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阿秋喇嘛传记·讲记: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四十六讲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9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阿秋喇嘛传记·讲记: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四十六讲

 

  蒋阳龙朵加参仁波切   著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四十六讲 2012年5月22日

  【前行要义】

  讲法、闻法及修法的方式都分为两种——动机和行为。闻法时应无颠倒地如理如法取舍动机和行为,如是奉行听闻今天所宣之法。

  闻法之动机为:愿尽虚空之际一切有情父母远离痛苦及痛苦之因,永具安乐及安乐之因,证得究竟佛的果位。以此菩提心摄受而听闻今天所宣之法。闻法时应坐于低处、身语意以恭敬心、信心和净观听闻上师宣法;眼睛应注视上师之法相,耳应聆听上师之法音,意应如理取舍法义;此为闻法之行为。实修打坐也应无误、无颠倒地如理如法取舍动机和行为。

  座间修行要点

  实修打坐必须具备是前行、正行和结行之要点。之前已经详细宣讲打坐之前行、正行和结行,今天所宣之法为座间修行要点。

  对初学者或次第修行者,结行回向发愿以后是否可以马上下座起身行走了呢?并非如此。回向发愿以后,不应该马上站起来行走,而是要反观自己。反观自己在此座之中的修行是否符合打坐之前立下的誓言。比如说身口意是否迷乱、是否具足第一个誓言;反观自己做没做到第二个誓言:哪怕自己身上的肉被冤敌一块一块地割去,也不放弃打坐;此时应反观自己在此坐中的修行,而不应该站起来马上行走。

  反观自己——调整心态

  如果在打坐当中,自己并没有具足誓言,身去走动、语仍然讲话、意被贪嗔痴外境所转而迷乱,自己在这一座并没有做好。此时自己要生起忏悔心,祈请根本上师赐予加持,加持自己在下一座当中能如理如法地具足誓言而打好坐。

  如果在打坐当中,自己没有违背打坐之初立下的誓言,身语意都没有迷乱。这些都说明此座的修行非常好,此时相续会生起欢喜心。这样的欢喜心是一种耽着和贪心,由此而生起傲慢心。此时应对治傲慢心:这些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这一座修行好是因为前世所积累的福报以及上师三宝加持所致,难道自己真的那么好吗?看看下一座能否还这么好?如是思维而对治耽著欢喜心而生起的傲慢心。

  如果在打坐当中,自己违背打坐之初立下的誓言,也不应该失去自信,也不应该怯懦产生放弃修法的想法。坚信自己下一座会做得比这一座更好,就算死也要做到。

  如是如理奉行以后,才可以起座,从事烧火、提水或者做饭等世间一切事务。

  反观自己——时时保管自心的重要性

  出座之后,不能认为自己已经出座了,任由贪嗔痴疑慢等妄念生起;比如眼看到外境也跟随外境散乱、耳朵也跟随外境漂动、意也任由妄念生起;或者身口意一起跟随外境迷乱,则无法修好下一座。

  出座以后行走坐卧当中,自己不应迷乱而要保管好自心。要觉察自己所作所为是与法相应之正法还是非法?是善还是恶?是所取之行为还是所断之行为?应反观自心并如理取舍,保管好自己的身语意。

  尤其对初学者和次第修行者而言,更要保管好这颗心。

  因为此时心刹那、刹那地变化着,很容易被这个外境所转,应以正知正念时时保管自心。否则,仅仅在口头上说自己是一个修行者,住在寂静之处能修成正法吗?这样是无法修成正法。自己听闻了很多法就能修成正法吗?也是无法修成正法。自己得到的法很多,能修成正法吗?同样也无法修成正法。

  今早我给藏族僧众讲法时也如是讲解:尤其作为初学者,他的心很容易跟随外境变化。比如说初学者的心倾向于正面,他的心就是善的;如果倾向于反面,他的心就是恶的。初学者的心很容易变化,所以应时时反观自己的心是善的、还是恶的,是非法的、还是正法的,时时反观自己非常关要。

  今早讲解的时候也做了同样的比喻:比如说讲法结束,每个人都要通过下面的楼梯。假设这个楼梯有二十个台阶,跨第一个台阶时的心念如何?跨第二个台阶、第三个台阶的心念又如何?比如说跨第一个台阶时,自己是一个修行者,此时的心为善念;但是跨第二个台阶的时候,自己的心念会变化,可能是非法的、不善心念。这个心刹那、刹那地变化,所以此时要时时反观自己,保管好自心非常关要。

  如果认为自己是修行者,自己表面上也在修法,自心刹那、刹那地变化;如果没有时常观察并保管自心的话,那么仅仅坐在那里,能称之为修法吗?并非称之为修法。能称之为是修行者吗?也并非是修行者。

  如果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清净的修行者,要时时观察自心,不管是恶的外境、还是善的外境,时常以正知正念摄持观察自心,如理奉行,才会成为真正的修行者。

  初学者保管自心尤为关要

  由于初学者无有见解、修行和行为,即便此时具备见解,遇到恶境的时候也无法对治。对于初学者,此时应保管好自心,以正知正念时时摄受自心非常关要。

  之前讲解闻法所取之行为的四想——自己作为病人想。作为病人,每天都会想今天病情怎样?刚开始的时候病情如何?中间病情如何发展?此时的疼痛如何?第二天下午疼痛会如何发展?第一天饮食状况如何?第二天又是怎么状况?第一天的体温和第二天的体温有如何变化……时时都要反观自己。

  不仅仅在一个小时当中反观自己,哪怕一分钟时间当中也要观察自己的病是好还是坏?自己能吃还是不能吃?自己会死亡还是有所好转?或者说自己的体温怎样变化……时时都得反观自己的病情。

  作为一个修行者应如同此比喻般的病人一样,时时反观自相续,自己的所作所与法相应还是相违?修行者本该如此。

  反观自己,才能做到真正的修行者

  修行者说简单也很简单,只要能够听闻佛法者,都可以称得上是修行者。说难也难,并非坐在寂静之处而不修行,就能称之为修行者。不要认为此次所宣之法简单易懂,没有什么可领悟的,轻易放弃、不去实践;这样轻视修法中基础的基础,未纳入心相续不如理奉行,那么这样的修行者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

  以前有这样一则公案:阿格瑞波是喇嘛仁波切的道友。以前喇嘛仁波切给他的侄儿们传窍诀,他的侄儿们在行住坐卧当中跳跳蹦蹦,没有以正知正念摄持,此时阿格瑞波看到并喝斥他们:“你们怎么是这样的呢?!以前昌根阿瑞活佛传窍诀的时候,总是说:‘你们有心病!’此心病不是指身上痛苦的心病,而是指在行住坐卧当中,如同病人时刻观察自己病情般,时时以正知正念摄持自相续、身语意三门调柔。”因侄儿们未能如是奉行之故,阿格瑞波尊者喝斥他们。

  喇嘛仁波切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名叫阿波的老觉姆,她说:“这个修行者是不是具备真正的证悟见解?是不是真正的修行者?只要看看他外在的行住坐卧,就能知道他有没有证悟!”

  如果自相续没有被正知正念摄受、并未保管好自心的话,蹦蹦跳跳、唱歌跳舞、绮语等等不如法的行为自然都显现出来,修行者的行为跟凡夫的行为就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能保管好自心、自相续能被正知正念摄受,此修行者如同一个病人般、身语意都会调柔,自然没有蹦蹦跳跳、唱歌跳舞、绮语等等不如法的行为。如是观照自相续并如理奉行。

  同样的道理,今天听闻上师讲法回去的时候,如果能保管好自心、且被正知正念摄持摄受的话,自然不会东张西望,也不会有什么妄言,也不会想说话,身语意处在一种调柔的状态之中。

  反之,如果没能保管好自心、未能被正知正念摄受的话,自己就会东张西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切都很多;自己口中的绮语、妄语也非常多;回去打坐以后,刚才所见的、所听的种种显现自然出现在心头,这一座的修行质量自然无法保证。所以说时常保管自相续非常关要。

  对初学者而言,心相续非常容易变化,也非常容易被外境所转。因此要一直保管这个心直到不被外境所转,一定要如是如理奉行。

  同样的道理,以前的传承祖师为何要依止山洞、岩洞等寂静之处而修行?因为其他地方外境恶劣,心相续也会随着外境而变化。为了消除被外境束缚自相续的恶缘而依止山洞、岩洞等寂静之处修持,原因就在此处。

  同样的道理,比如一个野兽受伤以后,它自然会远离所有的野兽。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它跟众多的野兽在一起,其他野兽可能会碰到它的伤口,会受伤得更厉害,因此它会远离其他的野兽。

  与此比喻相同,往昔的成就者依止岩洞、山洞等寂静之处而修行的原因就在于: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心相续容易变化,如果没有离开这样的恶境的话,跟凡夫没有任何区别。所以依止寂静之处而修行原因就在此处。

  初学者的心非常容易变化、非常容易被外境所转。

  比如说当你接触贪心很重的一种外境或恶友,那么你的相续自然会生起贪心;同样的,你去接触嗔心和痴心很重的一种外境或恶友,那么你的相续自然也会被嗔心和痴心所缚。如果你去接触具备菩提心的一位善友,那么你的相续自然会生起菩提心。

  所以,为什么说初学者要依止善友、断除恶境的原因就在此处。

  总之,一个修行者想真正修一个清净之正法,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必须要时时以正知正念摄受自心、反观自心;否则无法成为真正的修行者。

  反观自己,才能生起惭愧之心

  希望大家不要认为阿松活佛今天宣讲过了就轻易放弃,应时时以正知正念摄受自相续,并时常都要依教奉行。

  大家现在都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修行者。但真实反观自心的话,自己的所作所为说明你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表面看上去虽然穿着出家衣服住在寂静之处,而心之所作所为根本不如法。反观之下,会生起羞愧之心,在三宝诸佛菩萨面前会生起畏惧之心,自相续根本表里不如一。你会为此而痛苦、哀嚎,用手拍打自己的胸口。

  修行之初无法做到时时反观自心,需要时时串习。经常不断地串习,自相续与法会越来越相融、越来越相应,修法也会越来越步入正道,所作所为也会越来越与法相应而相融。

  心乃诸法源

  做到这一切的关键取决于自心。轮回也取决于心,涅槃也取决于此心。心最重要,所以要时时保管好自心。

  漂泊轮回的根本是什么?源于此心。现在遭受痛苦的根本之因是什么?也源于此心。证得涅槃之果位靠的是什么?也是以这个心来证得。同样的道理,也唯有依靠此心才能得到证得安乐之果。所以说心最关要。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柱子有心吗?能造恶吗?能造善吗?柱子会有痛苦吗?会有安乐吗?

  我们的身能造善吗?能痛苦吗?能安乐吗?可以的,因为身中有心。

  所以心最重要,保管好自心,才能称之为是真正的修行者。

  自己要想成为一个具备清净的意乐、真正的修行者,应时常保管好自己的心;否则自己欺骗自己的话,没有任何办法度化你。

  【传记正文】

  不共内传第二章所见唯一清净境相

  当时喇嘛仁波切的弟子们去转绕神山的时候,喇嘛仁波切随念莲师嘱托护法般写下如下偈颂嘱托护法:

  吽舍!

  吉祥桑耶青浦不变殿,大阿阇黎莲华生大师

  为遣藏康无明黑暗时,大比丘者南卡酿波等,

  殊胜化身王臣二十五,灌顶授记窍诀绍圣托,

  获胜成就自在利生事,令法昌盛众生得安乐,

  于诸未来无怙浊世众,如同于子护念亲教敕,

  如今我与传承弟子众,大悲胜愿仍未消失间,

  迅速于此持教诸士夫,觉受证悟增如上弦月,

  为利生者消除诸障碍,为如法修行者成助伴,

  汝之密主矣嘎扎则与,祥怙具善单坚士夫等,

  于护教护法众猛咒已,誓愿摄一交付护教事,

  各各别别依所自承诺,令法广宏大德久住世,

  作令群生获得安乐事,汝之大悲若不速观照,

  藏康猴孩无怙谁护念?外敌野蛮毁灭外相法,

  毁誓之徒坏灭内教证,口说如法散逸行非法,

  与佛教法背道之所行,祈愿方便转变为助伴,

  总之于诸心爱之弟子,祈请刹那亦勿远离之,

  护持助伴遣除中断障,成办自他二利之事业。

  此为爱子们转绕圣山时,以这些愚钝的话,向莲华生上师和护法们嘱托事业,卓米华杰意西的游舞化身蒋阳龙多加参,自称乞丐者写就。

  接着喇嘛仁波切为弟子写下了见修行果转为道用的教言,如偈颂云:

  是非离意决定为见解,不散远离妄念之修护,

  无有善恶取舍行为作,证果远离希虑意决定,

  总之护持法性本脱性,当作超彼一切之决断。

  自心证悟上师时,即知境心乃一味,

  彼时现有诸器情,除此上师余外无,

  如是不知利益微,若知二执希虑灭,

  与胜上师乃无别,说为殊胜之悉地,

  百要关钥即是彼,向爱子们如是言,

  实无见地说大话,当知没有甚用处,

  以慈爱念失口言,如是所说汝去行。

  此为持明成就者所慈护,赐予深诀之爱子、受持三藏的士夫、令佛教如白昼的明灯、浊世群生的皈怙、慈念胜劣的守护者、诸智慧空行之所护、守誓护法们之所护持、五毒如火炽燃的流浪僧所写。

  此时所宣的具足见修行果的偈颂非常殊胜,最好能背下来。若做不到,随文思意如是理解非常重要。

  此偈颂词句虽然很少,但决定修行者的修行能否圆满。如果能背诵下来并铭记于心的话,可作为一生中奉行的教言修行。

  偈颂解释如下:

  大圆满之见解是什么?远离是非、远离思维造作,如是能够断定为见解;执受远离是非、意识之见解并且行走坐卧中不散乱地护持,此为修行;在不散乱、远离妄念护持之中,此时无有善恶之取舍为行为;执受这样的见解以外、没有任何的果位可以得到、已经远离对果位希求之心,如是断定而护持,称之为果位。

  总之,见修行果在执受本来自解脱之外,此外再没有见修行果;断定见修行果都蕴含在所证悟的见解和法性当中,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的见修行果,如是抉择;见修行果都断定为觉性、除此之外没有护持;一切显现除了自心上师以外,其他任何没有的,证悟这样的上师。总之,一切经续窍诀、大圆满基道果、今生来世及中阴之百要关钥为这个殊胜窍诀,因殊胜之故把这个窍诀呈给爱子们。

  “是非离意决定为见解”,此见解是如何远离是非意识?要以实修来体会和证悟此见解。“不散远离妄念之修护”,什么为散乱?什么是不散乱?也要以实修打坐来区分。

  仅仅在口头上谈论大圆满之见解的是非、有无、一异、双运等,对于证悟大圆满见解没有任何意义。想要认识并证悟大圆满之见解—— “是非离意决定为见解”,唯有依止寂静之处,以观察修、安住修和祈祷上师交替去打坐实修才能够证悟此见解。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本传记现有汉译本若与大恩阿松上师传讲不同,请以上师传讲为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