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唯识学的特色是什么呢?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5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唯识学的特色是什么呢?
 
净界法师
 
 那我们来谈谈我们前一段时间学的唯识学,唯识学也有它的特色。
 
  唯识学关于生命的一个理论,它认为所有的外在的环境是你的内心变现的,所以你内心是决定了外在的环境,而不是外在的环境去决定你,这跟我们一般的思考是有一点冲突的。我们往往会把自己的痛苦归咎在因为有人刺激我了,这个环境伤害到我了,所以我痛苦,这是我们一般的凡夫的思考。但是唯识学是不同意这个看法,它认为你外在的环境是你内心变现出来,你要自我反省。当然也可能不是你今生的因缘变现,可能是前生的你变现出来的,是你前生的思想有问题,因为它的思想是相续的。
 
  所以唯识学它很重视内心的一种思想改造。
 
  唯识学它的整个唯识的思想,它虽然安立了八识,祖师把它会成三类:第八识的异熟、第七意识的思量——自我意识跟第六意识的思考能力——了别。但是其实整个唯识学只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管业力的阿赖耶识,第二个是管思想的第六意识这两个。
 
  所以认为我们的生命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来自外境的业力。如果你今生活得很快乐,其实跟你的今生没有太大关系,你也不要太得意,不是你今生的努力促成的,是前生的你做了善事,你要感谢前生的你。我们今天吃到的稻米,可能是去年栽种下去的,你只是摘果实而已。所以你今生的快乐,跟你今生没有直接的关系,那是你有一个美好的过去。当然如果你今生相对痛苦,这也不能怪今生的你,不是你不够努力,是你前生做了错事。
 
  所以唯识学对于业力这一块,我们从唯识的整个学习来看,它把业力这一块判作“依他起性”。它认为依他起没有好也没有坏,没有对错,它只是一种快乐跟痛苦的感受而已。
 
  其实人生本来是很单纯,本来业力在释放的时候,它只给你两种相貌,就是快乐跟痛苦,但是我们的第六意识是很复杂的,这个思想很复杂,就把快乐跟痛苦转化成很复杂的人生,成败得失、荣华富贵、贫穷下贱,就安立了很多很多的名言出来。从唯识的角度其实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它在观这个人生的时候,它在破第六意识的遍计执——你的错误的思想。
 
  我们看唯识学我们一路走来,我们学了十六堂课,我们看不出佛陀对业力这一块有任何的评论,没有!佛陀只是告诉我们业力这一块——认命随缘,因为它总会过去的。你今天跟业力计较,你只有越陷越深,处理业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处理,不要去动它,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凡是想要处理业力的人,后果就是更糟糕,因为业力它带动了另外一个业力,因为你陷入了阿赖耶识的业海,你就没办法脱身了,尤其是净土宗的人千万不要去碰业力这一块,你弄不过它的,你不要奢望用你今生几十年的时间,去处理你无量劫来留下的业力,你最好不要这样想,你最好不要不自量力。
 
  所以佛法告诉我们阿赖耶识这个业力,轻轻的走过去就好,不迷、不取、不动,这是最好的处理。如果你够聪明的话不要去碰业力这一块,不要去计较业力,因为你去碰业力,业力就像蜘蛛网一样,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你会带动另外一个业力,这个阿赖耶识你越搅动它,它就越没完没了。
 
  所以学过唯识的人都知道,面对业力就是不动——不迷、不取、不动。凡是你今生所碰到的人跟事,这一块业力它都是一个既成的事实,已经是一个种子而变现的一个果报,是很难改变的,你要把精神体力用在改变你的思想,来生是可以取代的,在你死亡到来之前你可以好好的去规划你的来生,这是你应该把握的。
 
  所以从唯识的角度,人生的目的只有一个,从唯识的角度就是你要放弃今生,要把生命放到创造来生这一块,唯识的教义是这样子,你要培养一个美好的思想去开创来生,因为今生已经是不可期待了。就是说它已经变成水果了,但是你的思想它却是一个种子的酝酿。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一个有智慧的觉悟的菩萨,他很重视他的起心动念,就是说别人对我怎么样,这个我不管,对我好,那是我的业力,对我不好,也是我的业力,但是我怎么去面对人生,我的思想我的起心动念,这是一个新的业种它影响着我的来生。我们人生的最大的挫败,就是我们花太多时间,去处理已经成就事实的水果,而忽略了去开创来生这一块。所以唯识学它很重视你的第六意识——思想改造。
 
 唯识学概要——222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标签: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