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禅学与正信的佛教 五、佛教的禅修方法及目的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学与正信的佛教 五、佛教的禅修方法及目的

 

  五、佛教的禅修方法及目的

  许多慢性病,都是由于生活压力和精神紧张所引起,透过禅修,能令身心放松、平衡和促进健康。简单的禅修方法为:

  (一)放松身心:采取自然舒适的坐姿,身体放松,双手垂下放大腿上,脚部平放地上。闭上眼睛,眼球不要用力,身体靠往椅背。让脸部肌肉放松,然后,慢慢往下移,放松肩膀、双手、大腿,最后是小腹,以至身体全部放松。心中不存任何念头,轻轻注意呼吸,但不刻意控制呼吸,只是享受这种很舒畅的感觉。

  (二)统一身心:当身体的感觉不再构成内心的负担,只是知道身体的存在,但不在乎身体所引起的反应;对于周围环境感到很亲切、和谐,如同与整个宇宙合而为一。这时候,自我中心仍然存在,唯有进一步放下身心,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

  (三)放下身心:放下并非放弃,身体、念头依然存在,正常运作,只是不再执着自我中心。这是从修行的经验上,逐步渐修而进入的无我境界,与观念上的无我不大相同。现代人往往追求速成效果,希望能从知识及观念上的认知,达到顿悟、开悟。

  其实,在观念上认识「无我」,只能有助于经验上实证「无我」,但无法代替修行者达到开悟的境界。因此如果要实证佛法,必得要经过修行,否则,仅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正确的修行态度与观念应该是重视内心的自在,但是,现今社会依然有很多人,甚至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还是着迷于神通本领。

  曾经有一位喇嘛,希望到西方国家弘法,他的师父劝告他要先修行神通力以便接引信众,弘法较为方便。于是,他夜以继日努力,终于练就了一种「神通」本领,可以帮人把遗失的物件寻回,原意是以此作为弘法方便的工具,不料很多人纷纷慕名而至,目的只是为了从他施展的神通当中获得个人的好处,而非为了听闻佛法,这就是本末倒置了。

  (一九九五年四月三十日圣严法师讲于佛州Tampa南佛大学USF管理学系,李果嵩录音带整理。本文现存录于《动静皆自在》。)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