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贤愚因缘经白话:贤愚经白话 慈力王血施缘品第十三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0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贤愚因缘经白话:贤愚经白话 慈力王血施缘品第十三

 

  摘要:《佛说业报差别经》:“若有众生,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得命。二者:得色。三者:得力。四者:获得安无碍辩。五者:得无所畏。六者:无诸懈怠,为众敬仰。七者:众人爱乐。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

  《菩萨藏论》云:“若能行布施,菩提不难得。”《圣宝鬘经》云:“布施者,菩萨之觉位也”。

  慈力王血施缘品第十三

  这样的经法我(阿难从佛亲自)听闻,讲法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洹精舍中。有一次尊者阿难吃过午饭后,在林间坐禅,暗自思惟:“如来出现世间非常奇妙,(许多)众生都由此得到安乐。”又想到:“憍陈如等五位比丘前世种下什么善根,依靠什么因缘,在法门初开时最先得入;法鼓刚刚敲响时唯独他们最先听到;甘露妙法降下时最先蒙受滋润?”想到这里,他从坐处站起前到佛前,将自己刚才所想都禀告佛陀。

  佛告诉他:“憍陈如等在往世和我的确有因缘。过去世中,我曾用身上的血为他们充饥止渴,令其得到安乐。所以今世他们先得到我的教法,因此获得解脱。”贤者阿难又对佛说:“过去您用血解除他们的饥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希望世尊详细开示,使大众都得以明了。”

  佛告诉他说:“久远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世界中有一位名叫弥佉罗拔罗(汉语为“慈力”)的大国王,统领阎浮提八万四千小国王,他有两万夫人、一万大臣。国王慈悲为怀,具备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长久悲愍一切众生,从不厌烦、懈怠,并且经常以十善法教诲百姓。四方民众都敬仰国王的教化和统治,国家安乐,人民无不欢喜地依赖他。

  众多疫鬼平常都以吃人血气为生,当时人民严护身口意,勉力遵从十善,使得那些邪恶疫鬼不敢接近和侵犯,各个饥弱困乏,消瘦无力。于是有五个夜叉来到国王那里,说道:‘我们这类众生,依赖食人的血气才得以维生。由于国王的教导,人民都行持十善,我等从此再也得不到饮食,饥渴困乏,无法活命。大王慈悲为怀,怎么就不怜愍我们呢?’

  国王听了这些话,心里感到非常哀伤,就以自己的鲜血布施,刺穿身上的五处血脉。此时五位夜叉,各自拿着容器来盛血饮用,喝饱了血。他们都是仰赖国王的恩惠,感到无比欢喜。国王又告诫他们:‘你们如果已经饱足,应该念修十善法,我如今用自身的鲜血来救济你们的饥渴,使你们得到安乐。以后我成佛时,一定用法身的戒定慧功德之血,解除你们贪瞋痴三毒诸欲的饥渴,将你们安置在涅槃安乐之处。’

  阿难!要知道当时的慈力王,就是我自己;那五个夜叉,就是现在的憍陈如等五比丘。我世世发下誓愿,许诺当先度化他们,所以我最初说法时,他们听到后便得到解脱。”贤者阿难及与会大众闻佛所说,都更加敬仰,欢喜奉行。

  附原经文:

  慈力王血施缘品第十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洹中止。尔时尊者阿难。于中食后。林间坐禅。而自思惟。如来兴世。甚为奇特。众生之类。皆蒙安乐。又复思惟。憍陈如等五尊比丘。种何善本。依何因缘。法门初开。而先得入。法鼓始振。独先得闻。甘露法降。特先蒙润。念是事已。从坐处起。往至佛所。具以所念。而用白佛。

  佛告之曰。憍陈如等。先世于我。实有因缘。过去世时。我以身血。充其饥渴。令得安隐。是故今身。先得我法。用致解脱。贤者阿难。重白佛言。过去以血济其饥乏。其事云何。愿具开示。并令众会咸得解了。

  佛告之曰。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弥佉罗拔罗。此言慈力。领阎浮提八万四千小国。王有二万夫人一万大臣。王有慈悲。具四等心。恒愍一切。未曾懈厌。常以十善。教诲民庶。四方钦慕王所化治。国土安乐。莫不庆赖。

  诸疫鬼辈。恒噉人血气。用自济活。尔时人民。摄身口意。敦从十善。众邪恶疫。不敢侵近。饥羸困乏。瘦悴无力。时五夜叉。来至王所。我等徒类。仰人血气。得全身命。由王教导。咸持十善。我等自是无复饮食。饥渴顿乏。求活无路。大王慈悲。岂不矜愍。

  王闻是语。甚怀哀伤。即自施脉。刺身五处。时五夜叉。各自持器。来承血饮。饮血饱满。咸赖王恩。欣喜无量。王复告曰。汝若充足。念修十善。我今以身血。济汝饥渴。令得安隐。后成佛时。当以法身戒定慧血。除汝三毒诸欲饥渴。安置涅槃安隐之处。

  阿难。欲知尔时慈力王者。今我身是。五夜叉者。今憍陈如等五比丘是。我世世誓愿。许当先度。是故我初说法。闻便解脱。贤者阿难。及诸众会。闻佛所说。咸增敬仰。欢喜奉行。

返回目录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