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贰、认识本性 二、公案 — 空之如来藏 7.同道默然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2日
来源:   作者:善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贰、认识本性 二、公案 — 空之如来藏 7.同道默然

   (一)公案本文

  僧问鼎州德山宣鉴禅师曰:「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未审将什麽对?」(识起迷情於达道人如何对话,既言达道,何有言说。)

  德山禅师曰:「只恁麽!」(天地本同根,众生还同体,既言达道人,何处需言诠?只恁麽默然相对也。)

  僧良久。〈僧待良久,未识禅机,更欲动心发问。〉

  师曰:「汝更问!」(僧欲起心动念,师已觉知。)

  僧再问,师乃喝出。(未开悟行者,多问无利,既无可教,多言已无益也,乃喝令其出。)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修行到要想问问题时,却一下子觉得没什麽问题可以问,想问什麽、讲什麽,“啪”一下子不想讲了,内心都空掉了,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悟道的人就像这样,为什麽?如实住的空体,对一切境也没想反应,主观意念不去 照这个境的话,此境就断了,有所照不去体知它的话,也等於断了,所以没什麽好讲的。

  前一公案「有性无言」提到,空性显露时,是不落於语言文字的,当然悟道行者,对一切法的了知,使他对境能心不起。故说语言道断,心行处灭,故对一切境是无言说的。若要谈论一些佛法,也在因缘具足下始得,若因缘不具足,它以先知,故乃不想开其尊口的。悟入空者若如是,证道者更如是。但这也不是最後,最後的还是最初的,还是要回复到未入时的境况,有说有笑,只是烦恼没了。

  2. 释题

  同时有两个达道人见面时,面对面将谈些什麽?什麽也没谈,「不将语默对」,只是默默对坐着,无所动心,我来是来了,但不见得一定要有所说。有一天你跑到竹东、高雄去见某个大师,结果一见面没话讲,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或顶礼後就回来,如果是如此,你是个高人。如果去到那边,话一大堆,问东谈西,表示你差得太远了,显然是没有悟道,所以有那麽多的问题,悟道的人是没有问题的。能讲出来的,都是因缘法,或是多馀的执着有相,才会有烦恼,有相不执着也没烦恼的。而无相根本不用烦恼,它根本就是空、无。这公案就在讲达道的人,见面时为何不说话,而是「默然相对」。两个真正悟道的人,面对面时,却是无话可说,在语言道断、心行处灭下,就以体空一同住入其清净空境中。

  3. 语体文解

  有一僧人问鼎州德山宣鉴禅师说:「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未审将什麽对?」此僧识起迷情於达道人如何对话。这个僧人也很奇怪,看到这句公案话语就起妄想。达道就是自己悟道了,如果一个人悟得佛道了,在路上又碰到另一个悟道的人,两个人一见面不会用语言文字来互相的对谈,只是默然的面对面,默然是以心交心,以体空面对体空,你心不动,他心也不动,心印心就是这样,没有一个心是为印心,所以不将语默对,那将什麽来对呢?他在打妄想问禅师,看禅师怎麽回答?

  这是缘起本体界的一个公案,既然说达道,应该就无言说,像一个镜子,有因缘来就照一照,没有因缘来就无所照。有因缘来照後,又有什麽可说?「有所说」即是执境,「不可说」是”达道人”。 「有言说」就是第六、七识的分别、妄想所起的烦恼,乃是不清净法。所以达道的人没有这些毛病,还有何言说?讲什麽?不讲!

  德山禅师曰:「只恁麽!」按语说:天地本同根,众生还同体。既言达道人,何处需言诠?只恁麽默然相对也。”只恁麽”是什麽意思呢?禅师以事境解释给他听,禅师就站在那里说:「就像这样。」禅师也不讲话了,闭嘴且不起心动念,静止在那里,就比这个姿势。「只恁麽」一讲完,接着下来禅师他的身体所显示的是一种姿态,一种境界。

  按语说:「天地本同根,众生还同体。」如果你能够修证到能感受这个境界的话,那你大概也不错了。「天地同根」:众生共业在形成此器世界 地球 的时候,都是因缘法,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灭而世界灭,故说器世界是因缘所成的。无情、有情众生共业而生的器世界中,有情的归有情,无情众生归无情众生。在此阶段性的因缘法中,无情无有轮回,而有情众生轮回於六道中。无情众生者,一切物质如草木矿土等,有情众生是六道众生等。世界初成,无情众生先化起,後有情众依之而生住,然後天地共成立了,天地本来是同一个缘,最根本的根在那里?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因阿赖耶识能内变根身,外变器世界。

  以前我们所讲的木头、东西或者是花草,怎麽会跟我们是兄弟?因它们也是阿赖耶识所化现,问它有没有体性?它们也有如实空的体,没有外缘来时是住空境中。若有一个境界来---就如拍它一下,它也反应「啪」一声。有没有听到?「啪」的一声是它的反应,因为它体空不动,一碰它,它就啪一声响,这「啪」的一声是它的反应,反应完了又回到空。这不正是我们拼命要去追求的自性反应的境况吗?境来应缘,缘灭法灭,还入空境。体空面对一切境界所起的反应,缘灭了又回到原来,刚刚「啪」的声音在那里?要找找不到,当有声时,要抓抓不住,这是究竟的空相,「啪」的声音是不是空,由你修证过程不同的认知而有不同。懂这些的话,一切无情也跟我们一样有其自性。

  《楞严经》讲十二类众生因缘,其中讲无情类众生如何化成,因为无知而堕落到这个境地去的。如果有一人常常打坐中,却认为此身是苦,怕冷热、 渴,突生奇想:如果我此身像石头、花木,那不是将不畏 寒。如此想後,此心依附於石矿、树林上,因而种无情类众生因。其阿赖耶识中有无情类种子因,新世界要成之初,当先化成石矿、花木等无情众生。故《楞严经》云:「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故我们打坐时,对色身的苦痛、 寒不要怕,真正解脱是面对此境界没有挂碍。不要天天为此些事烦恼,天气冷了要穿衣服, 饿了就当吃饭。不要有无知、无想的念头,起了攀缘无情类的东西。不然下一世界要成时,得会轮坠变成石头、金属之类的,或是木头之类的。故无情类众生亦是我们兄弟,以前无明,起了不正当的观念而铸成。

  我们常说佛性有两面,一面是如实「空」的体,一面是如实「不空」的有相 能化成境的有相。一个圣人证得解脱的话,就是能以如实空的体,面对如实不空的境,他能坦荡荡、如如不动,不是怕念、不是怕境,念起境来我不去执着,这才是解脱的知见,这也是我们要练的。不是练得像木头一样才是很好,要知道这样是不好的,因为无情众生是这麽来的。

  在我们住的这个银河系,开始因缘初成各星球的时候,众生的阿赖耶识能外变器世界。依佛经的说法,我们这小宇宙内,环 须弥山周围,共有四处居住有人类,一者南瞻部洲(我等住的地球),二者北瞿卢洲,叁者东胜神洲,四者西牛货洲。我们的世界也是由我们众生共业阿赖耶识所变现的,不是谁来创造的,是由无情众生的阿赖耶所变现的,所以它成器世界。

  阿赖耶识也可内变根身,这是有情众生所能变,阿赖耶识没有去受生的时候,怎麽可以长成人的形状?如果是受生到畜生道,就长成畜生形状,这是阿耶赖识的业变,依其母亲基因而合成,但很多个别的业缘是由阿赖耶识来变成。例如很多身体的胎记,都是阿赖耶识所记的,因精卵子结合,慢慢发育的时候,再依它的记忆形状在发育。再如九指状元的故事,话说以前有一个当妓女的,很有善心,常常去寺庙供养,做点功德。人家常讥笑她:「 赚不乾净的钱,拿到寺庙供养寺庙、师父,是不可以的。」她在羞愧之馀,回家後举刀砍掉一指,因很在意,砍断了手指後,越想越不甘愿,一天想好几千次,阿赖耶识就记住下来少了一个指头,且记得很清楚。不久,她很惭愧也放不开,就跳河自杀了。自杀後,因为她有供养诸佛的功德,马上又投胎做人,出生後就只有九个手指头。後来长大後,因供佛之因缘,考上了状元,故称为九指状元。做了状元後,慢慢因缘凑合又回到那个庙寺,觉得对环境很面熟,就去问住持,住持有点灵通,就慢慢告诉他前世一切的过程。为什麽会前一生的事情一直留下来,都是阿赖耶识能藏一切,且能内变根身的原故。所以我们身上有残缺的话,不要常去在意它,越在意的话,下一世还是会遗传下来的。遗传就是阿赖耶识记得太清楚,下一世还是一样,出生做原来的样子。

  「众生还同体」大家都是同一个空体,如果你了解大家的心虽有不同,但事实其体是一如的。如果有个人其心清净,而你也用功得不错,心坦荡荡,能保持清净,心对境好像没有阻挡,水乳交融一样,前面一片空无,你心虽面对他却如入空境般,无有障碍物。

  又如面对的是一个坏蛋的话,心眼很坏的,天天都是邪念坏脑筋的,你面对他就像面对一个墙壁有障碍,你觉得很奇怪,不同德行的人为什麽有不同的感受,因为後者不是真心,不是同一个体的,增加了他的业,业力所变现,所以就有不同体的感觉。然不管同体清净或对方业障深重,其心有跟我心无别,他如果生气的时候,你也感受到自己要生气,一直要发脾气起来。如果他起 心的话,你也一直要发 心。由此可知众生本同一体。

  我等修行不能自己解脱就好,你解脱没有用,因你周围之人、娑婆世界众生,他们若不清净,你还是不清净,因为你还会受他感召到。大家都清净的话,所有众生都清净,才能够真正的清净,故体会「天地本同根,众生还同体。」是修行过程之体悟境况。

  虽然说达道的人,不必落於语言文字来显示、来解说,只恁麽默然的相对,空体跟空体相对,既然修证到同体,体已经空掉了,你的空体已经变成他的空体,能无挂碍,也没有多馀的话可以讲,也不能讲,所以德山禅师说:「只恁麽!」

  僧良久,看禅师站得得久,讲这叁个字以後就不动了,嘴巴不动了,心也不动了,就是这个样子。你要找的样子,达道的人就是这样,结果这位大德不识禅机偏要再问。

  僧再动心念想再问,德山禅师就说:「你还要问!」起心动念想问的话,禅师已经知道了,没有了知禅师的禅机,所以真的再问,师父就不理他,为什麽?如你是达道人,一比就知道了,不是达道的人,说破了嘴还是不知道,要讲什麽?给我出去。想教训他一下,但还是觉得很难,最後禅师就叫他出去算了。

  禅师能教的,一言半字就开示完了,你的毛病给你解开了;如果讲了大半天,一片大道理,就不属於禅宗了,那是解说经论师,经论师就是可以把经典中一个字,讲上好几天都还没说完。例如光一个题目 《大方广佛华严经》,就要讲了好几个月都讲不完,甚至讲一、二年都讲不完。你如果智慧够的话,不用去看人家写的书,我们没有诸佛的智慧,佛的智慧光对这个「大」字,就可讲了好几个月了,甚至好几年讲不完,佛的智慧是浩瀚无边的。

  禅宗讲体性空,且以这个体为主,所面对一切现象所起的法能不执着,就是这麽简单的事,有什麽好讲。每一宗最後都要修入禅体性空境界,禅宗的好处就是快速而直接趋入体性,找到这个样子,然後把一些支节都打开、舍弃,就得空性的体,这样就悟空了,然後面对境界起灭没有烦恼,那就解脱了。当然修佛禅不是只有如此就完成,还有菩萨十地、金刚如来十地待行者去上进,非一世即能成果地佛的。

  以公案来认识我们的体性,有如苍天,我们的体性本来是寂静的,体性显露的时候是唯我独尊,佛证到这个境界也这样,凡夫证到这个境界也是这样,这「我」不是指个体的我,是我们体性空体的我,那是真我,是至高无上的我,我们的体性本来不是男相、不是女相,没有这些男女相,有男女相都是业力果报所现的相。有性无言,证到体性起的时候,就不用讲话,木头人才会常常嘴巴叽哩聒啦的动;有性不能言,体空现起的时候是不喜欢讲话,这时候心要大死一番,什麽事情都觉得没兴趣,这是修行的一个过程。要传无所传,我们的体空怎麽传,所以佛法是无所传的。讲了大半天,最後我们的体心,或者释迦牟尼佛传下来都没有一法可传的,若佛法可传那就不究竟,最後传你不可传的体,那体是空的,那怎麽传?只要达到那个境界悟道了,悟道这「道」不是那个「到」,是到达空的境界,那就到了。没有一个东西可传,所以有东西可传、有法可传的都不是正法,不是真的佛法,一切方法只是一个手段,证到空的手段,不把手段当做最後的一个目的。所以为什麽禅宗所留下来的书,如《指月录》 专讲公案的书,公案就像指向月亮的手指头,指给某人请看那个月亮,此时你要看月亮,不要看我的手指头。所有一切法、所有一切相,都是手指头,《指月录》所讲的公案都是这手指头,我们要看得到手指头的背後在讲什麽,指的是空,要悟的是这个空体,所以很多人执着在文字相里面,这是不真实的法,把手指头当月亮一样,是不对的!

  所以心无所传,体空无所传,佛法无所传,在《金刚经》里也说得很清楚,释迦牟尼佛说当时燃灯佛给我授记的时候,没有一个法可传,无所得才是对的,所以佛法证到最後是无所得,为什麽?因入空性时什麽也没有;有所得时,还有一个「得」,那是不对的。

  ( 85 年 6月 4 日 讲於 龙潭 )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