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六十一节 尽却今时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1日
来源:   作者:程叔彪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六十一节 尽却今时

 

  六祖曰:法法皆通。法法皆备。而无一法可得。

  黄檗曰:无法无本心,始解心心法。法即非法,非法即法。无法无非法,故是心心法。有问:如何得不落阶级?答曰: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路,未曾踏着一片地。与麽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更时时念念不见一切相。莫认前後三际。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後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努力努力!

  德山曰:若也於己无事,则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汝但『无事於心,无心於事。』则虚而灵,空而妙。若毛端许言之本末者,皆为自欺。何故?『毫厘系念,三涂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圣凡名号,尽是虚名,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欲求之,得无累乎?及其厌之,又成大患。终为无益!僧问云居膺:有人衣锦绣入来,见和尚後,为甚寸丝不挂?膺曰:直得琉璃殿上行,扑倒也须粉碎。乃曰:若有一毫许去及不尽,即被尘累。岂况更多。不见寻常道:升天的事,须对众掉却。十成的事,须对众去却。掷地作金声,不须回头顾着。自余有什么用处。

  僧问曹山:如何是无刃剑?曹山曰:非淬炼所成。问:用者如何?山曰:逢者皆丧。曰:不逢者如何?山曰:亦须头落。问:逢者皆丧则固是。不逢者为什麽头落?山曰:不见道:能尽一切。曰:尽後如何?曰:方知有此剑。又:另有人问:国内按剑者是谁?山曰:曹山。问:拟杀何人?山曰:一切总杀。曰:忽逢本生父母又作麽生?曰:拣甚麽。问:争奈自己何?山曰:谁奈我何。曰:何不自杀?山曰:无下手处。投子青曰:『默,沉阴界。语,落深坑。拟着,则天地悬殊。弃之,则千生万劫。洪波浩渺,白浪滔天,镇海明珠,在谁手掌。』良久,卓拄杖曰:百杂碎。

  芙蓉楷曰:腊月三十日以前即不问。『正当腊月三十日,事作麽生?』诸仁者,到这裏,佛也为你不得。法也为你不得。祖师也为你不得。天下老和尚也为你不得。山僧也为你不得。阎罗老子也为你不得。直须尽却今时去!若也尽却今时,佛也不奈他何。法也不奈他何。祖师也不奈他何。天下老和尚也不奈他何。山僧也不奈他何。阎罗老子也不奈他何。且道:如何是『尽却今时』的道理?还会麽?明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又曰:『假言喝道落在今时。设使无舌人解语,无脚人能行,要且未能与那一人相应。还会麽?龙吟徒侧耳,虎啸谩沉吟。』

  白云端示众曰:『明明知道只是这个。为甚麽透不过?只为见人开口时,便唤作言句。见人闭口时,便唤作良久默然。』又道:『动展施为,开言吐气,尽十方世界内,无不是自己。所以堕在涂中。隐隐犹怀近日嫌!岂不见云门道:「闻声悟道,见色明心。」遂举手曰:观世音菩萨将钱来买糊饼,放下手曰:原来却是个馒头。又不见山僧在法华时尝示众云:无业禅师道:「一毫头圣凡情念未尽。未免入驴胎马腹裏去!」大众!直饶一毫头圣凡情念顿尽,亦未免入驴胎马腹裏去!瞎汉!但恁麽看取!参!』

  南岳福严宗上堂曰:『世尊周行七步。举足全乖!目顾四方。触途成滞!金襴授去。殃及儿孙!玉偈传来。挂人唇吻!风幡悟性。未离色尘!闼墩搿H晒芗∽媸拍昝姹凇2患撕粒÷隆M妓±〗饕缓取2唤馍鞒酰〉箩饺N粗つ∧仙近偙恰C≈缸萦桑”痹嚎菟伞4诱梅绮剩≡泼殴思B涠淙×偌萌帷4砥叽戆耍∪羲稻嘉逦唬比缰铰砉8驯鲋鹘徊危∷颇嗳讼丛琛8醭笸猓曳亲酵弥ァ;旒3局小N词且е碇贰:我焯涌佣榍担潜苣缤痘穑缢怪猓诔M尽3龈竦廊耍绾位盎幔科癫患涨彼鬃由凶杂G事见机。而今祖室子孙,不可皮下无血。』喝一喝。(解脱长者:和尚有血麽?真是蛇头龙尾!)

  大慧曰:『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本无法,心亦无心。心法两空,是真实相。』庞居士云:『但愿空诸所有。切勿实诸所无。』若觑得这一句子破,无边恶业无明,当下瓦解冰消。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亦注解这一句子不出。只要知得有如是大解脱法,只在知得处,拨转向上关棙子。则庞公一句,与佛说一大藏无异无别,无前无後,无古无今,无少无剩。亦不见有一切法,亦不见有一切心。十方世界空荡荡地。亦莫作空荡荡地见。若作是见,则便有说空者,便有闻空者,便有一切法可听,便有一切心可证。既可听可证,则内有能证之心,外有所证之法。此病不除,教中谓之以我说法,亦谓之谤佛法僧。

  嵩乳密上堂,僧问:如何是衲僧向上事?乳曰:何不向下会。曰:向下事又作麽生?乳曰:井底虾蟆飞上天。乃又曰:『他弓莫把,他马莫骑。一线直路,不许人知。』诸兄弟,清心禅堂,是个系驴橛。祖师公案,是个葛藤桩。四海禅和,是一辆破草鞋。天下善知识,是一味断肠草。直须斫倒系驴橛,拽断葛藤桩,掷却破草鞋,拈却断肠草。『果能有此作略,不妨千峰顶上,却在十字街头。十字街头,却在千峰顶上。』绕他华藏世界百千万匝,依然止在毫端。如其不然,且向一线直路行去好。珍重!

  宝峰照法语五则:(一)曰:曹山之四禁,尽衲僧命脉,透得过,切忌依倚。将来了事人,须别有生机一路。(曹山四禁;莫行心处路。不挂本来衣。何须正恁麽。切忌未生时。见《洞上古辙》鼓山永觉贤禅师注云:『莫行心处路者,心有所忻之处,即是偏蔽。虽极其玄妙,亦不可行,必须心心无处所,方是衲僧行履也。不挂本来衣者,本来衣乃认得法身,而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堕在法身边,必须翻转窠臼,始得妙用全彰。何须正恁麽者,道本无方,拟之即失,说正恁麽,早不恁麽,故不可拟。切忌未生时者,道贯古今,岂局未生,若只认着父母未生前一段空寂境界,以为自己,岂不见同安察云:迨迨空劫勿能收。作此见者,乃堕空落外之流,故切忌之。』)(二)曰:衲僧向异类中行履,先德道:异类堕,此是了事病。明安道:须是识主始得。(三)曰:寻常向人道:不得参禅,不得学佛,只要伊如大死人。只恐闻此语,作无事会,作无法可当情会。正是死不得,若是死得,决不肯作这般见解。他时为人,切宜仔细。(四)曰:吾家立五位为宗,往往人以理事明,以寂照会,以能所见,以体用解,尽落今时,何得名为教外别传之妙?生死路头,那个是得力处?总不恁麽时如何?卜度即不中。(五)曰:有情故情渗漏,有见故见渗漏,有语故语渗漏。设得无情无见无语,拽住便问他,你是何人?大死翁景深大师谒宝峰照求入室。照曰:『直须断起灭念,向空劫以前,扫除立路,不涉正偏。尽却今时,全身放下,放尽还放,方有自由分。』景深闻时,顿领厥旨,峰击鼓告众曰:景深得阐提大死之道,後学宜依之。

  石霜诸示众,初机未觏大事。先须识取头,其尾自至。疏山参问:如何是头?曰:直须知有。问:如何是尾?曰:尽却今时。问:有头无尾时如何?霜曰:吐得黄金堪作甚麽!曰:有尾无头时如何?霜曰:不作解会。亦未许渠在。 ,

  《信心铭辟义解》曰:祖师道:一切不留。无可记忆。义解者谓:心行处灭,一切不留。言语道断,无可记忆。外无法可舍,一切不留。内无心可为,无可记忆。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贤圣如电拂。是谓:一切不留。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是谓:无可记忆。辟曰:然。引证得也相似,任你广将佛祖言教,引证得盛水不漏,唯是记忆,不胜其多矣。欲得一切不留,其可得乎?偈曰:『一切不留还有见,了无可见尚存知,故家田地非亲到,画饼何曾疗得饥?』

  佛果曰:才毫发要无事,早是事生。又曰:『大宗师为人,虽不立窠臼露布。久之学徒妄认,亦是窠臼,盖以无窠臼为窠臼。无露布作露布。应须及之令尽,毋令守株待兔。』

  僧问云门:『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门曰:『须弥山。』

  问云门:目前无一法,还免得生死否?门曰:你驴年未免得在。

  玄沙问镜清:我不见一法为大过患。尔道不见什麽法?清指露柱曰:莫是不见这个法麽?沙曰:浙中清水白米从尔吃,佛法则未在!雪窦举曰:大小镜清被玄沙热瞒,我当时若见,但只向他道:灵山授记也未到如此。

返回目录

----------------------------------------------------------------------------------------------------------

更多程叔彪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