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重视因缘会合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重视因缘会合

 

  时时感恩啊,因为这个时间,可以成就我们要说话,有人要听话,讲和听,在这个时间,是最好的时刻。

  世间一切都要有缘,无缘,绝对无法来接受这个时间,也无法在大家聚会当中,愿意来共同会合,这都是靠缘,无缘不受化。

  化缘若是浅,也无法很入心,过去的烦恼能够放得下,人人听经就是听,但是习气还是存在,烦恼还是一样放不下。

  所以说来,缘要成就,无缘者不受化,而且缘若是浅,所说的话也无法很入心,所以叫做化缘浅亦不革心,也无法入心,各位,因缘成就,我们要好好把握。

  所以,我们前面讲过了一本经的成就,从佛陀一生的说法,要结集,他要有遵佛遗教,还有要断众疑,还有异外道。

  前面用很多天的时间,跟大家分享,可以形成「如是我闻」,这个因缘,还有「一时」等等,总共有六成就。

  这六种的成就,缺一不聚会,意思也就是说,若是缺少一个缘,诸事不能圆满成就,只要你缺少一项,就没办法(成就诸事)。

  我们这个时候就是因为,前面所说过的遵佛遗教,来结集这个经典,所以我们现在才有佛法可听,要结集经典,经过也很坎坷,所以破疑、立信、异外道等等。

  六种成就时

  缺一缘不聚会

  亦即

  诸事不能圆满成就

  如今遵佛遗教

  聚众结集经教

  破疑立斯信异外道

  所以:

  六种成就:

  信成就    闻成就

  时成就    主成就

  处成就    众成就

  这六种的成就,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好好把握因缘,记得在我开始修行,有了弟子的初期,在普明寺,我也曾经想要讲《法华经》,但是因缘没有成熟,不过有「如是我闻」,光是「如是」两个字,不知道解释了多久?真的它很深,但是我们现在比较简单的来说,他有信的法体存在。

  什么叫做法体呢?我们要说的人,要听的人,这种的法体,有为、无为,诸法之体性,这叫做法体;大家听起来觉得,这也是很深,是啊,是很深,所以才要用很长的时间去解释,愈解释是愈多,现在用比较简单的,让大家了解。

  有所作为,所以叫做有为,有所作为,本来没有的东西,我们把它创造出来,用心去设计,那就「有」了;本来是没有的,但是它的性存在。

  这个有所作为,光是说,大家在煮饭煮菜,饭,是不是本来就有呢?不管是要吃稀饭、吃饭,稀饭也是米,饭也是米,你怎么去把它造作,多一点水,那就是清粥,水少一点,那就是干饭,这就是法。

  这个饭是从米来的,米是不是原来就有的?也没有啊,但是天下法,无为法,本来就是有,这个法性是永恒,这个法本来就是有的,种子,种子里面那个「因」,本来就是有,但是「因」你看不到,就是要藉假的名词,用这个名,有相,有相就有作为,所以叫做有为。

  无为,刚才说过了,就是无所作为,它本来就有了,为什么要怎么样去作为呢?不用,你如果没有缘,因就不会成果,这个稻谷本来不是稻谷,但是它有因的存在,所以有稻谷,有土、有水份、有空气等等,就有秧苗出来。

  从这样开始,有稻子、有稻谷、有米等等,这就是本来是没有的,因,如果没有缘来会合,那就没有作为了;有因、有缘来会合,就会变成了法体,就是有体相出来。

  法,本来就存在,但是体,就是有作为,这就是叫做法体,那就是因为法体,我们就有六种成就,所以因缘很不可思议,所以佛陀说因缘果报,我们人人一定要信受奉行。

  要很重视这个因和缘,所以有了因缘会合,那就是这六成就,会合了,意思就是要跟你们说,有为、无为合在一起,法是无为法,但是我们听跟说,是有为法,有为,因为众生本来与佛同等的佛性,那就是,因为一念偏差,所以生了不断不断的三细烦恼。

  所以无明烦恼不断造业造业,所以变成了懵懵懂懂,佛陀才需要再来人间开示,也期待众生能够觉悟,能够再入,我们原来的本性,所以都是因缘啊。

  这个六成就,第一就是「如是」:

  「如是」者

  举所闻之法体

  有为无为

  诸法之体性也

  以有所作为

  故名有为

  有为是无常

  无所作为

  故名无为

  无为即是常也

  刚才说过,是真实法,我们要相信,这个法,就是原来天地万物本有的法,这是真理,这是法,所以刚才跟大家说,几十年前想要讲经,从「如是」开始,这两个字讲了很久,怎么讲都讲不完。

  因为,不断都是很深的真理,不断延伸出来的,都是让我们分析,解剖不了的,一层再一层解剖不完。

  所以这种的甚深微妙法,实在是很深很深,真实甚深,所以大家要记得,「如是」这两个字,就是真实妙法,我们要相信,这叫做信成就。

  能相信,你们才坐在这里坐得住,就是能相信,你们才愿意来出家,才愿意慈济人这样合群起来。

  静思,本来有没有?没有啊,但是就是有了这分因缘,我们有静思法脉,静思法脉勤行道,我们这个团体就是因为,我们大家有志一同,愿意共同一处来修行,大家要修行,要法入心,要法入心,一定要静思,时时反省。

  每一个时候我们都要在静思中,我们的心若有静思,我们才能静寂清澄,我们的这个心愿,才能心包太虚,那就是志玄虚漠,我们的心若没有静寂,若没有很清澄很清净,充满了烦恼,我们心灵的境界,无法回归佛的本性。

  但是,要到达真正回归佛的本性,静寂清澄,必定就要勤行道,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大道直,这条路,我们要很勤行,所以这就是静思法脉。

  我们大家有缘,才能共同在这个道场,在这个静思的境界中修行,以前就是没有,是后来我们的因缘成熟,所以才有这个静思道场,大家有共同的心愿,共聚一处,所以这就是法,在法,我们已经有这个团体形象出来,所以,这也就是法体。

  所以我们大家要很相信,这个不可思议的因缘会合,所以我们这个修行的团体成就,除了修行道场团体成就,我们还要入群,慈济宗门已经开了,所以我们的心要入群去度众生,所以外面要有一群,跟我们志同道合,慈济的菩萨道,要入群,为苦难的众生,解除苦难,这就是我们行菩萨道的因缘。

  本来是没有的,我们现在有这个名相起来,所以我们大家应该要相信,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法,因缘成就,大家应该要相信,所以「如是」两个字,就是要跟我们说,世间万物很多道理的包含,都是因缘会合,有为、无为这样会合起来的。

  所以我们要相信这个法,「如是」也是真理也是法,众缘会合的法,它有很深的道理。

  所以「我闻」,「我闻」就是能持的人,「一时」者就是闻持和合,是那个时候,佛陀那个时候,为什么会说「一时」呢?其实佛陀的智慧在天文地理中,真的是智慧啊。

  在这个宇宙之间,星群里面,地球、月球、太阳,有公转、自转,所以,不断地在转,时间都不同,所以称「一时」,那就是光是说地球上面,时间就不同了。

  有的时候,我们的救灾团,出去到哪一个国家,如果打电话回来,我就问说你们那里几点了?所以说起来,到底要用哪一个国家的时间呢?所以,佛陀的教法,不是只在人间,是在六道,不只是在六道,是在宇宙无际的空间里,所以就用「一时」概括。

  不管是在哪一个地方,就是一个时候,就像我们现在,距佛陀的时代已经二千多年,我们现在也还是说「一时」,如果要以我们现在,也是这个时候,这个时候,如果我跟你们说话,就是有月有日了,因为我们都是凡夫,如果是佛,已经超越时间了。

  佛陀的时代来说「一时」,如果我们现在的时代,今天是什么时候?所以可以标日、时间,因为我们都是在凡夫界,可以有某年某月某日。

  但是佛的时间就没有了,通称「一时」,那就是有一个时候,没有其他的时间,就是以「一时」统称。

  「我闻」

  能持者之人

  「一时」者

  闻持和合

  非异其时

  佛者,佛就是大觉者,能说法者,那是「主成就」,王舍城奢阇崛山,这个地方是「处成就」,因为说话的人,听的人,说法,法在这个地方说,所以王舍城,是讲《法华经》的地方。

  佛陀在不同的地方讲经,所以这个处和人不同,但是时间都是称为「一时」,所以虽然有这个时间,有这个地点,有我说话的人,但是没有人听,我也不会讲,所以刚才说,缘缺一不可,如果缺了一个缘,凡事都无法成就了。

  各位,大家要用心,「如是」这两个字,是包括了一切的真理,我们要相信,所以你们若相信,才叫做信成就,所以,请大家要用开阔的心胸智慧,来理解这两个字,「如是」这两个字,大家要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