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精进者得早成佛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精进者得早成佛

 

   日日都是时间在过,时时要护我们的心,将我们的心念一定要保护在我们的心灵道场,不要让我们的心四处流窜,还是要专心一念。

  《无量义经》道场的盛况,除了比丘与菩萨之外,还有那个国家所有的,从国王、大臣,一直到全国人民,都有共同的一念心,那就是追求佛法、大乘真理。所以,佛陀四十几年的讲经,一直到四十二年后,完全来做一个大变化。过去循循善诱,现在要真实舍方便;过去随机逗教,适应众人的根机,现在佛陀完全将要畅演本怀。

  前面我们说过了,这些比丘、罗汉,都已经得到真正解脱,那种的心境。接下来还有大庄严菩萨,就是大众中一位代表者。大庄严菩萨当然是大菩萨,他看啊看,大家都这么的宁静,心都已经归于一志,那就是追求真理,这种的心境。这样看来,是时候了,所以就领导当场菩萨众,有八万菩萨从坐而起,看大家定意具足,开始就要请法了。

  ⊙[与众中八万菩萨摩诃萨俱,从坐而起,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繞百千匝,烧散天华、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从于空中旋转来下。]《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这是在《无量义经》里,当然要有那种礼节,所以[头面礼足]。佛,一位,八万多人都在那里,加上了比丘,这么多人要如何礼足呢?是我们的心境,人人五体投地,就是内心要有那种敬重、恭敬的心,观想,好像佛就是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的头、我们的手,全都投触在地面上,手摸在佛足上面。这是一种观想,所以叫做[头面礼足],表示最敬礼。

  然后[繞百千匝,烧散天华、天香]。那时候礼足之后,大家的心会很欢喜,还是这样绕,可以绕佛,好像人人都有从佛的面前走过,这叫做绕佛。不管你是顶礼的虔诚,或者是绕佛的时候,人人都从佛的面前过去,如规、如矩、如法,这样在转*轮,这是表示恭敬的心。恭敬,那就是供养。恭敬供养,用什么来供养?[烧散天华、天香]。

  因为在印度那个地方,在旷野中树木较多,所以比较有很多的草,就有很多的蚊虫,可能是这样,所以就烧散,让它驱散掉很多的蚊虫,而且会发出香,草香的味道,很香。这是表示清净那个道场,让那个道场的气味散发出来,这是[天华、天香],在那个丛林里面,有一种很好的气氛在道场里面。

  [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从于空中旋转来下。]就是这样,抬头看,所有所有的供物都从天而降。这应该是要表示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乱坠的意思。

  ⊙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乱坠遍虚空。

  不只是人间在恭敬,在这六欲天里面,有物质的天人,都尽他们的欢喜、恭敬、虔诚的心来供养。这是在描述那个道场的庄严。

  比丘、菩萨、人间、天人,都是那么恭敬的心,共同在这个道场里在等待。是时机了,佛即将要说法。这是一个多么微妙的道场。其实说起来,这也是我们的心灵道场。我们也是很期待可以接触到佛法,佛法到底哪一句话能够触动我们的心,能够让我们终生奉行?佛入心、法入行,能够好好的让我们终生奉行,这也是人人心灵中的期待。

  这个时候,佛也看到时机了,是时候了,该说法,该说真实法,那就是佛陀心灵本怀的法。这是在《无量义经》描述着这段人的心境,将要与法接触的那种恭敬的心。

  《法华经》我们已经说到:[(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燃灯。][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着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

  我们要知道,有二万日月灯明佛,皆同一个名,同姓、同名,可见佛的精神理念不断地延续下去。二万也有次序,二万的第一位,二万的最后一位,这个过程中,精进的就是早成佛,愈精进的,那就是第一位、第二位……,看他的精进,所以[精进者得早成佛,懈怠者虽有成佛之日,亦迟劫数]。

  ⊙精进者得早成佛,懈怠者虽有成佛之日,亦迟劫数矣。

  精进的就早成佛,若较懈怠的就较慢。其实,这也是在告诉我们,人人心本具佛性,我们人人若是精进一点,我们内心的佛就早成。常常跟大家说,佛性人人具有。我们若能早日发见我们本具的佛性,这叫做明心见性。

  凡夫心就是无明,整个心镜都模糊了,所以我们必定要用功,要洗涤我们心灵的垢秽,贪、瞋、痴、慢、疑种种的烦恼垢秽,要从我们的内心将它扫除,清理得干干净净,这样叫做明心。明心,自然我们就见性,佛入我们的心。

  常常跟大家说,[以佛心为己心]。其实,佛心是我们原来的本具佛性,我们的本性佛若是浮现,所有一切万法真理都是在我们的心里,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说,精进得早成佛。我们若是精进的人,将我们的心,无明、烦恼赶快赶快去除,真正解脱。

  若是懈怠的呢?有啦,同样有成佛的日子,因为佛性人人本具,绝对有成佛之日,只是比较慢,所以[懈怠者虽有成佛之日,亦迟劫数]。[劫]就很长了。会比较慢,是慢多久呢?用[劫]来算。那(时间)就很长了。

  我们还是要赶快提醒自己、警惕自己,要赶快从内心清除无明,让我们能够早日[明心],让我们能够提早[见性],这样我们才真正能够解脱啊!

  在日月灯明佛的期间,经过了二万位日月灯明佛,到最后这位,成佛之后,有他的孩子也来出家。在这当中,他就传法给妙光菩萨。

  妙光(菩萨)就有八百弟子,八百弟子里面包括八王子,这就是表示法脉相传。八百弟子中也有懈怠的人,懈怠的人还是[当来],也能等到[当来],也会成佛。所以,前的佛与未来的佛,在八百弟子中也有这样的懈怠者。其实,在这八百弟子中,那位懈怠的人,就是现在在法华会上起来的启机者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真的有懈怠吗?其实,在过去古雷音王佛的时候就已经和释迦菩萨同世了,当时的古雷音王佛为这两尊菩萨前后授记成佛。他这样看看,虽然弥勒菩萨智慧具足了,但是众生缘还未具足。

  虽然有智慧,有智慧不一定很精进,真正的精进就要入人群中,真的去与人群结好人缘。有智慧还要有福,福就是众生的好缘,所以就要用这段很长的时间去结好众生缘。这众生缘结得真久,到现在释迦佛已经成佛之后,现在释迦佛才又为他授记,还是未来当来人间的佛。

  ⊙[八百弟子],明懈怠者犹待当来。前云八百弟子,正谓此处显弥勒是八百中之一人。

  他在妙光弟子中的时代,名字叫作求名。这名字与人的个性一样,就是爱好名利。我们的心若有名利,心就操烦多了,有一缺九,明明我就得很多了,好像还有缺一点点。这种的名利心常常都在心里,所以[是其名利劳役其心]。我们的心都被名利将我们驱役住,将我们拘束住,因为我们贪名,我们着利,所以有很多的事情,你应该要舍,你要付出,却是舍不得,就贪念多。

  所以,这个名利就是[劳役其心,分神耗志者]。他若是还有这个贪念,他无法立他的志愿,所以他会分神耗志,这个精神还是贪着在那个利欲里面。所以,求名菩萨就是有这样的毛病。

  ⊙号求名者,是其名利劳役其心,分神耗志者。

  所以,[求名]就是贪着利养。你要求名,就是为了要贪着利养,这个利养,利我也要,受人恭敬尊重我也要,每样我都要,这种贪着利养。出家了,还贪在要受人来供养,这样也是很辛苦,要真的能够脱离烦恼无明,也很困难——脱俗都困难了,何况是脱离烦恼呢?有了名闻利养这种心,他虽然现出家相,也还没有脱俗,同样要享受。像这样,很辛苦。

  ⊙求名贪着利养者,自于经义不能通利,故被号求名。

  所以[自于经义],你若是有贪着利养,对经典的意义无法通达。因为我们的心,每天、每天都在得失中,要如何才能得到很多人来供养我们,这种的心念,在外面云云无法收摄回来,对人间的人、事、物理,怎么能够通达呢?只是一直要奉承人,想要得到更多,没有想到我们应该要如何付出,人、事、物理中,我们要如何才能清楚。对人、事、物理都无法清楚了,何况说,经是道,这个经——道理,就无法很通彻了解。虽然很会诵经,但是经典里面的意思都不懂。

  各位菩萨,我们若是有这种求名、利养,在经义里面绝对无法通达。所以,我们若有这样的习气,我们要赶快去除,将我们的心,让它明心,让心明,回归我们的本性来。所以人人要时时多用心啊。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