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观辉: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五章 造业之源如来藏之一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1日
来源:   作者:观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观辉: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五章 造业之源如来藏之一

 

  第五章 造业之源如来藏之一

  本章有三节 一 如来藏能遍兴造一切趣生 二 如来藏不离不转如来藏无我 第三节 如来藏唯佛及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

  一 如来藏能遍兴造一切趣生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

  白话解

  大慧菩萨请佛开示:世尊!还请世尊为我们解说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的生灭现象。

  经文

  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槃。

  白话解

  这生灭现象无我,究竟它是从何而生,如何生,又如何灭?愚夫陷入生灭二边,不能灭尽烦恼苦,不识涅槃真实义。

  经文

  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好啊!好好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我给你说。

  大慧说:我用心听着。

  经文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如来藏是生起一切善业和不善业的根源,一切善不善业都能由如来藏兴造出来。这如来藏好像耍幻术的艺人,出乎常人意料之外变幻出种种形像。心中的前尘影事、五受根的活动跟如来藏和合,便有诸般景象生出来。愚夫外道不识如来藏,便臆造出虚妄的胜妙、自在天等作者

  经文

  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

  白话解

  由长期虚伪习气熏习成的妄识种子,称为识藏。无明,就住在识藏里。第七识与十二因缘的无明结合,执着藏识中的种子为其相分,便像风吹大海水一样,掀起识浪,虚妄的识相生生不断。

  经文

  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

  白话解

  若远离这些变幻无常的识相,远离对人我、法我的执着,离有性无性二边见,便到了自性无垢,毕竟清净的境界。

  经文

  其余诸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

  白话解

  八种识相中,除藏识外,末那识(意)、意识、与及前五识都有生有灭。愚夫不了解自己心中所现影像的实相,执着言说的名词和眼前的虚妄影像,把虚妄当成真实,妄想不断。贪受眼前乐,酿造未来苦,终不脱苦乐,不能获得解脱。

  经文

  名相诸缠,贪生生贪。

  白话解

  受言说名词和虚妄影像缚缠的修行者,因贪而有幻相生,因有生而贪着。

  经文

  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余自心妄想,不知苦乐,入灭受想正受第四禅。

  白话解

  若因若攀缘,始终不离生灭相。当声闻、缘觉修习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寂灭,再不摄受声、色、香、味、触、法六尘,前六识不生,已离苦受、乐受,就说是进入灭受想正受的第四禅境界。

  经文

  善真谛解脱,修行者作解脱想。

  白话解

  这时,把握了苦、集、灭、道四谛,但还未断因余习烦恼生起的妄想,他们以此为解脱,其实未得真正解脱。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