与净土-----235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佛教佛法新闻交流群:340208684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