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菩萨悲智 应机传法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菩萨悲智 应机传法

 

  菩萨悲智互动

  当机启教传法

  一切法均能自在

  是称为万法之王 这就是要与大家分享,前面所说过的,佛陀在定中放白毫相光,这当中大家共同在一处,承着佛陀眉间的光耀,人人的心境与佛会合在一起,当那个地方,人人的心境开阔,能够彻见万八千,甚至六趣众生的生态等等。

  在这当中,真的是境界很异常,尤其是能够透彻佛陀,了解佛陀,他从现相出生人间,这样一生的过程,一直到弘法利生,能够教育无数天下众生,启开人人的心,导向人人正确的道路,一生功成行满了,所以示灭了。

  大寂灭就是涅槃,涅槃之后,为了佛法能够千年、万年,永恒流传在人间,见证佛陀来过人间,佛陀所说的教法,是利益人群,所以人人就与佛舍利建七宝塔,这段心境,大家都能够了解。

  这是默默这样静静的境界,大家的心灵,能够去体会的境,应该是一个,很美、很透彻的境界,整个境界虽然是很庄严,不过还没有彻悟的人,还是无法了解。

  有的人的心,到底佛陀现在这个景象,是什么(含义)呢?再来要说的是什么法呢?所以有的人心开始起好乐,一直要追求,佛陀是否能够赶快说出了,未来所要说的教法呢?有的人就感觉,到底佛陀又要说什么法?有的人是仰慕的心,有的人心还是充满了疑问。

  所以要有已经,透彻了解的菩萨,能够体会佛的本怀,佛陀那时候在定中,不能启问,所以菩萨和菩萨之间,就要用智慧,慈悲同场,用智慧彼此问答,所以「菩萨悲智互动」,「当机启教传法」,这是过去所没有的景象。

  就像我们现在坐着的时候,大家坐这么久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开始说话呢?有的人就有这样的疑问,有的人已经知道了,知道佛陀现在这个时候,是还没有要出定的时刻,但是了解佛陀的心境,应该就是要启动人人的虔诚,要启动人人求法的心,知道,所以开始就代表,要起来说话了,让大家了解,佛陀现在的心境。

  其实佛陀乃是大法王,他的心境既入定,什么都动不了他,这是在那个境界中,我们人人可以了解的,我们现在了解佛陀在定中,接下来,菩萨要如何互动?我们看下面这段经文:

  尔时

  弥勒菩萨作是念

  已经开始是弥勒菩萨

  今者世尊现神变相

  以何因缘而有此瑞

  今佛世尊入于三昧

  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

  当以问谁

  谁能答者

  复作此念

  是文殊师利法王之子

  已曾亲近供养过去

  无量诸佛

  必应见此希有之相

  我今当问

  《法华经序品第一》

  这一段经文,就是刚才说过了,大家开始的心,不知道佛陀现在入定,到什么时候才会出定,弥勒菩萨开始,内心就这么想,我现在要来找什么人,来和我互相对答?什么人才是真正,能够了解佛陀现在这个景象,和未来所说的法,所以这是,弥勒菩萨开始要作念。

  这就是说,弥勒他已经是,亲近、供养佛很多了,过去修行已经是很久了,记得吗?古雷音王佛时,弥勒菩萨是曾经与释迦牟尼佛,同时发心,两个人都同时修行,在同一尊佛的座下修行,一个是完全修智慧的行,一个是修慈悲的行,慈悲的行,就是入人群,关怀众生,度化众生。

  另外一位比较独善其身,要了解佛的教法,所以比较自己独善自修,在那个当中,古雷音王佛时,开始要准备入灭了,每一尊佛要入灭以前,必定要作授记,要授记跟随他修行的人,谁未来前后将成佛,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同样有<授记品>。

  过去古雷音王佛也是一样,所以要授记的时候,看这一群弟子中,哪一个人未来是能够,前后次序在娑婆世界成佛,看了之后,他就对释迦菩萨这么说,未来我灭度之后,未来就是释迦菩萨,未来在娑婆世界当得成佛。

  若是弥勒菩萨,未来就是接释迦牟尼佛,未来也是能够成佛,大家心中有疑,弥勒菩萨不是智慧第一吗?他对佛法透彻,为什么现在授记,会是释迦菩萨先成佛呢?
那时候,古雷音王佛知道大家心中有疑,开始就解释,因为释迦菩萨他修行兼利他人,众生缘具足了,所以他先成佛。

  弥勒菩萨,虽然智慧具足,不过他的众生缘尚未具足,成就自己智慧容易,要成就众生的缘比较困难,需要时间,现在依佛经里面所说,弥勒菩萨还在兜率天,菩萨训练道场,在训练将来要来人间。

  兜率天,也是一个形容,应该就是在人间,一直在训练菩萨结众生缘,佛的世界很微妙,不过在这当中,就是要解释弥勒菩萨,既然也是与释迦佛同时修行,释迦佛(菩萨)已经成佛,弥勒佛(菩萨),还是不断在护持佛法,生生世世还是同样,佛现在人间,菩萨也在人间。

  不断倒驾慈航,来护持佛法,既是现在在护持释迦佛,过去还是已经亲近、供养诸佛,现在已经是「一生补处」,到这一生是一世补处,就是佛的世界的一世,和我们人间的一世不同,一世补处,不是在人间的一生,是在天,是在兜率陀天,在等待他的人间的因缘成熟,那个时候他就来人间了,他在一生补处,过去不断不断亲近佛,供养诸佛所以与文殊菩萨,同为佛之上首弟子,对此相之因缘,他一目了然。

  其实弥勒菩萨都了解,知道佛陀他现在的内心心境,所现这个相,本来就无疑,其实弥勒菩萨他无疑,只是现相要来找对机者,一个启机者,要来找对机者,「但为此经将欲宣布」,「饶益将来大众」,「特于此示现怀疑」,他故意在这里来现示。

  我也不知道,我应该要找一个人,来让我们了解,来向我们解释,代替大家来找一个,让大家更能相信的,到底要找什么人呢?

  所以「因问微,答以显露」,他开始要问,就是这么简单,他本来知道,只是要让大家更知道,再找一个人来证明,一个人见证,不如两个人见证,所以是这么简单,「因问微」,就是这么简单的启动。

  「答以显露」,要回答的就是要将整个妙法,在这当中先启动起来,所以「将说妙法莲华,之一线消息耳」,透露给大家知道。

  弥勒已曾

  亲近供养诸佛

  为一生补处菩萨

  与文殊菩萨

  同为释迦文佛之

  上首弟子

  但此经将欲宣布

  饶益将来大众

  特于此示现怀疑

  因问微 答以显露

  将说妙法莲华

  之一线消息耳

  是谁要来回答呢?所以下面的文,「今者世尊现神变相」,这是弥勒菩萨他作这个念,要来讲现在这个境界,这样世尊现神变相,现这个神通,变这个境界的形象,过去没有的,讲经完后,大家是作礼而退,就出去了,这本经就结束了。

  但是《无量义经》讲完了,佛陀他并没有起座,大家看到佛陀,就是那么的寂静,再入三昧,放毫光。

  所以这个场境,和过去讲经的场境不相同,所以异常,所以叫做「现神变相」。

  今者世尊现神变

  天雨华、地摇

  六种震动

  放光为流布故现神变

  皆为瑞相

  那个境界放光为流布,所以就成为场境的变化,这就是讲这部《法华经》,叫做法华经六瑞序,就是说法瑞,开始说法,《无量义经》的时候开始说法,说法之后,入定的瑞相,还有雨华的瑞相,还有地动的瑞相,还有心的,大家踊跃欢喜的瑞相,还有眉间放光的瑞相。

  佛说法华经时

  先现出六种的祥瑞

  以作为开经

  谓之法华六瑞序

  说法瑞、入定瑞

  雨华瑞、地动摇

  心喜瑞、放光瑞

  这是《法华经》,开始要说的时候,具足这六种的瑞相,这就是《法华经》,与其他的经不同,是要提起大家能够尊重,提起大家能够认真,提起大家要把握当下,所以现这六种的瑞相,是希有,过去没有的,现在有,所以启动人人内心的虔诚,渴仰之心。

  所以这六种瑞相:

  此六瑞

  是十方三世诸佛

  欲说法华经时

  所必定示现的

  教化仪式

  所以佛佛道同,每一尊佛的教化,过去都是用适应众生的根机,先方便法,方等、般若、法华,当然开始成佛时是华严,这是每一尊佛在人间成佛,众生的烦恼,佛陀开始要深入众生的心,适应众生的根机,到了最后,佛的本怀,真实法要显示出来,所以一定要讲法华,讲法华的形态、道场,必定有这六种瑞相,这就是佛佛道同。

  我们学佛,必定要有这种了解佛陀的心怀,来人间莫非就是要教化众生,能够入佛的境界,和佛同样的心境,能够体会天下事,能够了解苦难的来源,如何能够解脱,这种众生共业,要如何将这个共业,变成一个共净土,人人的心若能清净,娑婆世界也能化为净土,这必定要了解佛的心境之后,我们才有办法真正入佛的境界。

  学佛乃是要彼此之间互相启动,彼此关怀,所以在这个场合里,菩萨能够悲智互动,其实弥勒菩萨他是一位,已经了解佛陀的心境,但是为了要证明,更加慎重,让大家更加相信,所以启机者要去找当机者,所以他就要去找,菩萨悲智,是乃指弥勒菩萨和文殊菩萨。

  一位慈悲,弥勒菩萨是「悲」,文殊菩萨是「智」,所以悲智互动,要两个人合起来,当机启教,在这个当中来当机、来启教,现在有这么多人,开始要启教,「一切法均能自在」,这些法其实自在在哪里呢?在佛的心里,所以称为万法之王。

  其实佛陀是万法之王,法的源在佛的心里,所以法在佛心,要如何启动起来,让大家能够了解,启动之前,必定要有一番的因缘,所以请大家要时时多用心啊。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