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十番显见之六约周遍显见性非物(一)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6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十番显见之六约周遍显见性非物(一)
 
净界法师
 
  这一科是十番显见的第六科,前面的五番,基本上佛陀在发明真性的时候,都是偏重在不变这一部份观念,第六科以后佛陀开始讲到随缘的部分,佛陀对真性的开显,可以说越来越详细。这一科相当的重要,佛陀开始讲到随缘的作用。
 
  癸六、约周遍显见性非物
 
  周遍指的是见性的体性是圆满周遍的,它是遍一切的过去现在未来,遍一切十法界的因缘,从一个周遍圆满的角度来开显见性它不是一个外在的物质。那么这物质它有二种特色:第一、它有一定的形象,它是固定的,譬如桌子它就不能变成椅子,椅子它就不可能变成抚尺,物质它是有一定的形状。第二、物质它没有明了分别的功能。身为一个真实的心性,它是没有固定的形象,因为它有随缘的作用,而且它有明了性,所以心性它不是一个物质。
 
  这一科对整个修学是有重要的概念。
 
  分二:子一、示无差别义。子二、示无大小义。从无差别跟无大小来证明所谓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它就是我们本来的心性,不是一个外在的物质。
 
  子一、示无差别义。分二:丑一、问。丑二、答。
 
  无差别简单的说就是见性的体是没有差别的,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同外在的物质它有大小的种种差别,从无差别当中来开显我们真如的体它是心法不是物质。
 
  丑一、问。
 
  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阿难尊者提出一个疑问说:佛陀经过前面的开示,我终于了解到这个见性在一切因缘变化当中它是无所归还的。佛陀在前面讲到我们这一念心在遇到因缘的时候,会产生快乐,会产生痛苦,这快乐痛苦的感受是因缘而生,所以它都是必须要归还给因缘。但是身为见性,它的清净本性是无所归还的。但这时候的无所归还阿难尊者还不敢直下承当,他说即便它是无所归还的,但我怎么知道它就是我本来具足的一个真实心性?
 
  蕅益大师说:阿难尊者这时候已经了解到真性是一种随缘不变之体,但是他对这随缘不变之体,他认为在我们心中以外,有一个昭昭灵灵的物质,这个物质它就是一个随缘不变之体。换句话说,阿难尊者他对这个心性,这随缘不变之体,他不敢直下承当的;他认为这东西跟我没有直接的关系,它是离相清净的,我的心本来就生灭变化的,他对整个心性的本体还是无法去承认、去认同这个就是我的本来面目。所以他说:云何得知是我真性?怎么能够知道它就是我真实的心性呢?这时阿难尊者对心性的确是不敢承担的,我们看佛陀怎么来开导这个问题。
 
  丑二、答   分三:寅一、约迷悟明无差而差。寅二、约自他明差而无差。寅三、正示见性非物。
 
  寅一、约迷悟明无差而差。
 
  约着迷悟来说明见性是无差而差,这一段正式显现见性有随缘作用。它的体是无差别的,是清净本然的,但是它的作用会因为众生迷悟的差别而产生大小不同的作用。从这地方来证明心性它不是一个物质,真如不是一个物质。
 
  身为一个见性,它的体前面讲过是随缘不变的,既然它身为不变化,它就在整个十法界你造善造恶当中,它是不能变的,但是它的作用就有变化,以迷悟的不同它有所变化。这么一个清净的的本性它在声闻因缘当中,它的表现是怎么样?
 
  声闻之见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
 
  佛告阿难: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现在还没证得清净无漏的果位,阿难尊者这时候视同凡夫,连初果都没有证得,所以他是个有漏位。但是你能够承蒙佛陀的神通加持,你的眼根产生见的功能,可以看到初禅天,在初禅的境界当中的种种物质,都能够了了分明而无所障碍。这是阿难尊者凡夫的一个见的功能,在佛的加持力中能够见到初禅的种种诸物。而一个阿罗汉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天眼第一的尊者,他的天眼现前的时候能看到南阎浮提(一个世界,佛法的意思就是中间一个须弥山,左右有四大部洲,南瞻部洲就是南阎浮提,我们住在南瞻部洲,就好像看到手掌当中的庵摩罗果(有人说像一个小桃子一样)。
 
  阿那律尊者他的见的功能,能够看整个南阎浮提,就像看手掌中的小桃子那么样的清楚。声闻人他的特色,他是我空法有,他还有一些法执的,但他我空的智慧是现前的,所以它的见比凡夫还好。
 
  菩萨之见
 
  诸菩萨等,见百千界。
 
  菩萨的心他有我空的智慧还有法空的观照,他能够分证二空真如理,所以这种法身菩萨,他能够见到百千的世界。
 
  这地方的意思是说:你是一个初地菩萨,你是见到一百个世界,在一百个世界作佛;你是二地菩萨,见到一千个世界,在一千个世界作佛,地地以十倍的速度而增长。为什么呢?因为菩萨的迷惑比声闻人已经降低了,他不但是证得我空还有法空。
 
  如来之见
 
  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
 
  佛陀的见性在他的心中所表现的功能,他能够穷尽,就像微尘这么多的十方无边的清净国土无所不见。
 
  佛陀对于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金刚经》说佛陀对于众生的起心动念…。你看众生有多少,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海上…等等的众生,每一个众生的起心动念,佛陀同时能够了了分明,佛陀的见到这种境界,他是无所不见无所不知。
 
  凡夫之见
 
  众生洞视,不过分寸。
 
  凡夫的见的功能,尽我们最大的力量,我们顶多也只能看到分寸的距离,换句话说,我们隔一道墙,我们就看不到了。
 
  这段经文佛陀所要表达到底是什么?佛陀的意思是说:同样一个见性,见性是每一个人都相同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是把它放在不同的心中,它产生的效果功能就不一样。
 
  见性把它放在凡夫的心中,凡夫的执着很重,我们的功能就表现不出来;把它放在阿罗汉的心中,就看到南阎浮提;把它放在菩萨的心中,看到百千个世界;见性把它放在佛的心中,就看到无量国土。
 
  这就表示见性它的作用,是有随缘的作用,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它有变化的作用。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知道,见性不是一个固定的物质,它不是一个物质,物质是不能够有太多的功能相状的变化、不可以。物质的特色叫作执碍,它有固定的质量,它产生一定的障碍:你放的桌子你就不能放椅子,它有一定的执碍。
 
  但是你看我们的内心,见闻觉知,的功能是随着我们修学它不断的变化。你看!同样是一个凡夫,你看智者大师,智者大师在修《法华三昧》之前,他的见的功能跟我们一样,看到我们这种日常生活的见。但是智者大师他在修《法华三昧》的时候,跟《法华三昧》相应的时候,成就旋陀罗尼之时,他那时候在定中看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在法华会上,灵山会上说法的状态,他看到自己在座,他的老师慧思禅师也在座,也就是说他的见功能能够追溯到二千年五百年前的现象。
 
  诸位要知道禅定是现量境,这不是妄想哦!禅定的境永远是现量境,都是真实的,禅定不可能起颠倒。
 
  什么是现量境?它是什么境就是什么境,没有个人的分别。
 
  虚云老和尚的年谱讲到说:虚云老和尚在禅堂,有一天功夫相应的时候,他能够看到隔好几间寮房他们在讲什么话清清楚楚;后来他继续用功,他有一天看到(那时二次大战快要结束了)美国的飞机,丢下二颗原子弹把广岛跟长崎炸得…那爆炸的相状像香菇一样。在那时候原子弹还没炸下去,换句话说他看到了未来,众生的业力成熟他看到了未来。
 
  我们只是看到现在,但是禅定的人可以看到现在看到未来,那这是怎么解释呢?蕅益大师对这件事情,他在《成唯识论、观心法要》作一个注解他说:他说其实我们见的功能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
 
  十世古今就是现在过去未来,生命没有所谓的过去,也没有所谓的现在,也没有所谓的未来,都是当念、当念、当念,我们的执着区隔过去,也区隔了未来。所以当我们的心慢慢的慢慢的摄用归体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功能会慢慢显现,慢慢显现…,就能够突破时空。
 
  从这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同样一个见性表现在整个十法界众生的心中,因为迷悟的不同,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所以我们知道见性它不是一个物质,而是一个有明了性的心法。
 
  前面是约着随缘的作用,来开显见性的明了作用。
 
  净界法师 楞严与净土-----167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佛教佛法新闻交流群:340208684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