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一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4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一
 
净界法师
 
  丁二、大众愿闻
 
  于时复有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俱愿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阿难尊者在请示佛陀修学空假中三观内心的依止,所谓的常住真心。
 
  这时与会大众还有从十方来的恒沙菩萨,我们前面说过这些恒沙菩萨都是来请教佛陀,都是来听法的,还有这些十方的大阿罗汉,辟支佛。阿罗汉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二千五百个常随众,还有这些辟支佛等,这等包括了波斯匿王、长者、居士,这些当初在斋供的这些居士们,这时候都回到了祇桓精舍。
 
  阿难尊者在祈请首楞严王大教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当中有一个共同的心情,就是俱愿乐闻,都是以欢喜好乐的心来听闻。这种心情在《华严经》作一个譬喻说:如病思良药,如饥思美食,我等亦如是,愿闻甘露法。这时候大家的心情就像是一个重病的人来追求良药,一个饥渴的人追求美食的心情。这时阿难尊者祈请完以后他就退回来自己的坐位,坐在那个地方保持默然,来纳受佛陀的教法。
 
  这段等于是说明,阿难尊者从摩登伽女那个地方回来以后的一个状态,他自己感到非常的悲悔,也正式向佛陀请法。因为阿难尊者的请法,就使令佛陀有因缘开显以下的整个教法。
 
  丁三、如来答示(分二:戊一、就事以显理。戊二、明性本具相。)
 
  戊一、就事以显理。
 
  理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就是我们心中的家, 那种清净的本性,叫做理体。因为它不变所以叫理。我们理体在哪里呢?就在这个事相,就在我们五蕴的身心世界当中,就在我们生灭变化五蕴身心世界当中去开显我们的本性。
 
  我们讲就路还家从生灭的路当中找到我们真实的家,就是就事显理。
 
  (分二:己一、逐破妄执密显真心。己二、显示妙理兼破余妄)
 
  己一、逐破妄执密显真心(分二:庚一、征其发心本因。佛陀在开显楞严大教之前,他问阿难尊者,他最初发心出家的一个因缘。庚二、示以常心直道。庚三、广破七番妄计)
 
  庚一、征其发心本因(分二:辛一、如来问。辛二、阿难答)
 
  辛一、如来问
 
  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这时阿难尊者哭得很悲痛,哭完以后就坐在位子上,请佛陀开示。但佛陀这时候并没有马上开示,佛陀问阿难尊者一个问题。在问问题之前他跟阿难尊者先攀一个世俗的感情,佛说:阿难尊者,你跟我不是普通的关系,你我同气(气:同一家族),我们二个的关系是非同小可,不但是同一个家族,而且在世俗的情感、在世俗伦常方面还是均(均:同辈分,堂兄弟)。
 
  这地方的经文是很不寻常的,佛陀在经典当中很少跟自己的弟子们攀世俗感情,但这地方佛陀跟阿难尊者说:我们二个的关系是一个家族的关系,而且是一个天伦同辈的关系。佛陀很明显的跟阿难尊者谈谈世俗的感情,这道理何在呢?
 
  古德说:因为这时候阿难尊者,心中受到这么大的灾难,说是他出家以后最大的灾难,他心中的打击悲痛可想而知。这时候佛陀必须用世俗的感情来安慰他,使令他能够心平气和,才能够去领受以下的大法,尤其佛陀以后开始要破除阿难的妄心。
 
  所以如果他心静不下来他根本受不了,所以佛陀这时候就用世俗的感情来安慰阿难尊者。说我们二个之间是同一个家族,在人情的天伦上又是一个堂兄弟的同辈。
 
  佛陀说:你当初在发心出家的时候,你一定在我的佛法当中,你用你的眼睛看到一种很特别的相貌,你一定有感受到一种很特殊的功德相,才会让你下这么大的决心,来舍掉世间的恩跟爱(恩:最恩是父母之恩;爱:爱莫大于妻子之爱),能够舍弃父母之恩妻子之爱。
 
  这地方的意思是说,阿难尊者是白饭王的儿子,也是一个王子,所以他能够享受世俗五欲之乐,而且他能够得到父母的宠爱妻子的恩爱。他这时候放弃世俗安乐果报的相状而追求出家,他一定看到一个更好的相状,才会产生这么大的决心,才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取舍。
 
  这时佛陀就提出一个问题来问阿难尊者:你一定是对三宝的因缘当中,有一个地方特别的吸引你让你感动,所以你才会出家的。
 
净界法师 楞严与净土-----058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