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杂宝藏经白话 六牙白象因缘第十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杂宝藏经白话 六牙白象因缘第十

 

  摘要:佛言“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是为嫉妒。”

  “贤”见“善贤”夺去莲花,便产生了嫉妒心:‘那象偏爱善贤,而不爱我。’怨恨、自尽而亡。来生,让猎人冒险,用毒箭射伤象王,得其象牙.....

  “得其象牙后,便产生了忏悔之心,这样说:‘我今天为何.......呢?’”

  由于一朵莲花而起嫉妒而让自己及他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可不令人深思吗?

  再者,我们是否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反思反思:‘我今天为何这么做呢?’

  六牙白象因缘第十

  【白话】

  昔日舍卫国,有一位大长者,生了一个女儿,自己能够了解自己的宿命,刚刚出生就能说话,便这样说道:“不善所作,不好所作,无惭所作,恶害所作,背恩所作。”说完这话后,默然不再作声。这个女儿出生时,有大福德,就给她取名,叫做贤。女儿渐渐长大,极其恭敬袈裟。因为恭敬袈裟的因缘,出家作了比丘尼。(不曾)到过佛陀身边,精进勤奋修习,便证得罗汉果位。忏悔不去亲近佛陀,便前往佛陀安住的地方,向佛陀忏悔。佛陀说:“我在那时候,已经接受了你的忏悔。”

  众位比丘内心疑惑地问佛道:“这位贤比丘尼,因为什么缘故从出家以来不曾亲见佛陀?今日得见佛陀向您发露忏悔,这又是什么因缘?”

  佛陀当即为(众比丘)演说因缘:“过去有头六牙白象,领着一个庞大的象群。这头白象有二个位夫人,第一个名叫贤,第二个名叫善贤。它们一起在林中游行,遇到一朵莲花,白象想折来送给贤,却被善贤夺去。贤见善贤夺去莲花,便产生了嫉妒心:‘那象偏爱善贤,而不爱我。’当时那山中有座佛塔,贤常常带水果来供养,就发愿说:‘(愿)我生于人道,自己识得宿命,并且拔了这白象的牙。’因此立即登上山头,自已倒下(自尽)而亡。不久投生到毗提醯王家作了女儿,自知宿命。长大成人之后,嫁给梵摩达王做了夫人,想起她前世的怨恨,对梵摩达说:‘给我做个象牙床,我就能够活下来;如若不然,我就不能活了。’梵摩达王立即召募猎人:‘若有人能得到象牙来(献),本王赏黄金一百两。’便有猎师,欺骗地披上袈裟,挟带弯弓毒箭,前往大象生活的地方。

  “当时白象的夫人善贤,看见猎人来到,就对象王说:‘那边有人来了。’象王问道:‘穿什么衣服?’答道:‘身穿袈裟。’象王说:‘身穿袈裟的必定有善无恶。’猎师于是便得以靠近,用毒箭射象王。善贤对夫君说:‘你说:“袈裟中有善无恶。”为什么会这样呢?’象王答道:‘不是袈裟的过失,那是心中有烦恼而生起的过失。’善贤就想伤害那猎师,象王用种种譬喻说法,不让善贤伤害那猎师。又害怕五百群象会杀那猎师,便把猎师藏在出人意料的地方,遣五百群象到远处去,就问猎师:‘你为得到什么东西来射我?’猎师答道:‘我没有什么需求。梵摩达王,招募(猎)人求取象牙,因此我前来要取(你的象牙)。’象王说:‘你取吧。’猎师答道:‘我不敢自己(动手)取。您是如此慈悲,庇护我命,我如果自已取,手会烂掉(地上)。’白象立即扑向大树,亲自拔出象牙,用鼻子卷住,发愿并赐给猎师:‘用自己的牙布施,祈愿我将来,拔除一切众生三毒之牙。’猎师取走了牙,便献给了梵摩达王。

  “那时梵摩达王夫人,得到象牙后,便产生了忏悔之心,这样说:‘我今天为何攫取这贤胜净戒的象牙呢?’并大修功德,而发愿说:‘愿使象王将来得成佛道,那时,我在他的教法中,出家学道,证得阿罗汉果。’

  “你们应当明白!那时的白象就是我的前身。那时的猎师就是提婆达多。那时的贤就是今天的比丘尼。那时的善贤就是耶输陀罗比丘尼啊。”

  附原经文:

  六牙白象因缘第十

  【经文】

  昔舍卫国,有一大长者,生一女子,自识宿命,初生能语,而作是言:“不善所作,不好所作,无惭所作,恶害所作,背恩所作。”作此语已,默然而止。此女生时,有大福德,即为立字,名之为贤。渐渐长大,极敬袈裟。以恭敬袈裟因缘,出家作比丘尼。不到佛边,精勤修习,即得罗汉。悔不至佛边,便往佛所,向佛忏悔。佛言:“我于彼时,已受忏悔。”

  诸比丘疑怪问佛:“此贤比丘尼,何以故从出家来不见佛?今日得见佛忏悔,有何因缘?”

  佛即为说因缘:“昔日有六牙白象,多诸群众。此白象有二妇,一名贤,二名善贤。林中游行,遇值莲华,意欲与贤,善贤夺去。贤见夺华,生嫉妒心:‘彼象爱于善贤,而不爱我。’时彼山中有佛塔,贤常将果供养,即发愿言:‘我生人中,自识宿命,并拔此白象牙。’故即上山头,自扑而死。寻生毗提醯王家作女,自知宿命。年既长大,与梵摩达王为妇,念其宿怨,语梵摩达言:‘与我象牙作床者,我能活耳;若不尔者,我不能活。’梵摩达王,即募猎者:‘若有能得象牙来者,当与百两金。’即时猎师,诈被袈裟,挟弓毒箭,往至象所。

  “时象妇善贤,见猎师已,即语象王:‘彼有人来。’象王问言:‘着何衣服?’答言:‘身着袈裟。’象王言:‘袈裟中必当有善无有恶也。’猎师于是遂便得近,以毒箭射。善贤语其夫:‘汝言:“袈裟中有善无恶。”云何如此?’答言:‘非袈裟过,乃是心中烦恼过也。’善贤即欲害彼猎师,象王种种慰喻说法,不听令害。又复畏五百群象必杀此猎师,藏着竒[同‘奇’]间,五百群象,皆遣远去,问猎师言:‘汝须何物而射于我?’答言:‘我无所须;梵摩达王,募索汝牙,故来欲取。’象言:‘若取。’答言:‘不敢自取。如是慈悲,覆育于我,我若自取,手当烂堕。’白象即时,向大树所,自拔牙出,以鼻绞捉,发愿而与:‘以牙布施,愿我将来,拔一切众生三毒之牙。’猎师取牙,便与梵摩达王。

  “尔时夫人,得此牙已,便生悔心,而作是言:‘我今云何取此贤胜净戒之牙?’大修功德,而发誓言:‘愿使彼将来得成佛时,于彼法中,出家学道,得阿罗汉。’

  “汝等当知!尔时白象,我身是也。尔时猎师者,提婆达多是也。尔时贤者,今比丘尼是也。尔时善贤者,耶输陀罗比丘尼是。”

返回目录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