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一心求道 拥护佛法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一心求道 拥护佛法

 

  大家每天都是这么早开始,大家殷勤精进,无非就是学佛,学佛者必定要殷勤精进,在丛林中修行,朝钟暮鼓,这是我们丛林的规矩,也是丛林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就是要收摄我们的心,所以讲究的是一念心。

  丛林里面的修行者,叫做僧团,僧团同样有二众,比丘、比丘尼众,那个时候佛陀到处说法,有缘者,见佛欢喜,归投佛的座下,就是出家,所以丛林,同样散布在各地,所以各地有修行因缘的弟子。

  《法华经》佛陀开始转小乘,就是去除了,过去的方便、方等、般若等等,完全不管是谈空说有,来一个大转,大转*轮,转小为大, 过去用各种方法,逗众生根机,可以接受的,都是用方便法。

  但是现在从「有」、「空」,把它收摄回来,让大家知道,那就是「中道」,这中道就是菩萨道,让大家能了解,真空还有妙有,妙有中,再谈真空。

  所以真空,破除执着,妙有,要我们向前前进,所以这种在众生人群中,能够去除一切烦恼,没有执着,在菩萨道中,还是殷勤精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佛陀,要向他的内众弟子,就是修行者,出家众,开始要他们去除小乘,要从事大乘。

  佛陀现在要讲的就是真实法,所以散布在其他的地方,全部回归回来,集在一处,那就是在灵鹫山,法华会,所以有很多人,万二千人俱。

  这一万二千人都是出家修行者,这一万二千人里面,多数都是才德兼备,是人人所崇仰的德行,全部已经都具足,他们的才华德行,都是很圆满,所以之美,没有缺点,很具足,不管是才华,不管是德行,内修外行,都很具足,具足什么呢?最重要的就是戒、定、慧。

  这个德,里面用功,外面已经现出德行。

  其一万二千人等 皆具足如是才德兼备 为人宗仰之德 之名之美 具戒定慧之大德僧也

  所以这些僧众,其实有一万二千多人,除了已证阿罗汉果,还有新学的有学、无学,有学众那就是,意思就是还要再修的,这二千人当中,多数,差不多都是新学,有的新出家的人,根机很高,一闻千悟,虽然才是新出家,不过他断烦恼也是很快,所以这种断烦恼,那就是,把所有的(见思)惑,完全都断除了,这种的人,这就是,无学。

  若是还在研究中,听了,知道、知道,不过,真的要改过来,还有一段距离,这叫做,有学,意思也就是说,很认同烦恼无明是伤害慧命,但是,一时要转过来,实在是不简单,所以还在真心用功研究的人,叫做,有学。

  若是能够,听了之后,完全了解,马上就断除,了解一切人我是非,都能够透彻看清楚,运用他的智慧,完全断除,用心一志修行,能够见道也证道;见道,就是了解这个道理,在内心也已经,把人间的是非看清楚,自己的体悟很透彻,有什么境界来时,不动摇他的心,这种的惑念,完全断除掉,所以这种人,就是叫做,无学。

  所以不管是证阿罗汉果,或者是在「有学」、「无学」群中,都是有心修行,跟随着佛陀,一心无二志的修行者,僧团。

  二有学无学二千人

  上万二千是无学

  此二千是有学者

  以见修所作未办

  研真断惑为有学

  以智断修证皆完

  真穷惑尽为无学

  再下来的一段经文说,除了比丘众以外,再下来的,因为出家有二众,比丘众及比丘尼,比丘尼众,这群里就是:

  摩诃波阇波提

  比丘尼

  与眷属六千人俱

  《法华经》 序品第一

  在佛陀的僧团中,这一群比丘尼也是护法者,除了自修,又将比丘尼众,也带动得,人人「有学」「无学」,同样有很认真继续在精进的人,也有完全了彻道理的,佛陀也这么说,人性都是平等,人人皆有佛的本性、清净,人人都跟佛陀有同等的智慧,男女都是一样。

  但是在形象,既然在修行,不离开世间法,男众叫做,比丘,女众叫做,比丘尼,男众有男众的生活方式带动,女众有女众的生活方式修行。

  所以女众的修行者带出了,就是标出「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的名称出来,我们能够知道,她把比丘尼团带得好,也是弘扬佛法,使那个时候,因为佛法初具,三宝初成,虽然经过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间,就是因为这个僧团的次序,很庄严,所以因为这样,也能够弘扬佛法,看到这么多僧团的庄严形象,这也是一种形象的护法,也是僧团佛法法脉的传人。

  不管是比丘,比丘尼,我们戒定慧的法,共同都要修,烦恼、无明,共同都要断,所以去除了无明烦恼,僧众合在一起,那就是真正的清净,所以这种清净无染的团体,也是能兴盛佛法,一项的护法。

  所以我们在修行,人人要为佛教,为佛教,除了说佛法,行佛的教法以外,我们的威仪形态,也是能够摄受众生,让人看了就起欢喜心,这也是一种的度众,所以佛法若要能兴盛,就要僧团,僧团要很合和,所以这种合和,清净无染,很整齐,所以因为这样,也称为「内护」。

  尤其是还有很多声闻比丘尼,还要靠僧众所说的法,这是僧团中还有的比丘尼众,这些比丘尼众,就是由摩诃波阇波提来带领。

  所以,摩诃波阇波提,翻译的意思叫做,大爱道,这位大爱道就是佛的姨母,在释迦牟尼佛传记里面,我们知道,他出生七天,他亲生母亲就往生了,一个幼小的孩子,要怎么样长大?就由他的母亲摩耶夫人的妹妹,那就是波阇波提,她自己发心,要代替她的姊姊,来抚养这个幼小的孩子。

  所以,波阇波提,是佛的姨母,也是养育他身体长大的母亲。

  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成道了,又回到皇宫说法,当时,她初闻佛法就很觉悟,很能体会佛法的奥妙,很了解佛陀所说的道理,入心了,所以她闻法欢喜,很爱敬佛陀所说的教法,一直到佛陀的父王,往生了以后,摩诃波阇波提,她就求佛(让她)出家。

  但是佛陀那个时候,他就是不收女众,意思就是说只想要有比丘,不希望有女众出家;佛陀的考虑就是说,僧团本来就是要心清净,心最不能清净,就是女色,会扰乱人心,所以佛陀他在僧团里面,不允许有女人。

  不过,波阇波提是佛的姨母,抚养他长大,他虽然不肯允许她出家,但是阿难就是,代替波阇波提去要求佛陀,三次的请求,佛陀才开始说:「好吧,就由摩诃波阇波提所带领的,这一群人来出家,不过有条件,就是要八敬法。」

  佛陀是担心出家的比丘尼,有贡高我慢的心,因为是王亲,尤其又是他的姨母,所以他就制定「八敬法」,要降伏她们骄傲的心,要能制伏她们生活的规则,要懂得恭敬尊重。

  八敬法

  又作八尊重法

  即比丘尼尊重

  恭敬比丘之八种法

  虽然这个八敬法,对那个时候真的是很不公平,佛陀就说:「佛性平等,智慧平齐,为什么要去分比丘、比丘尼的相呢?」开头的用意是要刁难,不知波阇波提与耶输陀罗,能够愿意接受,所以才有这个八敬法,这是第一,是要刁难,让他们知道,「我有这些规矩,你们做得到吗?」

  没想到她们的求道心切,还是接受了,所以这个八敬法一制定下来,那个用意,也就是要调伏贡高骄傲的心。

  所以修行要经得起吃苦,摩诃波阇波提的眷属,有六千人俱。

  罗睺罗母

  耶输陀罗

  也有眷属俱

  《法华经》 序品第一

  耶输陀罗是罗睺罗母,那就是,佛未出家之前的太子妃,同样跟摩诃波阇波提,同时来(求)出家,在尼众中,也是人人所认识,耶输陀罗她是一位容貌很华贵,而且是三从四德,所以,耶输陀罗,译为「持誉」,很坚持她的贞操,具足了女人所应有的,才华美德都有,所以罗睺罗的母亲,她就是耶输陀罗比丘尼,也在僧团中。

  各位学佛,本来就是一项很严厉的事情,持戒要很谨慎,出家不是很简单,出家乃是大丈夫事,将相难为,要有很勇猛精进的心,不怕辛苦,不怕劳动,要有这种的心,最重要的就是要调伏,调伏内心种种的烦恼,不管是比丘或者是比丘尼,必定要顾好这念心,这念心,就是在贪、瞋、痴、慢、疑,这是五浊心,也是五毒念,这都会损害我们的慧命。

  所以我们必定好好用心下功夫,在我们的心意行动中,所以时时要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