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离婆多 毕陵伽婆蹉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离婆多 毕陵伽婆蹉

 

  修行无不都是动一念心。

  心正念正除烦恼

  心念毫差千里偏

  邪思一动入魔圈

  自拔自度悟妙法

  各位,这念心是不是,我们要时时用心守护得好呢?修行无不都是为了一念烦恼,让我们有了无数的习气,有了习气,别人对我们的观感,我们自己对自己,一点都没有利益,所以我们大家真的要时时,把我们这一念习气好好蠲除,尤其是一念心,要常常保持在正念。

  心若正,念也正,烦恼很自然就不复烦恼了,所以心念不可有丝毫之差,常常跟大家说,差之毫厘也就失之千里,所以我们一念心,是对我们一个人,不管是人格,或者是心宅、心理,我们都是在那一念里面。

  一念偏差了,想要再调整回来,可能就很麻烦了,所以还是这念心,这么小小的东西,我们还是要好好照顾,邪思一动,就会入魔的圈套了,我们要知道,修行只要我们动一念心,想要修行,很多的烦恼魔军就现前了。

  不管是外面的境界,有人知道,有人要去修行了,他就在外面是是非非,制造环境各种的障碍,这是有形的,人与人之间互相的障碍,有的是自己的内心,只要起一念想要修行,或者是在邪道,想要挣脱能够离开,就于正道。

  这个念头一起,可能也有很多,自我的烦恼无明现前,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排除不掉,唯有我们要用智慧,定我们的心,所以才说,「欲免轮回苦要虔诚念弥陀」,所说的「弥陀」,就是无量寿、无量慧,无量寿是时间长,无量慧就是智慧,这个智慧能够破除,很多心灵的波涛,所以我们人人要好好,把这念心定得自在。

  所以「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尽诸有结、心得自在」,这心得自在是非常的重要,所以我们也,「自拔自度悟妙法」,要知道什么人能救我们,没有人可以救我们,我们自己的心,已经沈入在波涛里面了,什么人能救,唯有自己能够救自己。

  就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离婆多尊者,也可以叫作「假和合」,这位尊者在尚未入佛门之前,有一天他在出外的时候,天黑了,看到前面没有乡村,后面又有没有人家。

  所以他想,走了这么久的路,也是很累了,就这样,在一座凉亭的地方,偏为那晚要住宿的地方,就在那个地方铺草,准备睡了,在那个地方,真的朦朦胧胧的时候,好像睡着了,忽然间看到,看到一个鬼,背着一个尸体,匆匆忙忙来到这座凉亭里面,后面又有另外一个鬼,这个乙鬼,也是很快就跑到这里,两个在那里抢那个尸体。

  那在当中,先背来的这个鬼,他就说,这个尸体是我背来的,后面来的这个就说,这个是我先得到的,这个后面来的乙鬼,他不管前面那个甲鬼,他一到就将这个尸体,折起手,折断脚,在那里吃。

  甲鬼很不甘愿,他说,这里有一个人,有看到前后次序,来,我们来问他,让他评评理,这个来歇在凉亭,无端看到这两个鬼争一个尸体,现在要他为他们评理,要怎么来评论,说这个对,得罪了这个,说这个不对,又是得罪这个,真的是到底要怎么说?

  这个离婆多,他就想,我不如就照实回答,我看到的是,甲先将这个尸体背来这里,后来是乙追到这里来,我只是看到这样而已,其他我不知道。

  但是乙鬼就很生气,他就觉得,既然是这样,那你就是说我不对了,所以很生气,就把这个离婆多,把他的脚和手就折断了,那这个甲鬼,因为被他评起来他是对的,看乙鬼折断了离婆多的手脚,他将这个尸体的,另外的手脚折断,又来接在他的手脚上。

  就是这样忽然间梦醒了,醒了时候,空荡荡的一个凉亭,尸体在哪里?两个鬼在哪里?什么都没有,但是,我这个身体,手、脚被折断了,但是现在爬起来站着,起步跨出去还可以走,两只手动动看,两只手也是齐全,到底我这个手、脚,我这个身体到底是谁的?在那里自己很无法理解。

  觉得这个梦境所看到的,所接触到的,这到底是什么道理,我的身体到底什么样的身体,我的身体是不是,四肢全都是我原来的,或者是补充别人的,在我的身体上,所以因为这样,他的心起了很大的迷惑,十分澎湃,那种心境定不下来。

  所以他看到人就问,他的身体,四肢到底是我的,还是别人的,逢人即问,在这当中,有一群比丘众,刚好走过去的时候,他看到这群修行者,就赶快走过去,拉着这一群修行者,一个一个就问他们,你有看到我的身体吗?

  有,你的身体好好的。

  你觉得我怎么样?我的四肢,我的脚,我的手,是不是都是我的?

  这群比丘众,他就问,你到底,你的内心是遇到什么事情,他就说,将他的梦境,说给这群比丘听。

  出家众开始觉得这个人可以度,所以开始就为他说法,他说,你的身上,其实是别人的遗体,不是自己有的,我们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所生的,父精母血,是父母留给你的身体,我们人人,生、老、病、死的过程中,身体没有永远存在,这样说了以后,这个离婆多忽然间顿悟了。

  知道原来这个身体,就是假和合而有,是假的,这是四大和合的一个假名词,叫做我的头、我的脚、我的手、我的身,所以这是一个假名相,这些名相合起来,才有一个「我」的全身,所以这就是他所觉悟的。

  所以因为这样,一顿悟,过去的烦恼,那种的疑问,就这样完全消除了。

  离婆多

  此云假和合

  谓曰

  此身乃他人遗体

  非己有也

  即悟此身

  假和合而有

  由此漏尽得道

  从那个时候之后,他彻悟了他这个身体是假和合,不用执着,之后就跟着这些比丘去见佛陀,归投佛陀的座下,开始修行,所以他的心很定,他曾经过凉亭里面的那个过程,所以打坐下来,不管什么样的境界,都不受动摇,所以佛陀才会说:

  坐禅入定

  心不倒乱者

  离婆多为第一

  《阿含经》

  再来,毕陵伽婆蹉尊者,翻译叫做余习,还有余习还没有除,意思就是说,在过去五百世中为婆罗门,婆罗门性多骄慢,因为婆罗门在四姓阶级中,也算是最受尊重的,所以养成了这五百世当中,那种骄慢的习气。

  现在虽然可以遇到佛,归投佛的座下,虽然他也很用功修行,真正烦恼也是去除了,但是就是「余习未亡」,习气还没有尽,所以每一次他若是要去过恒河,他就会呼唤,小婢止流、令我过去,你水不要流,让我过去。

  恒河有河神,每回这个尊者如果要过去,她都要被他骂一次,不管是过去、过来,常常听他呼唤她是「小婢」,这个小婢就是轻视的意思,好像这个河神一直被他轻视。

  所以忍无可忍,就去向佛投诉,去向佛说:「您的弟子,毕陵伽婆蹉贡高我慢,每次要过我的河道,就是开口轻蔑,骂我们就是小婢。」

  在这当中,佛陀就把毕陵伽婆蹉,叫来在河神的面前,他说:「你这样是不对的,堂堂河神守护这个河,保护人民平安,你怎么可以要从哪条河过去,就这样骂人呢?」

  他就说:「我无心。」

  「你无心,这也是你的习气,你的习气伤害别人。」

  他就说:「好啊,我向她忏悔。」

  他就双手合掌:「小婢,莫瞋,不要生气,我是无心的,你不要生气。」

  又叫人家小婢,这种的习气,真的要除很困难。

  所以,当他这句话这样(一出口),要向人家道歉,又叫人家小婢,所以当场大家也都笑出来了,就是要叫你改,你就知道错了,要向人家道歉了,又先骂人家一句,才叫人不要生气,实在是很无奈。

  所以他自己也知道,这个习气很难改,就像我们现在的人在讲话,也有一个口头禅,还是一样有习气,所以我们大家,真的习气要改是很困难。

  毕陵伽婆蹉

  此云余习

  小婢止流 令我过去

  神白于佛

  令向神忏悔

  即合掌云

  小婢莫瞋

  大众皆笑

  佛言 实无慢心

  乃习气也

  这种的习气在无意中,也会惹人不欢喜,人若不欢喜,对自己也无所利益,为什么这种不轻不重的习气,我们为什么不改,就会说,不是我不要改,是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这么顺口说出来,这是真的是很无奈。

  这人的习气,这么的简单,但是要改就是这么困难,就是困难,才叫做是修行,所以不是行难修,是习气难除,所以我们好好把习气改正过来,对我们修行帮助是很大。

  所以《阿含经》里面这样说:

  树下苦坐

  不避风雨者

  毕陵伽婆蹉比丘

  为第一

  《阿含经》

  你看,他不就是下那么大的功夫,在树下苦坐,他也在下功夫,不管是风、雨,他还是在精进,为什么那么能精进的人,只是那个习气改不过来,真的是苦不堪,行难修。

  所以请大家时时顾好这念心,讲话也是由一念心起,一切的动作都是这念心,所以时时要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