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本觉之5 「自性」通「法性」与「法性」通「自性」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8日
来源:   作者:梁乃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本觉之5 「自性」通「法性」与「法性」通「自性」

   之前,我教大家的修行的程序是:先悟「自性」,才能悟「法性」,然后,才能再将「自性」与「法性」打成一片,因为「摄心」一直「摄」下去,「摄」到后来,到「底」之后,又会出来向外。我会那样教大家,因为那是我所走过的路,是亲自求证过的。

  而另一条相反的路:从「法性」走向「自性」,事实上我也走通了,只是我没有注意到。这个部份我主要是做「舌根」而皈元的。当我在修「舌根」时,主要是向「外」的,是向「外」而成功的。

  当我看到莲师那一段时,才警觉到,祂是从「法性」走到「自性」的!其实,以前我因探究「时间」,而首次领悟到《金刚经》的「是名」状态,也是这样的方向,只是我没注意到是这种情况。

  从「法性」走向「自性」而成功的,很容易会在某些地方掉进「相」的泥淖──落入神通境界里出不来。我知道很多人都掉入了那个状况,他们虽然有弄通的经验,但并不是每一样都弄通,所以,在那些还不通的地方,就沈迷于追求神通而不自知。

  我觉得那是很危险的事──当人沈迷于追求境界时,很容易落入「五蕴魔境」中。

  为了使修行人避免掉入那样的状况,我觉得区别什么是「魔境」,什么是「正道」,是非常重要的事。也因此我觉得要走「摄心」这条路,才是最安全的。这个教法,其实是在遭遇了很多的问题之后,经过一番检讨,才整理出来的。

  可是,这样的做法又产生了另一个缺点:当什么境界、什么神通都没有时,修行之路就变得单调而无味了。是很安全,可是满无聊的。

  这些都是要走的过程!如果对「自性」没有十分正确而有深度的把握,就进入了神通境界,或者「向外驰求」而进入「法性」层次,是很容易发生问题的。如果,已经有功夫了,再进去,就会没事。

  所以,我还是觉得,我原来所教的那个程序:先悟「自性」,再悟「法性」,然后再将「自性」与「法性」打成一片。——是比较好的。(摘录整理自2006年8月7日共修)(忆玫、满妹整理)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