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不再空虚的人生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7日
来源:禅•觉微信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不再空虚的人生

  圣严法师

  目前一般人的物质生活,基本上是不虞匮乏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生活内涵也因此而提升。毕竟我们是人而不是动物,动物只要满足了本能,它的生命也就完成。可是我们人不只是这样,如果人的存在仅是为了满足本能,那我们跟其他的动物有什么不一样呢?

  现在整个世界都在追求物质的满足,可是物质生活只能让我们的五官得到刺激、麻痹,而不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也不能让我们真正感到充实。因为物质的享受和刺激,都只是暂时的,一时间可能得到一些安慰,过了以后就会觉得空虚。不少人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只好去花天酒地,从此投入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之中。

  就这样,一个人从生到死,由于空虚而追求满足,一面追求,一面又感到空虚,因为空虚,又再追求满足,但却更感到空虚。就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下去。直到临命终时仍是充满无奈、空虚和悲哀!对作为一个人而言,是非常遗憾的事!

  所以要提升生活的内涵,使我们的精神生活不至于贫乏,必须从净化自己的内心做起。但是仅仅在口头上谈生活内涵,那是纸上谈兵;如果不能真正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都不过是空虚的。

  那么,要如何提升生活内涵,达到精神满足呢?

  有的人用艺术修养来提升自己,也有人用思想或哲学来充实自己。可是就算是一流的画家、思想家、学者,当他们在作画、看书、教书或在欣赏艺术品的时候,也许心中是满足的;在想象推论的时候、在写文章的时候,或者在滔滔不绝辩论的时候,好象自信满满,满充实的,可是一旦离开了这些,还是会感到空虚。

  我们都听过「高处不胜寒」、「时不我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类话,可见哲学家也有哲学家的寂寞,伟大人物也有伟大人物的寂寞。既然有寂寞感,就表示他们的生活并不是真正充实。

  从宗教的观点来看,唯有宗教的信仰和宗教的修持,以及宗教生活的体验,才是人类精神生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人生才不会空虚,也不会感到寂寞。

  以我个人来说,虽然现在我是身无长物、孤单一人,表面上看起来好象很空虚,但是当我心中念佛时,佛就和我在一起;当我心中念菩萨时,菩萨就在我面前。同样地,当我心中想到众生时,众生就跟我在一起;当我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时,当下我就如同在西方极乐世界了。如此一来,当然就不会感到空虚和寂寞。

  虽然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我们的时间、体力往往也不够用,可是就是因为生命太短暂,能力也不足,所以更要充分的、积极的奉献自己。如果能够具备宗教的信心,那就更好了。但这个信心并不是虚无空洞的,而是透过自己的实践与深刻体会得到的。

 

  所谓实践,以佛教来说,就是学习佛、菩萨们付出和奉献精神;而在学习付出奉献的过程中,人的生命便会因此获得充实。

禅•觉微信公众号: fjdhchan 

禅里禅外、觉悟人生。每日一杯沁心茗茶。 

——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关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