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圣者言教 第四课(三)衡量见解增长的标准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者言教 第四课(三)衡量见解增长的标准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时时告诫我们:“初行者修法并非主要,首当之要务乃通达如何修行。”若我们不知道如何发心,也不知道如何修法,即便形式上是在行善,实际当中一切都可能成为非法。例如有些人生前是一位佛教徒,但是很多高僧大德观察后却说,他死后的灵魂在中阴界,甚至在三恶趣。很多人对此很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佛教徒与没有修学佛法的人结果一样呢?要知道,修行人若不知道如何修法,产生这样的结果是非常正常的。

  从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直到今天,相信我们从事过的善行并不少,但这些善法实际当中是否符合佛法之“善”,该以何作为衡量标准呢?就要看看自己的贪嗔痴烦恼减少了几分,信心与慈悲心增长了多少,以它来作为衡量标准。佛教的见解非常客观公正,所以佛法的“善”并不树立于外在形式——自己所做的善事有多大,念诵的仪轨有多多。这些并不代表所做的就是正法。

  作为修行人,我们都会说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获得究竟解脱。但西方极乐世界与解脱具体在于何处?正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言:“一心向善者,西方极乐世界近在眼前。”也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某个据点之上,而在自己的清净心之中。

  一切有情众生本来都具佛性,这一点在众多教言中都已宣说。如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上师瑜伽仪轨之中云:“一切有情本来佛。”以及《二观察续》当中曰:“诸有情即佛,然为客尘障。”一切有情众生本具佛性,当下不能呈现一切功德的最大障碍是被贪嗔痴等习气烦恼所遮止。如同蓝色的天空本来具有,但我们在阴天看不见蓝天的原因,不是因为蓝天消失了,而是被乌云遮障。如今我们行持一切善法就是为了消尽这些污点,赤裸本具的佛性。污点消尽的标志就是逆缘越来越少,顺缘功德不断增上。若无法做到这一点,即便天天都在打坐禅修、朝拜圣地、参访高僧大德,又有多少意义呢?

  当然,为了护持你的信心,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不会直接告诉你这些“善行”没有功德。但从真正意义当中观察,仅凭这些行为对成办解脱能有多大的功德利益,自己应该扪心自问。因为当自己内心没有改变的时候,即便口中说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对即生成办解脱的意义恐怕不是很大。

  《功德藏》中曰:“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就是在告诫我们,真正的功德在于自己的信心、慈悲心、出离心增长了多少,贪嗔痴烦恼减少了多少。因此平常修行过程中,时时观待自心非常重要。

  我们口中都在说,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从今天开始,内心就趋向快乐。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们长时间行持善法的缘故,烦恼在不知不觉中减少,即便面对各种痛苦,也懂得运用各种方便调伏,因此内心的快乐越来越多。用世间的语言来表述,往昔我们在一个月中快乐的次数只有几次,大多数时间都感到痛苦和烦恼。但现在通过调伏内心,结果已经反过来了,痛苦和烦恼的次数屈指可数,快乐的次数却越来越多。这也充分说明,我们的修行在逐渐增上。

  知道这些道理以后,我们的修行应该更脚踏实地,不要总是耽着于自己念诵经文、心咒、仪轨或修学加行的数量,因为这些数量并不代表功德。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行持善法多多益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修行的质量更为重要,其外的一切都是形式而已。因此,若没有在调伏内心上努力,即便你自认为平常修行期间的见解与功德一直在增上,实际上恐怕仍旧与庸俗同道。因为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在贪嗔痴烦恼没有消尽、信心与慈悲心没有增上的前提下,认为自己见解很高是没有任何道理的,这也并不是在真正地修行佛法。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