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三论宗>>正文内容

学诚法师: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五卷(4/4)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4日
来源:   作者:学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学诚法师: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五卷(4/4)

   问曰:无受相与如,有何等异?

  答曰:诸法实相,亦名无受,亦名如。诸法不可著故名无受;诸戏论不能破坏故名为如。今如来空中不可得,离空亦不可得。须菩提然其言:如是!如是!今须菩提广说其事。无受相、如相中,如来不可得者,或以佛名名为如来,或以众生名字名为如来。如先世来,后世亦如是去,是亦名如来,亦名如去。如十四置难中说:死后如去者,为有?为无?亦有亦无?亦非有非无?佛名如来者,如定光佛等行六波罗蜜,得成佛道;释迦文佛亦如是来,故名如来。如定光佛等智,知诸法如,从如中来,故名如来;释迦文佛亦如是来,故名如来。此二种如来中,此间说是佛如来。因解佛如来无所有,一切众生、一切法,皆如是亦无所有。无受及如来义,如先说。今当更略说:无受相如来相,皆空无所有,无受相、如相,无定性故,无如来。有人言:诸法实相有二种说:一者、诸法相毕竟空,是实;二者、有人言:毕竟空可示可说故非实,如涅槃相不可示不可说,是名为实。于此二事,毕竟空中如来不可得;破毕竟空,实相中如来亦不可得。毕竟空即是无受相,破毕竟空实相即是如。从此已下,广说二义。于五众乃至一切种智,如来不可得,如来不可得故,云何当有如来神力?如来不可得,如上说。是五众非如来,离五众非如来,五众不在如来中,如来不在五众中,如来亦不有五众。五众生灭无常、苦、空、无我相故,非是如来;若是如来者,如来亦应是生灭。

  复次,五众是五法,如来是一,云何五法作一?若五即是一,一亦应即是五。若尔者,世间法、出世间法,一切乱坏!如是种种因缘故,五众非如来。若离五众有如来者,如来应无见、无闻,无知、无识,亦不觉苦乐。所以者何?知觉等是五众法故。

  问曰:如来用眼耳、智慧等能知见者,有何咎?

  答曰:能见是眼,非是如来。若如来非见相用眼能见者,未取色时,云何知用是眼?亦可用耳见!

  问曰:如来用智慧分别能知,眼是能见,余不能见,是以用眼,不取余根!

  答曰:知亦如眼过,知是五众,非是如来。若用知知眼,复用何事能知此知?

  问曰:如来用知知眼,以眼知色,若欲知如来,以何得知?若以如来知如来,是则无穷!

  答曰:知相知中住。如来若知,即是知相,若是知相,则是无常,若无常者,则无后世!

  复次,离五众有如来者,如来应是常,如虚空相不应变异受苦受乐,亦应无缚无解,有如是等过罪。破异故,五众不在如来,如来不在五众,亦非如来有五众。

  问曰:应以五众因缘故有如来,若无五众,则无如来?

  答曰:若以五众因缘有如来者,则如来无自性,若无自性,何得从他性生?于五众中,五种求如来不可得,是故无如来。但以戏论故,说有如来;以断戏论故,无如来。如来是不生不灭法,云何当以戏论求于如来?若以戏论求如来者,则不见如来。若当都无如来,则堕邪见!是故若以有无戏论求如来,是则不然!如来相即是一切法相,一切法相即是如来;如来相即是毕竟空相,毕竟空相即是一切法相。

  问曰:此中何以但说二事,言五众如中无如来如,如来如中无五众如?

  答曰:此是略说。说二,则五事都摄。

  复次,二十种我见,虽一切凡夫人有,不能一时起。今是会中,惑此二事,以是故,但说二事。如五众,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五众法相,乃至一切种智法相,亦如是。五众如,即是法相。

  问曰:若如即是法相,何以重说?

  答曰:行者既到五众如,心惊,法相何以毕竟空无所有!是故说五众法相自尔。如人触火烧手,则无愠心,以其火相自尔故。若人执火烧之,则忿然而怒,以其执火烧故。如来五众如中,五众法相中,不合不散者,除五众如无如来,则是一相,所谓无相。所以者何?一法无合无散故,二法故有合有散。离五众法相,亦无合散。所以者何?离五众法相,如来不可得故。如来如法相,五众如法相,无二无别故;言离五众如、五众法相,亦不合不散;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能如是知诸法如法相,不合不散故,有是神力。当于何处求者,上来因佛神力说般若相,今直说云何求般若。论者说五众虚诳无常,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如幻如梦,般若波罗蜜是诸佛实智慧,云何于五众中求?譬如求重宝,必于大海宝山中求,不应在沟渎臭秽处求。离五众则无生无灭,无作无起,无有法相,是中云何可求?

  复次,五众般若波罗蜜,不一不异,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

  问曰:般若波罗蜜,是智慧心数法,故可应无色、无形、无对。五众中色众,云何当说无形、无对?

  答曰:圣人以慧眼观诸法平等皆空,一相,所谓无相;以是故,色众无形、无对。

  复次,凡夫人所见色非实,种种如先破。

  复次,有因缘,般若波罗蜜,不即是如凡夫人所见五众,破凡夫人所见五众故,即是般若波罗蜜,故言不离;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如相、法相相,如先说。

  【经】释提桓因语须菩提:“是摩诃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无量波罗蜜,无边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诸须陀洹、须陀洹果, 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乃至诸阿罗汉、阿罗汉果,诸辟支佛、辟支佛道,诸菩萨摩诃萨,皆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皆从是学成。”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是摩诃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无量波罗蜜,无边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从是中学成,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诸菩萨摩诃萨;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今得、当得。”

  【论】问曰:释提桓因是须陀洹人。云何能问深般若波罗蜜?

  答曰:如须菩提是具足阿罗汉,以利益菩萨,怜愍众生故,问菩萨所行事。释提桓因虽声闻人,是诸天主,有利智慧,怜愍众生故,问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复次,有人言:三千大千世界中,有百亿释提桓因。中阿含中说释提桓因得须陀洹者,异今释提桓因。今释提桓因是大菩萨,怜愍众生故,三种赞般若波罗蜜:所谓摩诃波罗蜜,无量波罗蜜,无边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诸圣道故。须菩提然释提桓因赞。而广解其赞言。以五众大故,般若波罗蜜大。五众大者,所谓三际不可得故。亦以无量无边故言大,破是无量无边五众,将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中,故言般若波罗蜜大;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无量者亦尔,但以虚空譬喻为异。有法虽大,不必无量,是故不得以空为喻。如须弥山,于诸山中虽大而有量,所谓八万四千由旬。无边者,以五众广大无量,故言无边;亦以五众有边则有始,有始则有终,即是无因无缘,堕断灭等种种过故。

  复次,五众,三世中不可得故,言无边。缘无边者,所谓一切法四缘:因缘,生一切有为法;次第缘,过去现在心心数法;缘缘、增上缘,一切法。是四种缘,一切处、一切时皆有故,说缘无边;缘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复次,缘无边者,四缘法虚诳无实,毕竟空故无边。

  复次,缘如、法性、实际、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如、法性、实际,是自然无为相故,无量无边。五众无边,是观力故,强作无边。

  复次,众生无边者,以众生多故;无量阿僧祇三世十方众生,无人能知数,故言无边。

  复次,是中说众生空故言无边,但强为作名。亦无所趣者,以众生无有定法可趣向故;如火定有所趣,而众生名,无实众生可趣。于汝意云何,般若波罗蜜中颇说实有众生不?不也!大德!若众生实无,云何有边?譬如诸佛是一切实语人中第一,于无量恒河沙劫寿说众生名字,是众生法不以说故有生有灭,何况余人颠倒虚诳少时说?生我心故,当有众生。是众生不以入般若波罗蜜中故言无,从本已来,常清净无所有,有无等戏论灭故。是以说众生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问曰:无边中何以故广说?而大及无量何以略说?

  答曰:以众生因缘故,一切凡夫起诸烦恼,于五众中作诸邪行,难破故是以广说。若破众生相,余一切易破。

返回目录

----------------------------------------------------------------------------------------------------------------

更多学诚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