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熏修无常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8日
来源:   作者:阿松活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熏修无常

 

  有人认为只要自己到临终之时忆念无常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种贪执之心是从无始以来一直聚集至今的,如果你此时不通过修法去断除,临终之时是很难断除的。因此,从现在开始就数数熏修无常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临终和后世而言,最为有害的莫过于贪执之心,而真正有利的唯有正法。如果临终之时对于世间还有很多贪执的话,在中阴阶段是非常恐慌、非常痛苦的。

  诸恶莫作”是指要断除因贪、嗔、痴之心所摄而造作的十种不善业;“众善奉行”是指要奉行离贪、嗔、痴之心而行持的十善业;“自净其意”是指小士道、中士道和由大士道支分的显宗、密宗分次第地以各自的方便法来调伏自己的心,同样也以“戒、定、慧”三学来清净自己的心。

  当一个美女的头发被火点燃的时候,这个美女不会想说过一会儿再熄灭这个火,而是马上就会熄灭头上的火;如果一个胆小的人怀中有一条蛇的话,他不会过一会儿再把这个蛇扔掉,而是会马上就把它扔掉。我们应该像这个比喻一般,立即投入正法之中。

  法就像是马,无常就像是马鞭。当用鞭子抽打马的时候,这匹马会快速地到达目的地。和这个比喻一样,想修成正法,一定要以无常之鞭来鞭策自己;想修法圆满究竟,最关键、最关要的也是观想无常。

  虽然你得到了暇满人身,但可能总是说明天、后天再去修法,在懈怠、懒惰中拖延修法,这样就无法让此人身具有实际意义。所以应该知道无常自性,并依靠观修无常而令自己精进修持正法。

  《除忧书》中说:“地上或天中,有生而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也就是说,有生必有死是毫无疑问的,有生而没有死的事情听都没有听说过,如果听到了也必然会怀疑。

  反观自己,如果自己相续中有贪心的话,是堕饿鬼之因;有嗔心的话,是堕地狱之因;有痴心的话,是堕畜生道之因。你反观自己身语意一切所造之因就能明了今后会投生到什么地方,不需要向谁问转生。

  我们要以三欢喜承侍上师,让上师悦意而得到上师大悲加持。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获得上师的摄受,就要时时反观自相续:我有没有违背上师的教言?如果违背了上师的教言,那么此刻,你就没有被摄受。

  要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就要护持好自己的身语意,恒时行持善业。无始以来自己漂泊轮回就是因为自己的身语意造作恶业,那么要从轮回中解脱,身语意就要奉行善法,所以护持身语意是最关键的。

  “业际颠倒”中,所谓的“业”指的是自心,如果自己现在所做的是正法,之后又行恶法就属于业际颠倒。如果自己的业际没有颠倒那自然就要生起欢喜心,并且为了今后自己的相续中不再生起这种颠倒而立下誓言、如法奉行。

  窍诀的修法同前行的修法是一样的,都是要于座中与座间次第性实修。如果没有四厌离心的基础,你永远只会具有道貌之相,而且最终堕入业际颠倒的违缘之中。就像一个建在冰块之上的没有地基的房子,当夏天到来时房子就会垮掉一样,如果没有四厌离心的基础,你此生的修行无法圆满。

  佛未出世的劫称为“暗劫”。暗劫中没有佛法,所以也无法知道善、恶的取舍。而此时我们生在佛已出世的贤劫,并且值遇上师,听闻上师宣讲善、恶取舍之法,应该心生欢喜地精进修行正法。

  通过观修八无暇,就能对轮回是痛苦的自性和暇满难得生起定解。但仅仅生起定解就可以了吗?不是的,还要通过安住修来认识究竟实相。而要认识究竟实相唯有通过祈祷上师来实现。如果不具备观察修、安住修和祈祷上师这三点而修的话,无法证得大圆满实相。

  我们自己在很多堪布、活佛面前都听闻过前行法,有些人不仅听过,而且还跟别人讲解过。那么反观自己,听闻了这么多次前行,前行法真的利益到自己了吗?为别人宣讲了那么多次,自己有没有真正纳入实修呢?如果自己并没有将法纳入实修,那么法已成为口中之法。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