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太桥旦曾堪布:佛法,解决内心的方法 皈依 一、究竟的皈依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7日
来源: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太桥旦曾堪布:佛法,解决内心的方法 皈依 一、究竟的皈依

 

  三宝的功德

  因为畏惧痛苦,众生需要寻找出离痛苦的方法,所以产生了皈依。很多人皈依的出发点是想要寻求救助的依护。就像小孩子在害怕和恐惧时会找父母寻求依靠。而身为父母的成年人要是有痛苦和恐惧则会寻找更有力量的对象皈依。因此,各个宗教有不同的皈依方法,对于皈依者的心态动机也有不同的说法。站在佛教的立场来说,除了佛教,其它宗教也有相似的皈依,但真正不共的、胜义的、究竟的皈依,则只有佛教才具备。

  为什么说佛教的皈依是究竟圆满的呢?为什么说三宝是值得皈依的呢?这主要是因为三宝具备以下四种功德:

  第一,自己能从一切恐惧之中获得全然解脱。

  第二,拥有智慧与善巧救度一切众生的方法。

  第三,大悲心生起于无远近的一切众生身上。

  第四,无论对他有益无益的众生皆能获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皈依的对象是——佛、法、僧三宝。我们皈依的导师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皈依的解脱之道是佛陀所宣说的妙法,皈依的友伴是小乘、大乘、金刚乘的僧宝。无著菩萨在《佛子行三十七颂》中提及的:

  彼身仍陷轮回狱,世间天神能救谁。故应依止不虚者,皈依三宝佛子行。

  这是说一切世间的神祇,本身都还在三界中流转,没有证得涅槃和获得无上究竟的智慧,他们不是我们所要皈依的对象。皈依很重要,而正确选择皈依对象则更为重要。

  我们在皈依时需要依止一位具德的上师或法师来做皈依。因为他们是三宝的化身,也是皈依的桥梁。

  三宝的化身分为三种:

  一、受生化身,如转世活佛。

  二、殊胜化身,如释迦牟尼佛。

  三、事业化身,如薄伽梵,为了教化众生示现种种能工巧匠的化身。例如为教化乐神乾达婆,佛陀自化为乐师演奏乾达婆琴乐。

  佛经中说,佛化现什么,就完全像什么,若化猪狗相,就会像猪狗,食用不洁之物。所以,佛菩萨为了度我们,化现普通人相,定会像普通人。

  诸佛菩萨的化身并不一定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而是为了度化不同的众生而示现不同的形象。譬如:善知识、国王、大臣、商人、医生、教授,还有乞丐、妓女、屠夫乃至各种各样的动物,当中都有佛菩萨的化身。即便佛菩萨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随形来显现,由于我们自身的业障深重,仍看不到佛菩萨的样子。就像无著菩萨未成就前,将弥勒菩萨看成是腐烂的母狗一般。

  根据佛经的解释,佛陀具备法、报、化三身。

  “法身”是佛陀的唯一行境。

  “报身”是登地以上菩萨的行境。

  “化身”是我们凡夫所能看到的形象,也是佛菩萨为了度化我们凡夫而显现的“方便身”。

  由于诸佛菩萨的“法身”远离一切相,是不生不灭的究竟境界,所以我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也无法以譬喻来完整形容和描述。然而,为了初学者更容易了解这些内容,这里我做一个比喻吧。譬如,佛菩萨的“法身”好比虚空中的真月;他们的“报身”就像水中的月影;而“化身”犹如画在纸上的月亮。虽然图画中、水中、夜空中的月亮名称上都是“月亮”,但实际上图画里的月亮不是月亮本身,水中的月亮也只是月亮的影子,只有在虚空中的月亮才是真实的月亮!同理,虽然法、报、化三身都是在讲佛陀,但实际意义上讲,还是有真、假之差异。佛陀在《金刚经》中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所以从究竟了义层面上讲既没有化身的佛,也没有报身的佛,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众生而显现的“方便”罢了。正如《金刚经》中所说: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传承的实修

  由于我们的业障,没有办法直接皈依佛陀本人来修学佛法。那么我们该怎么做?依靠谁呢?举个例子:佛陀像是太阳,善知识就像放大镜,众生自己就像待燃的材料。如果没有放大镜将太阳的光芒、热量聚集到燃料上,燃料是无法自燃的。学佛的人想要得到佛陀的加持,如果没有依止善知识的指导,佛陀的加持之光就不可能聚集到我们身上,也就无法“燃烧掉”相续中的我执、烦恼、不良习气等罪业的燃料,因此也无法获得修证上的开悟。

  在藏传佛教里,极为强调和注重某一传承的实修。一个专心一意修持佛法的人,依止一个传承去实修是比较容易快速成佛的。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以及藏传佛教的“四大教派”犹如一块“大糖果”,你从哪一个方向去吃都是甜的,如同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属于佛教一样。那你想选择哪一个传承去修行,就要看自己与哪个宗派、教派更有缘份和更具信心了。

返回目录

----------------------------------------------------------------------------------------------------------------

更多太桥旦曾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