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法用于大用 行于大用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法用于大用 行于大用

 

  我们每天是不是有慎思,好好慎重来思考否?我们学佛常常会疏忽,以为听了法,只要知道,知道了就好了,不是,知道要体会,体会之后就是用在,我们日常待人接物。 什么样欢喜的事情来,身体、心灵是不是,得意忘我了呢?或者是很悲苦的事情,很不如意的事情到我们心里来,我们是不是无动于衷?若这样就是已经偏空了。佛陀向我们教育的,我们就是不执有,也不偏空,这才是「真空妙有」。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在中道,学佛,学之而能致用,学了之后就是要来用,用在什么?用于大用,我们就是用于大用,我们就还有有余的力量,我们不只是爱身边的人,我们还有有余的力量,能够兼爱普天下的众生,事事物物,我们应该就是要有这念,无私大爱,这就是佛陀心心念念,要让我们众生能了解。

  就像有一位企业家,他的企业做很大,去到大陆他的关系公司很多,员工也很多,却是他的企业,虽然做得那么好,只是有一个遗撼,他有一个儿子,但是这个儿子,对他的企业一点都没有兴趣,但是他总是有一个很大的希望,希望他的儿子,能够继承他的事业,所以有时候来这就会说,师父,如果我的儿子愿意来跟我继承,我自然就会边放下,我就有较多时间来帮忙师父。

  我若听到就感觉,这就是人生的缺陷,有一回他带的儿子来,儿子来了,我就跟他说:「你怎么对父亲的事业,你怎么都那么没兴趣呢?」

  他就说:「我实在对这种的事业,我一点都没兴趣,我若看到头就痛了。」

  我就问他说:「你最有兴趣的是什么?」他就说:「我生活没问题,就好了,我就不必拥有那么多。」

  有时候觉得一个人,若没有立这种的大志,没有这么大的志愿,你勉强要给他真的也辛苦。

  不过所说的这位企业家,慢慢他接触了慈济,也慢慢地看得开,他的儿子也开始慢慢了解,大事业不只是利益自已,我就跟他说:「你难道没有感觉,几十万人,都是靠你们的这个家业,让他们能够平安生活,你有想过吗?」

  他说:「我还不曾想过,不过我能够再考虑看看。」

  后来好像已经有开始在关心了,是不是能够这样接下去,还不了解,世间的父子就是这样。

  出世的圣人,佛陀他也是同样,他有无穷尽的法财,能够供应给很多很多的法子,但是这些法子,是不是愿意来接呢?出世的圣人,这种心怀大法,无法向这些法子分享,让他们能够听,能够入,能够悟。

  即使是众生,凡夫他听到佛法,也是很欢喜,不过只是独善其身,看看,虽然有的随佛出家了,不过就是只求一个,我了解法之后,我要怎么样,脱离世间很多的烦恼,这种的独善其身。

  或者是根机更大的,他就说,我听佛说法,我若能够修得,不要再来六道轮回,能够脱离三途,这样我就很满足了,只是这样都是为了自己,没有一点真正是为天下众生,这叫做独善。

  凡夫独善,不兼善他,只想要独善其身,不想要兼善他人,这都是小乘,不管是缘觉或者是声闻,这虽然是跟随佛出家,停留在这个阶段这是很可惜。

  所以他们就是执着在空寂,不是执有,若说很精进就是执于空,执在「静寂清澄」,但是欠缺了后面「志玄虚漠」,既然发心要立大志,这个「志玄」是要很大,要发大心,立大志,发心立志,还要守之不动。

  看看助佛道场,像文殊,普贤,弥勒,观音,这些都叫做「佛子」,尤其是像文殊菩萨,也是称为法子,所以很多佛子,都是将要传佛法脉,这些大菩萨,他就是,「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不管佛陀在什么时间来人间,这些菩萨都是辅助,同样来人间,这就是发大心、立大愿。

  所以我们若只执着在那个地方,就不求进取,不想求上进,只要自己清闲清闲,能够生活就好,也不去想到说,还有很多人依仗我们在生活,就像那位企业家的儿子,同样的意思,还得让他慢慢考虑。

  佛陀看到这些弟子,几十年来,都不想要发大心、立大愿,所以他也有一种的比喻,这是「焦芽败种」,也不是真正很好的种子。

  种子若不饱满,若不是很健全,在土里尽管有很多的因缘,同样发芽不起来,所以佛陀把他比喻为,这是「焦芽败种」,真的不是很好的种子。

  佛陀在世就有这么多,让佛陀这样心很着急,用这样来鞭策,人人不想要好好立大志,发大心,实在是让佛很失望。

  惟忖:思量

  佛心本怀 久思施展

  唯凡夫独善 不兼善他

  坚执空寂 不求进取

  佛喻之谓 焦芽败种

  佛陀的本怀,一直要施展出去,却是也是等待的时机很久,所以我们听的人,不只是佛陀他思惟,惟忖,他还是一直思惟,要什么时候能够让他的弟子,人人能够接这个法,所以前面的经文,佛陀他欲说大法,想要雨大法雨,要吹大法螺,要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现在佛陀已经开始在这个场合,有这样开始的考虑,但是时间是不是到了?佛陀不能再等了,所以他必定在这个时刻,要演大法义,这个时候哪怕是未发大心的人,若是在座,或者是未来的众生,同样有机会,还是把这个大法把它宣说出去。

  这样这些人至少他也能够,种一个欢喜心,有的人闻法欢喜作礼而去,佛就是感觉说,这就是让他随喜功德也是好,这个时候反正就是要讲了,希望他们也能够听了之后,能欢喜也能够受教,所以在这个场合里,不管人人有发大心,没发大心,反正这个时间就是到了,所以还是说大法。

  也还有一种期待,期待这种小根小器的人,他若听到这个法,希望闻法欢喜受教,像是得到甘露法水,也能够受到灌溉,种子说不定它也能够发芽,说不定那个芽能更健壮起来,所以还是说大法。

  因为众生人人,具本有之大乘种子,我们众生人人都有,这是我常常向大家这么说的,这是佛说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只要你有心,自然你就有,与佛同等的本性存在,所以人人都是具有大乘的种子。

  此时亦能闻法

  欢喜受教

  如获灌溉 得复萌芽

  其本有之大乘种子

  故说此大法

  如雨大法雨

  所以佛陀要,「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所以这个时间,若不赶紧说,对佛来说来不及了,所以对众生来说,说出去多多少少,发大心的人,能够立刻就发大心、立大愿,若是中根器的人,说不定他也可以开始接受,何况这个法能流传到来世。

  所以佛陀

  欲振兴大乘教义

  必须吹大法螺

  大击法鼓

  以示本具法性大振

  让人人能够振作起来

  趣向究竟大法

  畅佛本怀

  希望人人能够趣向,往大乘的路走。

  能起大行

  成大业者

  谓之丈夫 男子

  复具足世出世间之

  一切善法

  为善男子

  所以大家要发大心,前面说「善男子」,其实善男子,那就是真正要做一个男人,就要有魄力,能行大行,成大业,这叫做「丈夫」,丈夫就是男子,真正一个男人就要有承担,承担家庭的责任,承担社会的责任,再发更大的愿,就是承担天下的责任,所以可以具足,世出世间一切的善法,这叫做「善男子」,这叫做「大丈夫」。

  只承担家庭的责任,或者是自己事业的责任,这只是叫做丈夫,男子,怎样都只是为了自己而已,但是,若能够无私大爱,为天下利,这就是叫做世间的善法,这叫做「善男子」,也是叫做「大丈夫」。

  诸善男子

  我于过去诸佛

  曾见此瑞 放斯光已

  即说大法 是故当知

  今佛现光 亦复如是

  《法华经序品第一》

  这是文殊菩萨称呼弥勒菩萨,「善男子,我文殊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文殊菩萨也就是这样说,我以前有看到,过去的佛也是这样,在静坐放光,放光之后,就是开始要讲大法,这就是佛佛道同,每一尊佛,讲经说大法之前的瑞相,所以我们应该要知道,现在要知道,现在的佛也是一样,现光、发光也是同样要讲大法。

  欲令众生咸得闻知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故现斯瑞

  《法华经序品第一》

  你要问佛陀放光的因由,过去我看到的是这样,现在释迦佛应该也是这样,他放光最重要的就是,要使令众生咸得闻知,全都听得到,让大家的耳朵还没有听到之前,眼睛先看到,让人人在这当中,心的无明,因为这个光而重视,他自然会把无明慢慢去除,启动他来追求法的疑心,然后让他能够注意,知道这不是平常的法,这应该佛陀是,有什么样特殊的意境要宣讲,这是佛陀放光的含意,要提醒大家,人人都要用心听,所以让大家能知道,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不是你一坐下来我就讲。

  你坐了下来还要等,让你真正有耐心等下去,所以我们要知道,经,真正的大法,是世间难信之法,不是那么容易,随便就能听到的,难信也难闻。

  佛陀现在要说了,所以我们要了解,每一天,不管你听到什么法,不是听完了就好,听完了要惟忖,要好好地忖量,好好地思惟这段经文,这段的含意是在说什么?

  所以我们学佛、闻法,一定要从内心细思,要好好思惟,若这样法才能够入心,能够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才能够,对大地所有的众生有益,所以请大家时时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