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路逢剑客须呈剑——明贤法师访谈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6日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明贤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来源:中国贸易报 2014/10/10  A3版

路逢剑客须呈剑——明贤法师访谈

 

 

  编者按:明贤法师,北海禅院住持,中华文化促进会佛教文化中心副主任,文促会佛教中心禅林学社总干事,受持禅宗法眼、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脉。

  明贤法师18岁于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上弥下光长老座下披剃出家,19岁于九华山上仁下德长老座下受具。26岁应江西省佛学院聘请为讲师兼教研主任,继任后堂,次年受聘任庐山东林寺西堂。33岁作为大陆佛教界代表与台湾慧在法师历时近半年完成“重走玄奘大师西行之路”西行任务。36岁应邀于北京大学讲授《入中论未名疏》、《中观见与道德经》等法要,38岁立“教启中观、行归法眼”宗风碑,次年立“宗门心法五要”禅要。

  已出版专著《入中论导读》、《中观见与道德经》、《佛宝论》、《法宝论》、《僧宝论》、《佛教世界观》、《禅宗涅槃偈》、《无量寿经羊城疏》等专著。

  一年前,明贤法师因撰文《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爱’》在网络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广大网民与佛教徒的广泛讨论。同年,兴教寺强拆事件中,明贤法师也是发声的主力军,并最终取得了兴教寺免于“被申遗”、“被商业化”的胜利。

  在网络平台上,明贤法师似乎成为了一位“护法僧人”,但网络之下的明贤法师,是青海湖畔北海禅院的住持者,也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相较于网络上敢发声,敢护法的形象,网络之下的他是一位标准的“禅师”——面善,爱笑,随和。究竟是怎样的因缘,让这位禅师走上了网络护法的道路?今天让我们对话明贤法师,揭秘护法真相。

  关于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我对汉传佛教百分之百有信心

  记者:明贤法师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了解到您住持的寺庙在美丽的青海湖畔,但是在多数人印象中青海似乎是藏传佛教为主要信仰的地区,为什么会去青海建立禅宗寺庙呢?

  明贤法师:因为受到班禅大师的影响,青海是藏区中算是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前世班禅大师在青海创办了很多所学校,藏文化发展水平非常好,年轻人会说汉语,善于沟通,适应多元文化。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类似于云南丽江一带,生活中各种民族相互掺杂,自然造成了青海包容性大的特质,青海不是一种文化独立存在的地区。

  另外青海湖周边旅游业十分兴旺,藏区旅游线路中青海湖是最火热的路线之一,各种交通工具的旅游方式应接不暇,原本青海的文化就很多元化,现在加上频繁的往来交流,所以青海的生活氛围非常软化,包容能力很强。

  记者:汉传佛教可以进入藏区吗?当地百姓会不会排斥?

  明贤法师:在北海禅院起建初期,我在青海湖周边做过相关调查,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之前认为自古以来外来宗教是无法进入藏区的,但是近现代这种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基督教、天主教进驻青海湖周边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外来宗教人士在当地做教育工作,教学生讲英语,建教堂,当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认为汉传佛教进去没有问题。

  可能有一些极少数的群众观念比较陈旧,但是连西方宗教都传播进去了,那么汉传佛教对藏民来讲反倒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因为毕竟汉传佛教也是佛陀的传承。

  在与当地老百姓和宗教人士的接触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多方面的汉藏佛教文化的交流活动。我们在学习藏传佛教法义的同时,也让青海当地人了解汉民族的文化。其实当年文成公主很早就把汉文化带进了藏区,只要是重视文化的地方,接触起来就不会困难。当然这一点现在已经得到了证实。

  记者:近些年似乎藏传佛教的发展十分迅速,很多汉传佛教人士面对藏传佛教的时候会有一种危机感,您怎样看待这种问题?

  明贤法师:这种危机感我能觉察到。甚至藏地一些法师说汉传佛教已经断了传承,没有成就者。很多年前我听到这些话也会有危机感,我会思考为什么同样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在恢复的过程中,藏传佛教很主动,汉传佛教却略显被动呢?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学习过藏语和藏传佛教的经论典籍,后来我发现这些问题并不只是汉传佛教单独存在的。佛教目前的“乏力”是整体的乏力,并不只是某一个传承的问题。

  汉传佛教因为具备汉文化本身的特质,比如说汉文化中提倡的“尚俭”、“内敛”等方面,与汉传佛教所追求的境界是完全合拍的,所以汉传佛教与中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汉传佛教的生命力并不弱。

  尤其是近些年,我对汉传佛教的发展百分之百的放心,绝对不会断掉传承,我所经历的禅宗法脉,都是清净无染的,我自己本身也有幸忝列宗门,所以如果说汉传佛教断了传承实在是太过武断。

  至于有没有成就者,佛陀在《无量寿经》中说,末法时代有62万亿的恒河沙菩萨来人间示现,谁都没用办法调查,汉传佛教有没有成就者。

  文化的源头是思想,最终落实在生活上,如果文化和思想以一种生活方式传承下去,就不会断绝。只要汉人会吃饭睡觉,跟人打交道方式不野蛮,其中就包含了宗教的文化、伦理,这些内涵本身就存在。

  儒释道三者,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成分之一,只要中华文化存在,汉传佛教教法的精神就存在。

  尤其是禅宗,他提纲挈领、直指人心地抓住了佛教的主要精神,不论禅定、道次第,直接抓住了人心。

  从前“三五一宗”灭佛时期,佛教被严重地破坏了,可是灭完了以后,山里面的人又挖出佛像,换个形式又重兴了。从前寺院没有早晚功课,后来早晚功课慢慢又流行起来,这就是与时俱进形成新的形式。

  这个时代社会和僧团如何更和谐的相处,那么僧团就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社会的变革中,宗教改变的只是形式,心法是不会改变的。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心法不变、纲领不变,宗教性的特质也不会改变。

  中国人的生活中有太多与佛法相应的地方,我们所说的语言有很多是与佛教结缘的,比如我们所说的“一成不变”、“单位”、“世界”等等这些词语都是从佛教中来,如果没有佛教词汇,我们现在可能连话都说不全,我们的民族文化本身已经起到了承载“法”的精神价值的作用了。

  现在很多人说经济时代来了,信息时代来了,大数据时代来了,佛法是不是会被淹没掉?也不会,这些信息和数据最终也会和佛教的法义相应,所以不担心大乘佛法会出问题。

  大乘佛法发展至今日,已经适应了中国人的根器,养成了中国人的性格,深入成为血液中的习性。没有佛法的成分,日子过的不会快活,佛经中所谈的“歇心去惑”、“平常心是道”、“与世无争”就是来源于佛法的观念,用武力只能切断绳索,切不断文化。

  关于护法:我把自己豁出去了

  记者:一年前从《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爱’》到现在,您在网络上开展了多次的“护法”行动,这些行动背后的原因是怎样的?

  明贤法师:简单来说就是有些事情实在看不下去了,作为僧人有些话要说,是不得不为。本来向社会去喊话并不是我们的职责,而是应该依靠社会自身的良性净化。

  前段时间发生的几件事情,人们似乎是在享受着先贤文化的同时,亵渎自身的文化,这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而做这些事情的人,也是我们的血肉同胞,显得很无知。他们每天都在享受文化的滋养,却在做颠倒的事情,原因在于当今社会的“俗”文化与“雅”文化的脱节,俗文化覆盖了群众,我们自身高雅的文化又很难推广。俗文化绝大多数是舶来品,我们对它无法提升。

  我们很多人对自身的文化缺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站在自己文化的土地上挖自己的根,很多诽谤佛法的人,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就出来说说话。

  某些问题,如果是针对我个人的,倒也罢了,但如果是针对整个三宝和过去诸大祖师,那是不行的。这样可以让一些无知的人有一些知识,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如果让无知无限度的膨胀,会引起一种大众的普遍无意识,这就会演变成一种社会问题。我们的发声,可能会让一些人从肆无忌惮,变得有所警惕,比较公正地来看待问题。

  如今佛教已经进入了公共空间,很多与佛教有关的问题成为了公共事件,佛教以什么样的姿态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是躲不掉的问题。

  佛教如果遇到重大问题不发声,佛教就会以一种扭曲的形象出现在社会视野中,从而导致一部分人的善根被毁坏。

  现代社会极其欠缺佛法知识对大众的普及,当社会事件发生,佛教徒参与其中引导社会舆论向客观公正的方向发展,这应该是一种社会责任。

  虚云老和尚曾经讲过一句话:“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如果与佛教相关的社会舆论出现了问题,我们还不拿出佛法中的正理直面,听凭他人的善根被摧毁,那就是我们的责任了。

  记者:在护法的过程中,您会不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声音?

  明贤法师:那年年初,我第一次听到《法海你不懂爱》这首歌的时候,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忽然之间各种骂声和水军铺天盖地地都来了,那一年大年三十的整个通宵我都在面对这种谩骂,一个人面对成千上万的攻击,不仅攻击我个人,连佛陀、历代的祖师大德都不放过。

  开始的时候我自己也会怀疑,一位出家人参与网络上的辩论有什么意义,可是我发现网络本身也是一个社会,很多人会将在现实社会中无法率性表达的话发表到网上,所以网上成为了更直观的社会,这个社会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平台。

  所以我只能豁出去自己直接面对,如果不面对反而会更麻烦,还是虚云老和尚那句话:“路逢剑客须呈剑”。

  记者:护法到现在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明贤法师:比如兴教寺事件中四方贴出的公开信,如果没有这个举动,外界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而兴教寺事件同时关联到四大祖庭八大寺院,这个寺院的佛门弟子目前平安地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守护着玄奘大师的灵骨,这是佛弟子们都高兴的事。

  记者:在这过程中您认为比较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明贤法师:在面对这些问题(网络论战)的时候,既要把问题说清楚,又不能和人生气,这是很难把握的。面对很多江湖气的无赖语言,始终保持理性和心平气和是考验人的修养功夫的。这也是信息时代对佛教徒的要求,需要更加强大的心力承受这些压力。

  后记:采访到最后,记者本来想问明贤法师是否会将护法事业继续下去,但是最终没有提问,因为明贤法师说,他在尽本分,尽一个佛教徒的本分。若是发乎本心的“路逢剑客须呈剑”,那么记者相信,他会一直保护他所珍视的文化和信仰,保护网络社会、信息时代中不可或缺的信仰。

本文来源:

中国贸易报 http://www.chinatradenews.com.cn/founder/html/2014-10/10/node_4.htm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