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愿海同归(八)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4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愿海同归(八)

 

  今天接着讲对治熟溜病的方法。因为这是决定你一生修行成败的关键点,所以要反复强调。

  上一次讲到了四个对治方法:一、生庆幸心,二、生念恩心,三、生闲缓心,四、生难得心。我们要不断地来提起这些善心。善心一起来,人就自然真诚,就开始跟法相应,心就会住在法里。善心没有起,一般就都是被烦恼转了,比如放逸、轻忽、散乱、急躁、骄慢等等。一旦被烦恼转了,那这个修法就好比在甘露里杂了毒素。如果当时完全是陷在烦恼的状态里,完全跟着它转,却还以为在修法,那都是自欺。就好像一个国家里,奸臣把持了政权,一切听他指挥那样。

  怎么来对治这个毛病呢?这又要知道,我们心上既有善心也有恶心,有烦恼有正念,要把正面善心的力量启发出来,调动起来。现在处在凡夫位,都还是一种杂乱状况,它的要点就是时时力求把善心提起来。善心一提起来了,反复增强它的力量,让它串习成性,让这个力量占主导地位,这样就能把握住自心。时时修善心,样样就做得好。

  我们人的心可善可恶,就看往哪方面来启发、来运转。这个心就是修行的根本。心起得不好,就落在不好的地方;心起得好,就落在好的地方。注意这里的要点,只要有善心发起来了,就开始有诚心跟法相应。从这里开始是善心在修法,而不是夹杂烦恼在修法;是诚心在修法,而不是虚假的心在修法。有这个善心作为修法的启动,再好好地保持它,这样念念当中都起增上的作用,就从这里出生无量的功德。这个地方大家一定要认识,然后在任何法行前,先要检查心态是否贤善,这是最初的关键。

  任何修法都有它的前提,如果不具备那样的心去修,就不见效。原因是我们心里的烦恼难以觉察,会不知不觉处在烦恼的惯性里面,还不认识,反而一再放任它运转,这样就会发展成很大的毛病,久而久之,非常难治疗,导致一生的修行都在空过。

  对治法是有很多,你关键要看自己哪方面相应,就常常来运用它。用它的目的是把内在的善心启发出来,而启发它是有方法的,你常常相应哪条道理(比如人身难得的道理、正法难遇的道理、知恩报恩的道理等等),做了一定量的如理思维,相应的善心就一定会出来。不断地按那样想,就会串习成稳固的观念,一起来就是那样的心态;好的心态串习得有力量,对于心就会把握得很好,就能跟法相应。这上面已经很善巧、老练了,那就像驯兽师调伏猴子那样,稍微做一下,就把心态调整好了。这上面只要肯努力,就会成调心的专家。这个心起不来,被各种不好的习气所左右,自己变不了它,那修法的功效也没办法出来,因为缘起上没有合到的缘故。修什么、念什么到底出现多大的功德、效果,还在于你的心。为什么过去念得好,现在念得一点也不行,以前有感应,现在没感应等等,原因就在心上面。心一旦不正,就一切都不行了。

  所以多次地强调过,法的心要就是善心。没有这个善心,什么功德都不会有;这个心善了,所做的这些就全都有功德。好好地把心转到善的状态,再去做就根本不一样。善心起不来,那就是不具根本,再往下去做,那就不好了,坏的心态一再串习,就会养成习气病。(这里懂吗?要调整好心再来修,不好的状态都要先作调整。不像有些人边上厕所边听法。真是可怜!这都是将来堕落畜生的因!他还若无其事,一再放任自己轻法的恶心。这样不断地堕落,自己一点惭愧都没有。)

  这里说的生庆幸心、念恩心、闲缓心、难得心,我们都要用正念来提醒自己,来调控自己的心。目前,很多人还是初步修行的状况,这就尤其重要。看起来很多人的善心都还不坚固,所以要有一个不断培养自己的过程,要有意识地来培养自己、改良自身。懂了方法之后,就要主动地去运用,不然这个心也不会自己就突然变好的。但是能努力这样不断地来启发自己,内在的善心一定引得出来。所以上面说到的四种心,大家都要学会怎么发出来,又怎么去运用,这是什么时候你都会碰得到的,常常这么想就很好。

  比如说修庆幸的善心,就是通过一种符合真理的想法,往这些道理上多想一下,马上好的心态就出来了。就是学会常常这样想:我这个人身有多么难得,现在修法的机遇真是千载难逢,这是多少殊胜的因缘会合起来,才有现在这么好的修法时机,这确实比万两黄金还宝贵。自己有安心修行的因缘,这实在难得,所以我不能空过。要常常做这样的提醒,常常放在心里想、放在嘴上说,修法实在是太难得了。所以不论在念诵什么,都要非常珍重才好。

  我们要在这上自尊自重,而不是在我执上自尊自重。什么我的名誉、我的面子、我的利益、地位等等,这些是世间法,这种自尊心实际上是高慢,但现在很多人对善心和烦恼的差别分不清楚。不晓得世间法里的这种自尊心是高慢心,这是癌细胞,是要消灭的对象。而佛法里说的自尊是尊重佛性、尊重法、珍重因缘,这是善心状态。这就是自己不甘堕落,有上进心,它是心里的善根,要把自己里面的这个善心引发起来。

  像阿底峡尊者,每次见到弟子时都问:“你善心起来了吗?”他不问别的。所以无论你做什么,都要常常问这个根本问题:“我现在有善心吗?”如果有善心,就应该随喜自己:“现在的状态还可以”,那就开始好好闻思修。提醒自己:现在人和畜生分界的时候到了,我有善心就会往上升,没有善心就一定往下堕。什么叫做人和畜生分界呢?如果我的心落在愚痴、蒙昧的状态,落在声色享受、散慢、放荡等很浓的烦恼习性当中,那就是畜生性。在这个当下,重要的还是心里要起善心。一起了善心,就不愿意做那样下劣的行为,不愿意沦落为畜生性。这样善心起来了,整个人的面貌就不一样。

  做任何修持,第一个关键就在于发心,也就是心上一开始启动的状态,这相当重要。这个善心首先要起来,起来了以后,就把握好自己的心善始善终地把法修好,把该念诵的一样一样都做好。这才是在做法行。修的时候就特别殷重,全心全意地投入,这就对了。前面没有好的心态,后面好的修行就没有。所以不要忙着去完成任务,用一种乱七八糟的心态来修佛法,那就完全颠倒了。这样一辈子都在骗自己,都在佛法里混,在浪费自己、糟蹋自己。所以,每天一切的行为就在于当下这一念心,中间的过程、结果都在于这一念心。同样地,对于净土法门,的学修也是这样。

  有的人会提问说:同样是修净土,为什么有的人能往生,有的人不能往生?这全是各自的心决定的。心很真实,是真的在修净业,就能往生;心很虚假,是假的装样子,那就难以往生。

  以此推展开来,法能不能修成,事业能不能完成,人能不能做成,都在于你的心如何。心是好的、贤善的,就有发展前途。因行得正,就一定有好结果。心要不好,就根本修不成法,也没办法建立人格、事业。表面上学得再多,再怎么会表现、表演,都不会有丝毫成就。

  这是修法的大根大本,所以我一再反复地强调。不然这上面一出偏差,不论修什么、做什么,都成了骗自己,不会有什么实效,而且会养成一大堆跟佛法结合的毛病。为什么呢?就是外面像是在学法、修法,里面实际一直是烦恼在起作用,自己看不到。《华严经》里说:“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就是说,当下我们根源上的心是个烦恼,这个烦恼的心一起动了,就落在染污里,如果是用不好的心做佛法的事,那就全成了毒。凡是起恶心时,都不能用这样的心,就要直接停下来,直到心转好了再来做。

  何时何地做任何事,都要把握这个准则。我们凡夫心上有善恶两种力量,会不断地交替现行。一直修到了忍位,善根的力量才能占绝对上风。在这之前,都是这样人欲和天理交战,都是由善恶此起彼伏的。而且善恶的心态一旦启动,后继的行为和结果都由它决定。所以任何闻思修前,调整心态是最关键的。

  我们要从这里举一反三,原理懂了就要灵活运用,要懂得非常娴熟地调控自心。修念恩心也是在利用内在善心的作用,这也是可以修起来的,就是不断地引导自己的心知恩念恩,然后感恩图报。还是要常常做自己的老师,这个心很麻木、很顽固,你要晓得用法来感化他、教化他。自己教自己,就是做自己的老师,就晓得怎么来劝心、调心、引导心。智慧像个大人,心像个小孩,时时要跟自己商量商量,怎么来变好。

  懂了方法,就要尽量学着这样来用心。这都是自己要做个有善根的人,在这上面要非常有意乐。如果一听法就晓得按照法上的指示来练,那进步就快了。没事的时候不要看电视、看世间书报,更不能上网,我们搞这些就不会有修行。自己安静下来,多按照这些法来想,一遍一遍地想,让内在的善心发起来,不这样想就又会被蒙蔽住。尤其在城市里生活,自己的心一天到晚在世俗法里转,每天有多少时间能静下心来?不好好把握的话,整天心都是在烦恼状态中,习惯了自己都不觉察。人都有善的一面,但长时间处在烦恼妄动当中,善心就被盖住。时间久了,人就会堕落,会变得相当麻木。所以,天天都要有些时间好好地把善心启发出来,安住在善心当中来工作、来生活、来修法。这是我们上升的一个根本,相当重要。没有这个内涵的话,天天陷在混乱、麻木、贪嗔的心态中,那明显是堕落。这个上升和堕落,在心态上非常明显,需要时时把持、不松懈。所以,每次我们都要清理好自己的心。

  道理上没什么难的,关键是要实际去做,不做谈一万年也没有用。就是要想:父母对我有什么恩?我有没有辜负父母的恩德?想了就觉得自己不对,就要自责、改过。如果认为什么都是自己对,那是在护惜自己的面子,是在保护烦恼、恶习。要好好地想一遍:父母是怎么生养我的,费了多少心血,怎么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拉扯大。比如母亲怎么哺育我、照顾我,怎么给我喂奶,以后又怎么教我说话、吃饭、走路等,怎么给我洗澡,这都是母亲养育的恩德。读书的时候,父母费了多少心血赚钱供我读书,大热天怎么在烈日的暴晒下辛苦地工作,每天的工作有多劳累,以后工作、成家,父母又费了多少心血。像这样,要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想。想了之后,心肠自然就软了,不再那么硬,这就是化掉自己内心刚强的方法。刚强就不好了,什么佛法也修不成。心软了就会感恩图报——以好好修行来回报父母,自己要早日成就,度父母出生死轮回。这个善心一发动起来,修什么、做什么都一定有这个殷重的心,样样晓得争气,晓得做好。

  然后还要多想想师长的恩德:老师是怎么用心教导我的。做人的道理是师长教导的,我没有按那样做,就辜负了师长的一番苦心。念念要归在自心上来养成这样的善心,这都是很重要的基础。没有这样来修心,确实学什么都会成一种知识,里面根本成长不起来。还有在佛法上教我的师长、道友,这个恩就更大了。哪怕教给我一字一句的法义,这个恩都不能忘。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想到了是这样深重,就要努力修成佛法来报答这教导佛法的恩德。不要老认为什么都是自己搞出来的,就好像世界上没有人利益过我,我全是自学成材。这样忘恩负义,那是非常坏的人,这样的心跟佛菩萨的心根本不相合,所以不会跟法相应,也不会有什么大效果。

  对于上次讲的各种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如果有感恩的心,就会格外认真地闻思、修法,非常自觉,事事都想到要把它做好,来报答恩德。就像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常常念父母的恩,不敢辜负父母的期望,就会非常自觉,不必要别人管,样样都会做好。这就是他一念善心起来的结果。而像一些富家子弟,不晓得念恩,整天吃喝玩乐、胡花乱用,还嫌父母给得少,没满足他的欲望,就完全落在恶心里了,而且也不会服从别人管教。这样正反对比,你才知道善心是决定修行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们要运用这个念恩的善心,来驱使心转到殷重修行的状态。这是人人心里本有的善心,只是久久被埋藏在心里,又不晓得怎么用方法来把它启发出来。反而恶劣的习性方面被启发得很厉害,狂妄、随意、傲慢、任性、放逸、没有责任感、不守规矩等,这些心起得太多、太重,跟修法完全不相合。现在相反的转化非常关键,在做念诵等修行前,关键是有没有转到善心状态。能把善心有力地涌动起来,状况就有根本性的转变,再看就明显发现有了至诚心的状态,就会力求跟这经文的字字句句都能相合,每一念都是从自己心里恳切地发出来,句句得力,针针见血。这样念下来,确实有很大功德,当下就不一样,法的加持力很大,里面的善根力很大,当时就有修法的功效,日积月累就有大的变化。每天心态乱七八糟,觉得实在没有办法,有个任务要完成,然后就有口无心地念完算数,那就完全不像个修法的样子。

  还要想到:我能修行,是多少助缘护持的结果,中间有一点打岔,我也没办法安心地修。所以能有一段时间的清闲、安静,都要谢三宝、谢护法、谢天谢地,所以我更要百倍珍惜,用好这段时间,产生修法实效。

  这样的话,我们有了感恩心,有了倍加珍惜修法因缘的心,就不会顺口溜了。一想到要报的恩太大,就觉得我不能做辜负恩德的人。怎么才能不辜负恩德呢?就是起码一天当中,要修的功课一定都按质、按量地修好,这样才有一个回报。比如丛林的斋堂里有对联:“三心未了水难消”,如果没有修道成就的话,施主的恩德就很难报答,这样一想,马上就策励自己用功修行,不敢放逸。大家耳熟能详的偈子:“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就是说信施难消、恩德难报。想到因果上的严厉,自己就会马上收拾起心不敢乱来,会很认真地修行。这都是以因果道理,让我们的心恢复理智,引起向道的心,然后进入修法。

  我们不常常提醒自己的心,不常做这个心的老师,它就会胡作非为。我们的心有时是非常不讲理的,有时还是懂道理的,所以要多教育自己的心。由你自己来当老师,就按这几次讲的这么来想,道理上通了,自己觉得是这样,然后心就会顺着这么去做。所谓的自讼,就是这个道理。常常要审判自己的心。就好像两个人,一个是你目前的心态,他是受审判者;另外又有一个反省的心,他是审判长,用他来审判自己的心,判一下自己的心是有功德,还是有过失?自己这样做对不对?如果不对,是哪点上违背了法规,胡作非为?老是要这样教育自己,这是相当重要的。没有这样的教育和反省,我们就调不了心,化不了习性。

  凡夫心里有一套久已形成的错乱系统,里面有很多颠倒的习性、个性。而它一向以来没有经过严格的审判,它很具有迷惑性,自己也不感觉有什么过错,也就是一直在随这种习性运转。这就是自心上修法的障碍,所以要不断地反省心理和行为。好好用理智反省的话,才发现全是由自己的恶劣习性在作怪,使得心不如法行持。如果能发现一点,改正一点,就会有一点进步。还照那样我行我素,那就只是老样子,不会有改观。

  这个错乱系统要瓦解它,需要下很大功夫。刚开始学的人尤其混杂不清,他在世间法里已经熏成了一套习气、观念等,很多方面自己还认为没有错,连对错还分不清,这些地方时时都会起作用,乃至还没有清除出去,它都要起作用。辨别不清,马上就会被自己骗了。这个就是自己心里的错乱系统在引导行为,一切的颠倒妄为都是由这个系统发出来的。也因此对自己要严密地检查和纠错。

  改自己是很难,因为要直接在痛处下刀。口头上谈理论是轻飘飘的,可以跟自心完全无关,只要记一记就可以说。这是技巧上的事。比如电视台的主播,他讲的那些跟他的心是可以分开的,只要口齿清晰、背得熟、会表演,就可以按照别人写好的东西念下去,可以那样干一辈子。我们不修心,只是空口谈理论,就会像这样。

  所以我们要知道,修心最开始是有些困难,但这个难关一定要过。反省和改过是最切身的做法,能不能进步,就看改不改过。这样就不是轻飘飘的了。就像一个人吸毒上了瘾,现在紧要的不是口头上说很多,而是能不能戒掉毒瘾。在这个关头,人人都要在内心深处做一场革命。如果这时候护短,不愿意改,就不会有任何进步。所以关键要看到自身上有什么毛病。

  这都是在讲大家心上的事,一听就懂。就是讲怎么修好心。心如果变好了,修道就有希望。根器的问题还是在于心,心好就是好根器。

  再讲修法要有闲缓心。“闲缓”就是安闲,修的时候,就要安下来,不要急躁,要一句一句地把它念好。这也是基本修养,需要改自己的性格,因为现在是个竞争的年代,很多人都很浮躁,没有耐心和安闲的心,这样修不好法的,因为这不合乎止观的道。所谓“止”,就是心要安静,一切散乱、妄动都要停止下来,心住在一个法上,然后就有“观”,本有的慧光就会起照的作用。配在念诵上说,就是定了后,每一句都能如文作观。我们念的时候,要放下一切,不能有躁妄追求的心,就让心好好地自然来修。现在很多人养成了急躁的习性,根本安静不下来,这就不合乎修法的状态。

  这里难在几十年串习成了不良的心态,不耐烦、不安心、不持久,这都不是法器的相。到了佛法里,还是那个急功近利的心态,都是希望三天成功,没什么速效,马上他就不干了。但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哪里几天就能修道?其实现在要紧的就是修当下的心,这样就会有进步。所以,现在不是还练急躁,是反过来练安闲,能不能安下心来,一字一句都好好念。无论念什么,都是在修定、修慧,一字一句都念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当下的修行。首先要养好这样的习惯,然后做什么都做得好。

  这里牵涉到整个性情转换的大问题,秉性上能不能改是最切实的事。现在就是要学到安闲的心态,这个心态养好了,做什么事都会安闲。无论是听法、思维法、修法,或者念经、念佛、念咒,或者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怎么和法相应,全都要安闲的心态。心一急躁,就合不上法,所以急躁是最坏的毛病。心安了,就做什么都和法相应,处处都有道,都有修行,所以说“心安则道隆”。

  要看自己有没有躁动的毛病,躁动、激进一般都难以持久。比如想一下子就达到如何,心特别急躁,一开始好像比谁都精进,过个三五天,就发现他消失了。所以过分地妄求,很容易就退掉。

  所以要想持之以恒,就要懂“细水长流”的道理。我们人一辈子吃饭,还不是天天都只吃三餐,能一天把一辈子的饭都吃完吗?所以得一天一天地吃。同样的,修行是一辈子的事,要天天坚持如法地修,积累这个功力才修得成。心里常常奏狂想曲,恨不得几天就修出来,这样过份的妄想,就是退转的因。不正视自身上的问题,不知道自己的习性有多重,没有长期地修持,哪里能修好?

  所以,决定了用一生来修行后,就每天都要用功。用的是温养的方法,不断积累下来,才会有大的效果。时冷时热是修行的大毛病,这导致没办法完成修道。

  然后是生难得心,同时要对法生珍惜心。这里只要有一个善心起来了,就会使你修法非常诚恳。想到这个法非常不容易,或者想到这个法对我有很大的利益和恩德,就会对法有很大的尊重心。这样一来,无论写经、拜经、诵经、学经,都会有殷重心。这个心一起来,就对治了熟溜、轻慢、随便等的毛病。比如古人写经,一字不苟,写任何一笔都要求至诚恭敬,心没有了恭敬,就什么也得不到。他知道一切唯心的道理,连浊气都不敢吐在经上,可见他用心之深。诵经也是这样庄重、恭敬,心里有很深的观念,认为这是在诵佛的语言,而且佛菩萨和护法都在看着我,自然就有殷重的心。先一定要有这个心态,然后才谈得上感应。所谓的“竭诚方获实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修持有没有效果,还是在于心,心一偏了,就不会效验。这不用问别人,看自己的心就最清楚不过了,在每一念上都非常明显——心态好一点,修法就好一点;心态差一点,修法就差一点。外面可以滥竽充数,因果律上没办法滥竽充数。所以必须修好自心才有进步,不要去管外面。所谓“心善地道亦贤善”,也是这个道理。

  生难得心,就是经常说的对法要生稀有、难遭遇想。这个善的心态要用在做一切法行上。首先要练习起这个心,一次引起来了,就算一次有效,多次引起来就开始熟练,然后就配合在任何法行上用它。一处用得上,自己就有心在其他处也用上,慢慢会习以成性——成了一种修法上的性格。这样就会习惯成自然,处处会起这个心,直接就对治了熟溜病。要知道心是有共相的,在某点上启发出来,那就受用终生。现在虽然是讲念诵时要生难得心,会的人就会推广这个心——听法时他会生难得心,思维法时也生难得心,修法还是生难得心,无论做哪种法行,都自然会生这个心。心一想到难得,自然就诚敬了。古人说:“不诚无物”,心不诚,就没有法的内涵。因上的心是虚假的,没内涵,果上就出不来什么。无论做多少,都是在种空谷壳子,得不到成果。知道这里的要害,无论修什么、做什么,都要保持诚敬,这样才能得到实义。

  这是在说大的原则,说的是一切法行的根本。哪怕是拜一拜、供一枝香,都一定要有诚敬的内涵(就是诚心诚意,要恭敬,要有真诚的心,不要做假样子),没有这个诚敬就不行。无论做什么法上的行为,心里都一定要有诚敬的内涵,这个是根本。无论你修什么、念什么,都先要把这个心态调出来。前面讲到的生庆幸心、念恩心等,都是有效的方便。这些心一起来,你就不会随便,开始珍重了、开始诚敬了(“珍重”的意思,就是要自重,不要自暴自弃。每一念都珍重不空过,才有个成佛作祖的样子,所以样样要认真,不能胡来)。要让这个心贯彻在任何一件事上、任何一个法行上。

  宋朝有个张九成居士,少年时读书,其他同学都很散漫,只有他十分诚敬。那些同学从屋子的缝隙往里看,只见他正襟危坐,面对诗书如对神明。后来,他参禅得大慧禅师的点拨,豁然开悟,得了大自在。所以,一个人修道有没有成就,能修到多高多远,完全看他求法的心真不真。

  只要我们的心变好了,能用至诚心来求道、修法就有功德,无论修什么、做什么都有很大的力量。比如说听法,如果下面的人很散慢,没有尊重法和法师的心,那讲法的人就会感觉很不对头。比如在讲法的场所,听者目中无人,他眼里根本没有法师,他拿着一本别的书看,然后装模作样地在那里写写划划,其实根本就看不进去,他不知道自己是在造罪。或者在下面吃东西,边吃边听,彼此勾着脑袋说闲话,这都是在染污道场,在亵渎佛法。

  但如果一屋子的人,心都很整齐、都很诚敬,就有很大的效果和力量。比如超度的时候,大家的心非常诚敬,这样心力合起来,就能加被到亡者的心,就有很大的法力帮助他。本来他要堕落,以这个超拔的力量他就不堕落,而能生在善趣,或者因缘合上了,甚至能超度到净土。这都是在用诚心的力量,不是用烦恼心的力量。用烦恼来做,是不会出什么正面利益的。

  总之,我们起心动念都有因果,不是死了到阎罗王那里才算帐。如果我们的心很诚,字字句句都殷重、诚恳地修,想到法实在太难得,这是释迦佛和历代祖师用心血换来的,字字句句都无比珍贵,这样感激涕零,发自肺腑地用殷重心来念,那就有力量了。这样念,确实诸佛欢喜,天神护持,确实能自利利他。

返回目录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