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阿秋喇嘛传记·讲记: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七十四讲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9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阿秋喇嘛传记·讲记: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七十四讲

 

  蒋阳龙朵加参仁波切  著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七十四讲 2012年8月3日

  【前行要义】

  暂时之净相和究竟之净相之区分方法

  之前曾宣讲修行过程中所见之清净显现并非都是究竟之净相。在修直断和顿超时,会出现暂时的道验。尤其修顿超时,具足身要和气要修行,会显    现很多净相之道验,但这只是暂时之道验,并非为究竟净相之显现,这一点一定要分清楚。

  如何辨别道验与证悟呢?一是与具足道验的金刚道友相比较而断除增益;二是将自己修行过程中所起的道验呈报给上师,由上师来断定是否为证悟之清净净相,否则你自己无法断定两者之间的区别。

  修直断时所起现的道验有这样的:比如外在一切显现为微尘或者空性,感觉自己的身体也是微尘或者空性,会生起一切显现如虚空般的道验。这只是暂时的道验,不是究竟证悟之境界。

  比如说修顿超时,以三身坐式和三身看法,尤其具足身要和气要时,外在自然会显现佛像、明点、金刚链或文字等。这样的显现也是暂时的道验,并非是自现密严刹土之究竟清净之相。

  修顿超时,行走坐卧中会显现佛像、明点或金刚链,或者在梦中前往刹土、显现佛像或刹土,这样的显现也是暂时的道验,并非是究竟清净之显现。

  道验之暂时净相和证悟之究竟净相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何处?道验之暂时净相是无常的、有变化性的;证悟之究竟净相为究竟自现密严刹土,显现没有变化性。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还在于:究竟之净相没有贪执和耽著,暂时之净相有耽著之心。比如说我刚才宣讲修行直断时自身外境成为微尘或空性,或者修顿超显现佛像、明点、金刚链或文字等,心里会想:“这是无有的……”这就是耽著之心。

  此时所宣为究竟之净相,为究竟之自现密严刹土,此显现没有任何变化,大家要认识这一点。

  此等法义由何人所宣讲呢?此为喇嘛仁波切大恩者的根本上师之一法王如意宝所宣。

  所现净相之实相为自现密严刹土,这是由何人所宣讲呢?此由喇嘛仁波切上师之一年扎活佛所宣。此等法义记载在何处呢?此等法义记载于喇嘛仁波切传记。记录于喇嘛仁波切大恩者将所见之净相呈报给法王如意宝的章节中。

  在座的修行者必须通达道验与证悟之区别。尤其修顿超时,必须都要知道此两者之间的区别。

  在实修中一定会显现此等道验。如果未显现此等道验,一定是未能如理修行;如果实修,自然会显现此等道验。

  显现道验的时候,不要耽著和执著。所有具缘徒众一生修行就是为了自现自解脱密严刹土之净相,大家要知道这一重要性。

  【传记正文】

  密之义传 第二章 具缘弟子亲见净相

  今天所宣讲的传记内容为根庆尊者所见之净相。

  喇嘛仁波切有位不共上师为新龙江堆寺的年扎上师,年扎上师赐予喇嘛仁波切四心滴、成熟灌顶和解脱窍诀。根庆尊者为年扎上师的侄儿。根庆尊者依止喇嘛仁波切以后,在亚青禅院住了六年。现今根庆尊者没有居住在亚青,只是偶尔到亚青。

  根庆尊者说至尊喇嘛仁波切的恩德非常大。当他叔叔年扎活佛仁波切圆寂以后,他昼夜之间都处于忧伤之中。后来他把叔叔的法相供养给喇嘛仁波切,喇嘛仁波切对他说:“你现在到这里来。”从此以后他受到了喇嘛仁波切不同于他人的特别关怀。喇嘛仁波切不仅传授了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在传授六中阴教授时直指身之坛城。当他看到喇嘛仁波切身之坛城时,一刹那间喇嘛仁波切的身体变成了白色的光蕴身,头顶白光中呈现出西方三圣,眉间是莲华生大师。从喉间到脐间有一座白塔,闪耀着光芒,塔门里有众多忿怒尊。

  他见到这些殊胜之相以后,对喇嘛仁波切的加持生起定解,并生起了如实般的证悟,从此以后见喇嘛仁波切与佛陀无二无别。

  当他接受觉性妙力灌顶时,现量见到了喇嘛仁波切身之坛城,看到喇嘛仁波切的头顶放射出一弓见方的白黄红绿光。他将自己见到的净相呈报给喇嘛仁波切,喇嘛仁波切说:“我的梵顶上有大自在马头金刚五部,好像是这些吧。”如是根庆尊者蒙受了无量恩德。

  根庆尊者所见之显现为究竟之果实,因上师的大悲加持和弟子的信心及恭敬心而现量见到究竟之净相。必须要以上师的教言如理实修才能现量见到此究竟之净相,现证自现密严刹土。

  喇嘛仁波切不共传承之教言

  什么称之为上师的教言和窍诀呢?将八万四千法门或者九乘教派之精要聚集于一,此精华就称之为上师的教言和窍诀。

  聚集所有教法的精华之教言指的是什么呢?直指刹那之念的本面,这就是上师的教言和窍诀。八万四千法门、九乘佛法以及一切经续窍诀的种种修行之方便,都是为了认识和证悟此刹那之念的本面。但上师的教言和窍诀聚集所有教法之精要。此精要为:自心忆念上师的当下,外之显现的上师和能知上师之心此时无二无别,没有此时彼时之分,也无有任何戏论和执著,此本面中就称之为上师的教言和上师的窍诀,也称之为上师之不共传承。

  所有的受灌顶、修窍诀、观本尊、念心咒或者打坐等种种修行方便,都是为了未识本面者而能认识、未能证悟者而能证悟、未增上者而能增上。

  证悟心之本面唯有祈祷上师的大悲加持才能证悟。除此之外,仅仅观察修和安住修,则无法证悟。

  总之自己要反观自己,对今天所宣的法有何种认识和理解。

  若能如理如法地听闻此法,就能理解和认识此法为一切法之基、一切法之根本,也为轮涅道之基和根本。这就是上师的教言和窍诀之基础和根本,除此之外无有更殊胜的教言和窍决。

  轮回与涅槃、迷乱与清明、证悟与未证悟……都以有没有见到此本面中而做区分。

  这就是灌顶,这就是得到灌顶,这就是灌顶的义智慧。

  此法为见修行果之基,也是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之基,要认识此基。如果未能如理认识此基,仅仅口中宣说还有其他法可以修行的话,仅仅徒具道貌之相而已。

  总之,此基指的是什么?你们现在见到上师显现的当下和自己的心无法分开,此本面就称之为基。

  此本面现在能不能认识呢?当你忆念上师的当下,显现上师之形象,但并未遮止此念头,心能明了一切。你们能认识吗?

  虽然有些人说自己知道很多,但是未能认识此基,就能断定他所知道的不是真正的内心认知。

  以前喇嘛仁波切给藏族弟子讲法的时候,经常举这个例子:把大象放在家中,却要出门寻觅大象之足迹,是无法见到大象的足迹。同样的道理,不能认识忆念上师的刹那明了心之本面,仅仅认识和辨别其他很多境界,比如空的、有的、双运、无二或者种种显现,也是无法认识真正的本面。

  麦彭仁波切也如是所宣:未能认识自心刹那忆念上师的当下,只是谈论有无之种种戏论,只是枉加分别念而已。同样的道理,未能认识到忆念上师的当下与上师之显现无二无别之本面,纵修很多法的话,也是徒劳而已。

  当自心忆念上师刹那之无二本面中,根本没有上中下之根机区分,此本面之密意唯有上师的窍诀才能为你直指和印证,也才能令你见到心之本面。

  当你祈祷上师的时候,所祈祷上师之显现和自心无二无别,护持此本面之中,此时就称之为恭敬心和净信,也称之为加持,应如是奉行。

  喇嘛仁波切《呼唤上师》中也如是所宣:“遍满法界原始基位中,本来解脱法身普贤知,无作任运本性作祈请,无勤获证空性赐悉地。”

  “遍满法界原始基位中”——忆念上师的当下,根本没有区分此为上师之显现或者彼为忆念上师之心,此亦为心之本面。

  “本来解脱法身普贤知”——此时心之本面没有任何安立和造作。

  “无作任运本性作祈请”——此时上师与自心无二无别、无有任何改造,自然护持本面之中,此就是“无作任运本性作祈请”,于此本面做祈祷,就称之为信心和净信。

  “无勤获证空性赐悉地”——上师与自心本来相融之中,此时能执受本净空性,能赐予一切悉地和加持。

  以上所宣讲的这些法义就称之为上师的教言。

  大众应该认真铭记上师的教言,认真闻思修上师的教言,应依教奉行。

  以打坐而实修最为重要。在亚青有很多精通汉语的堪布和活佛,打坐中若出现问题,可以呈报给他们,请他们帮助断除疑惑。虽然我法务繁忙、时间不多,也可以到我这里来断除疑惑。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本传记现有汉译本若与大恩阿松上师传讲不同,请以上师传讲为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