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一节 晴空无云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1日
来源:   作者:程叔彪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一节 晴空无云

 

  《首楞严经》:佛言:『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真精。生灭根元,从此披露。』『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堕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於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后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於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解脱长者:藏密根桑泽程呼图克图曰:『上根利智,无修无证,如如而住。自见自性,自然而成者,名为「且却」。汉译为「真性」。上根利智,具大精进,得见自心之後,勤修猛进,随修随现法报化三身,空五蕴而成光明之身者,名为「妥噶」。汉译为「顶上顶」。』)根师(大圆胜慧内)又曰:『自心光明,而无光明之相。心量普徧,亦非妄想驰散之普徧。本来自在,本来清净。』《金翅鸟飞空经》云:『真心无边中,无表裏,无方所。若以执着妄念而觅自性之真面,无异雁群之飞寻天际,终不可得。不可得者,自性仍无变无增,如是而已。如此真心,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本来刹那未离。特众生不自认知耳。一刹那间,认知此理,即如是住。勿动着,勿外驰,亦勿分别,自然而住。』《普成经》云:『过去诸如来,皆为得见此自性而成佛。别无法可修,亦别无所得。』无垢光尊者云:『是法深妙,若能明了进修,刹那彻悟。自然见性成佛。无上捷径,舍此无他道也。』或谓:成佛必须六度万行,经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佛,今不经次第,亦得成佛麽?则答曰:此等功德,自性中本来圆满具足。无待苦行,(苦行等,原是有为缘之所现。而本性恰始终是清净。所以为苦行而苦行,则非第一义谛,但本性亦非离无缘之缘以现。)而後成就。此乃佛说。《特别经》(《特别经》是菩萨特别问释迦佛所说的经。)云:『自性无贪,即行布施。自性无犯,即行持戒。自性无嗔,即行忍辱。自性无间,即行精进。自心不动,即行禅定。自心明彻,即行智慧。』由此可知,六度万行自心本具。无须苦行。有此大圆胜慧,上根利智,一见即知,一行即成,下根得之,亦得开悟。……定於极清净之空中,有极清净之蓝色光明显现。本法云:『德』有内外二种。外为清净天空。内为光明。以莲花生大士口诀明之云:『外清净天,有认为肉眼所见色尘之天空者,非也。天无心,今说内外,是就自性而言。乃由内德而现为外面之清空。谓为蓝色天空,非指俗眼所见之天空也。由内而外,现於空中,故名天空。原未显明,今乃明现清楚。因此分别,故名内外。谓:内为我之内。外为外面之外,则非也。』(意谓:内在身内,外在身外。)这里所引根师的话,正与禅宗『彻见自心,即是佛。』『六度万行体中圆。』的说法一模一样。(西藏密典不许公开,现在病叟把最高密法搬到此地。为的是『觉明虚静,犹如晴空。』这一点极为重要。而大家无论宗门教下,都没有注意。至於所说:破五蕴渐成光明之身,亦正可为经文。『十方世界,及於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的注解。唯望大家,不要得少为足。尤其是宗门下人,若连本参亦未破掉,或竟仅仅明得扬眉瞬目,就认为已经见性者,倘能藉此而知菩提尚速,努力上进,则不虚我担此罪过了也。万一对此疑惑不信,则请置之可也。万勿毁谤,至恳至祷。)

  大慧曰:『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净。』

  元朝志彻大师曰:『有时得力,如青天白日,无一点云翳相似。』

  刘经臣初於佛法未之信。会东林总禅师启迪之,因醉心祖道,既而谒慧林冲,於僧问:『如何是诸佛本源?』窦曰:『千峰寒色。』语下有省。岁余,官雒幕,谒韶山杲。将去仕,辞韶。韶曰:『公如此用心,何愁不悟,尔後或有非常境界,无量欢喜,宜急收拾,收拾得,即成法器。收拾不得,或致失心。』未几,复谒智海。请问因缘,海曰:『古人道:「平常心是道。」你十二时放光动地,不自觉知,向外驰求,转疏转远。』刘疑不解。一夕入室,海举波罗提尊者对香至王见性是佛之语,不能对,益疑甚。归寝,至五鼓觉,见种种异相,表裏通彻,六根震动,天地回旋,如云开月现,喜不自胜。因忆韶山所嘱,遂抑之。明晨趣智海,海为证可。且曰:『更须用得始得。』刘曰:『莫要履践否?』海厉声曰:『这是什么事!却说履践!』(解脱长者:此话恐怕多数人要误解。)(解脱长者此语的意思是,直透三关者,得体必得用。悟有浅深,多数未能一踏到底。在仅破本参者,有时得云开月现,但仍须努力参,使沏证,否则,虽云得体,但未得用。如径山杲禅师闻殿角生微凉话,圆悟虽见其前後际断,但动相不生,令续参有句无句,始大彻。)

  僧问密云悟:『狭路相逢,骷髅粉碎,当恁麽时,无位真人在何处安身立命?』曰:『天上天下,唯吾独真。』曰:『恁麽则万里无云,一轮回照去也。』曰:『脚跟下好与三十棒!』

  僧问九峰虔:『无间中人行甚麽行?』峰曰:『畜生行。』问:『畜生复行甚麽行?』曰:『无间行。』僧曰:『此犹是长生路上人!』峰曰:『须知有不共命者。』问:『不共什么命?』峰曰:『长生气不常。』峰乃曰:『诸兄弟!还识得命么?欲知命,流泉是命,湛寂是身。千波竟涌,是文殊境界。一亘晴空,是普贤床榻。其次,借一句子,是指月。於中事,是话月。从上宗门中事,如节度使信旗相似。且如诸方先德,未建许多名目,指陈已前。诸兄弟!约什麽体格商量。到这裏,不假三寸,试话会看。不假耳,试来听看。不假眼,试辨白看。所以道:声前抛不出,句後不藏形。尽乾坤大地都来,是汝当人个体。向什么处安眼耳鼻舌?莫但向意根下图度作解。尽未来际,亦未有休歇分。所以洞山道:「拟将心意学玄宗,大似西行却向东。」珍重!』

  云水老人曰:『夫见性即明心,明心即见性。』请问如何是见性明心?答曰:『明心者,心无所明。要知自心是空,常守空知。空是心的体,知是心的用。要知空知是真心,别无他真,即是明心。见性者,性无所见。要知自性是无生处。常守不见。不见,是自性的体。空知,是自性的用。要知不见处,是自性,即是见性。别无他见。凡所有知,即是识知。凡所有见,即是识见。一切知见,俱是真空化出。既知一切心用,俱是幻化,法界之内,尽是一心所摄。一切善恶是非,俱是空生之罪业。打破知见的路头,方可尽行舍去,守我空体。我空体本不空,空是真空,非断灭空。空是我法身之体。若有是非来住我空,我空即不空。我空若不得空,即是尘劳染污。既然染污,心亦不明了,性也不见了。心不得明,性不得见。一切众生心无量无边,可谓苦之甚矣!若是道心坚固,常观自体自用。如水漂舟,随波逐浪,随曲就直,四威仪中,无有妨碍。古语曰:「风卷白云去,杲日映碧天。」』

返回目录

----------------------------------------------------------------------------------------------------------

更多程叔彪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