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内心自治去无明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内心自治去无明

 

  寂静的环境,我们人人要好好思惟,人人都是三宝弟子,佛、法、僧,就是我们心灵的归向,所以我们必定要时时,自我警惕、自我反省。

  常常说修行,「行」有什么好修呢?莫出于一念心,因为佛陀这样跟我们说,「一切唯心造」,一心,可以造成佛之因,一念心也能造六道轮回的因,难得人身,尤其是更难闻佛法,我们要依教奉行,依照佛陀所说的教法,这样来修行。

  将这个法入了我们的心,我们要好好,将我们过去习气去除,这个习气到底在哪里?也是在我们的心,我们这念心的习气不除,要如何能够随着佛的芳踪,往觉道前行,所以我们必定要修行,修我们的习气。

  所以修德,德,那就是明明德,我们要明白,要去了解这个道理,这个道理的尽头,就是找到我们心的本源,我们心的本源就是德,所以明德,那就是本性,清净无污染的本性。

  清净无污染的本性,既然就是与佛同等了,这样就说本性就好了,怎么又说「德」呢?「德者、得也」,我们不修不得,所以修德,修除错误的行为,归于正确的道行,这叫做德。

  所以这个德,就是得,我们所修所得来的,有人说,习气难改,习气也是你熏习来的,熏习过来变成了习惯,在我们平时叫做习气,你可以熏习坏的习气,怎么不可以改掉不好的习气,来熏习好的习气呢?

  所以我们既然是三宝弟子,我们要熏习有佛陀的觉性,我们要认真奉行佛法,我们要好好自性三宝,要时时警愓,不只是形象的三宝,我们要将我们的自性三宝提起。

  所以修德从心内涵,我们自己的内涵修德,人家看了觉得这个人很有内涵,意思就是说我们都有在熏习,这要修,用三宝的法入我们的心。

  「自治勤念平衡」,我们自己的心常常很不平衡,有时候看到某某人,心性起伏不定,看他在感动的时候,很感动,但是,感动一下子,离开这个环境,又恢复他原来的习气,又是不平衡起来,爱发脾气,贡高,我慢,无法与人相处,无法包容人,无法善解,像这样,谁能帮助你呢?什么人都无法帮助,每个人都是同样,同样在修佛的觉道,同样听佛的法,同样有自性三宝。

  但是,你自己的习气不肯自治,自己不修养,自己不肯提起精进,这样,说我是学佛的人,不是,只是用佛的名称,说我是学佛;只是名称学佛,不是自性学佛,所以我们必定要自性,相信自己,本性三宝。

  所以我们自己,自性三宝要提起来,过去的习气,修德是要我们自己自治,我们要勤,时时要自我反省,时时要勤念自性,这样本来的习气,就不会时时显现出来。

  不要让人说,他的心态就是不平衡,学佛之后,我们就是心要真的很平衡,用什么来平衡,悲智,悲智要真的平行在人间,所以慈悲入人群,智慧就是要入自心,所以要悲智平行,这就是要自己自治。

  烦恼的根源,我们要知道,烦恼就是从见思惑开始,所以「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个六粗收摄起来,无不都是见思惑,所以烦恼的源头,就是从见思惑而来。

  所以我们要杀贼,这就是要进入阿罗汉的境界,我们就要杀贼,我们常常接收到佛陀的教法,已经听来了,我们要入心,心第八识乃是藏识,我们从耳朵听、眼睛看等等,身体的接触,了解的佛法,我们应该收入心,入我们的藏识去。

  但是我们若有烦恼,就譬如是贼,这个贼就跑进你的宝藏,搬离开你的宝,三宝给我们无限量智慧的资粮,在我们的宝藏里,但是有烦恼在,烦恼就是贼,所以我们必定要杀贼。

  修行乃是大丈夫,我们要有毅力,我们要有勇气,不好的烦恼,你若不提起勇气,你无法去除烦恼,所以我们要譬喻,要有杀贼的勇气。

  还要破恶,种种的恶念我们要破除,这都要毅力,大丈夫事,要到心正、念正、行正等等,这样自然我们就怖魔,一切烦恼恶的魔军,我们也能够破除,这也是要我们内心自治。

  所以我们「欲漏无明就能尽净」,欲就是欲心,我们若没有欲心,一切的烦恼就都能去除掉,人生的欲很多,我们还是好好地,把我们的心门照顾好,不要让恶贼侵入我们的心,所以自然就能「欲漏无明」,都能去除。

  漏,就是漏失,我们要好好地戒护我们的心,我们若能戒护,好好用戒保护我们的心,自然明心定慧就生,我们的心若光明起来,我们的心就会定,就有智慧出来。

  修德从心内涵

  自治勤念平衡

  见思惑是烦恼源

  杀贼破恶怖魔军

  欲漏无明都尽净

  戒护明心定慧生

  修行真的是一念心,所以我们进入僧团之中,开始我们就要往,清净无染阿罗汉,所以在《法华经》开头,佛陀在讲《法华经》时:

  如是我闻

  一时 佛住王舍城

  耆阇崛山中

  与大比丘众

  万二千人俱

  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

  无复烦恼

  《法华经》<序品第一>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所以阿罗汉心就是要清净。

  所以上面说的,都是要有这分将心的烦恼尽除,才能诸漏已尽,这些阿罗汉已经是证果了,我们若是心还有烦恼杂念,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去体会到佛陀的教法,从我们的心无法进阶到,静寂清澄的境界,所以阿罗汉的心境,就是到了「静寂清澄」,这是阿罗汉的心境。

  假如能证得阿罗汉的心境,自然就无生,无生,就是没有再生出烦恼,没有再生出枝节的因缘,我们人生由不得自己,来来回回六道中,都是在攀缘,很多的缘一直不断在攀缘,所以我们六道无法脱离。

  所以我们若是证阿罗汉果,自然就无生,就不会再生出枝节的因缘,怨亲债主都没有了,没有种恶的因,就不会有恶的果,所以叫做「无生」。

  「不受后有」,他就不会在六道轮回中,即使再来人间是倒驾慈航,很清楚,我发心立弘愿,众生苦难,我还要再来,不是受业、因、缘牵引,不是,所以诸佛菩萨,都是倒驾慈航人间度众生,不是受业牵引。

  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得心很清净,要如阿罗汉那种无生,就不受后有,自然不生;不生那就是怖魔的果,魔,就是刚才说过了,见思惑一切的烦恼,这都是魔军,也是我们烦恼的源头,我们把烦恼的源头断除了,也是不生,自然就不受魔军来诱惑我们,威胁我们。

  很多人会恐惧、会惊惶,这都是魔军,会受影响,将我们诱引出去,控制不了我们的心,所以让我们失戒,把我们应该要持的戒律,让我们丧失掉。

  所以我们必定,要到达罗汉的心境,不生不灭,不会有得失的心来烦恼我们,自然魔军就不会再来缠我们。

  皆是阿罗汉

  今证无生

  不受后有

  不生乃怖魔果也

  所以我们一定要很用心,很注意,都是一念心而已,所以要到达什么程度呢?「诸漏已尽」,那些阿罗汉已经到达「诸漏已尽」的境界,这是在法华会上,所有的出家人,要来听闻佛陀说法,人人的心境、人人的果位,都是到达阿罗汉,而且就是诸漏已尽,很深的资格。

  所以「诸漏已尽」,就是赞叹这些阿罗汉,都已经杀贼,烦恼都杀除了,全都干净了,这叫做「诸漏已尽」。

  漏,就是漏的意思,我们佛法入心后,又让它漏失掉,没有人诱引,是我们自己的习气还没有去除,好像清净的水在桶子里,假使,这个桶子有漏了,同样清水也会因为这个桶子漏,所以就是流掉了,再留下来在桶子里的就是尘垢,还是脏的东西。

  总而言之,学佛,我们要学如何将我们的心,能清净下来,有的人都常常在慨叹,我不知怎么了,这些法都无法入心?平时我都有在听,但是到了要用时,都没有半样,这叫做漏失,这叫做漏掉了,你听的法没有真正入心,有听没有入。

  各位,常常我都这样说,我们要记得,不要把法入心了又让它漏失。

  诸漏已尽

  谓赞叹杀贼等德

  诸漏者

  谓欲漏有漏无明漏也

  我们要时时保持佛心,我们是三宝弟子,佛陀离我们二千多年了,我们现在很庆幸佛法还在人间,更庆幸的,我们已经接受佛法,我们能用佛法清净我们的心,回归我们佛的本性,我们要赶快发心立愿,将我们的心的习气去除,我们要用爱走入人群,这种平行的心,悲智双运平行的心。

  我们必定心要清净,我们的行为要端正,这叫做修德,这叫做自治,要将三宝的佛法,自性三宝入心,我们凡夫心的烦恼,我们要时时提高警觉自治,我们才能佛心入我们的心,菩萨行在我们心中入人群,这种悲智双运,福慧双修入人群。

  各位,学佛乃是大丈夫事,我们就要有毅力,要去杀贼,要去破恶,我们要除掉魔军,怖魔,我们必定要,心正、念正、行正等等,八正道、七菩提分,都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位我们要时时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