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唐密>>正文内容

唐密祖师:唐密传承三祖金刚智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9日
来源:   作者:真圆阿阇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唐密祖师:唐密传承三祖金刚智

   三祖金刚智

  金刚智,梵名跋日罗菩提,跋日罗华译金刚,菩提华译智慧。十岁时出家那烂陀,向寂静智大师学《声明论》,十五岁时,往西天竺学法称的“因明”论,后回那烂陀寺,二十岁时受具足戒,后学大小乘律、论,前后共六年。二十八岁时前往迦毗罗卫城从胜贤论师学《瑜珈师地论》、《唯识论》、《辩中边论》。三十一岁的时候,去南天竺(印度),拜谒并承事龙智阿奢黎,经七年受学金刚顶瑜伽经,及毗卢遮那总持陀罗尼法门,通达诸大乘经典,并五明论,受五部灌顶诸佛秘密之藏,兼解世间著论,尤其擅长秘术,亦精通粉绘图饰。

  据传每到饭食时刻,饭菜从天而降。金刚萨埵,常现身于前。某日,观音菩萨应现而对金刚智言: “你所学已经成就,应该去东土大唐,那里有文殊菩萨住持,可去拜谒。且你与大唐缘分深厚,速去那里传授如来密教,上报下化济度有情。”于是金刚智承蒙观音菩萨圣告,携带大量梵文经典和法器经师子国,乘波斯商船,至室利佛逝国(今印尼苏门荅腊)等二十多国,至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七一九年)携弟子不空到达广州。金刚智到广州,唐玄宗曾派专使远迎,次年到洛阳,后又到长安。沿途所住之寺,必建曼陀罗道场,广度僧众。起初住在慈恩寺,后移住荐福寺。当时正好唐开元七年(公元七一九年暨佛灭度后,经千六百十九年,金刚界大法,始来汉土)。

  金刚智祖师刚来到盛唐古都长安,所有活动全部由有关官吏奏闻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于是,玄宗下旨安排好金刚智法师的衣食住行。随金刚智祖师入唐的还有不空三藏,不空和一行禅师当年就跟着这位著名印度高僧学习。于是金刚智正式开始了其来华之事业——弘扬密教,很快依法作成秘教曼陀罗,时无论僧俗见曼陀罗者皆感灵瑞。沙门一行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他非常钦慕金刚智祖师的秘法,得空就咨请金刚智,和尚也不厌其烦一一阐释,他观察一行品性皆优、睿智脱俗,不久便为一行立坛灌顶传授金刚顶瑜伽大法(唐朝密法灌顶正是由于一行接受灌顶而开始)。

  开元八年(公元七二〇年)金刚智随唐玄宗来到东京洛阳,时洛阳亢旱,他受玄宗所请,绘制“七俱胝菩萨像”,祈雨修法,祈雨顺利,隶庶钦敬。

  一行禅师从金刚智祖师获得灌顶,敬受此法,请和尚翻译流通以利华夏苍生。于是公元七二三年即开元十一年,金刚智受皇帝诏命住持长安资圣寺,在一行等人协助下开示了译经活动。于此,先后翻译了翻译《瑜伽念诵法》四卷、《七俱胝经》等。

  公元七二七年(开元十五年),正月初八,一行禅师完成《大衍历》。同年十月初八入灭,时年仅四十五岁。哀哉,真人入寂何其速矣!

  公元七三零年(开元十八年),金刚智迁移到了长安大荐福寺继续译经事业。于此,他译出《曼殊师利五字心》及《观自在瑜伽法要》。所以至今教史铭记“秘教流传,寔斯人矣”。

  又一年亢旱连续好几个月,庄稼眼看收获无望,大臣将此危情请奏玄宗,于是皇帝也心生焦虑,即令和尚祈雨。金刚智和尚于大荐福寺廊下结起修法密坛,结印密诵真言,不一会从坛中出现了一只龙头,金刚智和尚伸手捉住龙头并似嘱咐密言,须臾放开龙头,只见那条龙突然穿越廊宇腾空而去,不久雷电轰鸣大地震动,乌云翻滚大雨倾盆。如此连续数日,皇帝见大雨不断又担心造成洪灾于是下令和尚止雨。金刚智祖师复依密法结印诵咒,大雨很快停止。在长安所翻译全部经典,共计十一卷,全部载入了《开元释教录》及《贞元新定释教录》中。这些经典此后流行于世,种种灵验,历史记载很多。

  到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又译出密教经典仪轨等二十一部二十四卷。

  公元七四一年(开元二九年),八月十五,金刚智于洛阳广福寺入灭,世寿七十一嵗。九月初五奉旨葬于洛阳龙门。

  公元七四三年(天寳二年),二月二十七,金刚智舍利塔于龙门奉先寺西岗建成。同年不空出行锡金(锡龙)和印度。

  翻阅历史,我们再次感受一下金刚智祖师殊胜功行。

  《神僧传》卷七记载:

  释跋日罗菩提,翻译为华语就是金刚智。金刚智祖师祖籍为南印度摩赖耶国人。幼时神敏,每日可以背诵数万字经籍。只要看过,便铭记于心而终身不忘。十六岁的时候开始接触佛法并深刻体悟,于是决定削发出家,跟随当时印度著名高僧龙智菩萨学习并遍游古印度大地。

  此后金刚智于唐开元年间泛舟越南海到达广州府,从广州到达长安。翌年(开元八年)随玄宗皇帝至洛阳,正当年从正月到五月,天气干旱,庄稼苗木枯萎。当地庶民求神问卦祷告山川河流、祈祷于城隍、祠堂依然无效,滴雨未滴。于是玄宗下诏命金刚智祈雨,于是三藏依法布坛结界,亲自绘制七俱胝菩萨像,修七俱胝菩萨不空金刚钩法,立下时间并言明修法开光几日内将会有雨。皇帝便敕一行禅师跟随三藏金刚智侍侯观察,到了第七天,依然艳阳高照无由丝毫云翳,然而修法至午后,开了七俱胝菩萨像眉眼之光,随后西北风狂作飞瓦拔树,顷刻间乌云铺天盖地,大雨如注,远近隶庶无不惊叹。就在金刚智三藏结坛的地方,屋顶也被大雨狂风击穿,洪流倾注道场。当时洛阳京师纷纷传言,金刚智三藏在修法的时候捉了一条龙,随后放龙飞出屋顶而没于天际,随后去结坛处参观拜谒的信众络绎不绝日日成千上万人。

  玄宗的第二十五公主甚得宠爱,然不幸的是公主久病不愈,便从皇宫搬到咸宜外馆居住,算来公主闭目不语已经快一个月了。玄宗非常着急,也估计到公主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命令金刚智三藏为公主传授戒法(临终作法之一)。金刚智祖师来到公主居住的咸宜外馆,从馆中选了两个七岁童女,用白丝绢缠缚面孔并令躺卧在地上,然后招呼牛仙童写了一纸密敕并于别处焚烧。金刚智三藏持念咒语作法以不思议神力令两童女冥冥中背诵得一字不差,然后三藏智入禅定三摩地令二童女持密勅到达冥宫琰摩王府。一顿饭的功夫,琰摩王遣令公主已经过世的保姆刘氏护送公主魂魄返回阳间。随着两童女醒来,公主也奇迹般地从病榻上坐起,言谈与无疾时日无别。玄宗闻奏惊喜异常,连侍侯也没有带就骑马赶往咸宜外馆,看见钟爱的公主醒转唏嘘短叹。然却听到公主告言: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不可改变,今天琰摩王让女儿回来跟父皇告别。公主清醒后约半日便溘然长逝。这件事情使得玄宗更加钦重金刚智三藏。当时的玄宗宠妃武贵妃贵重六宫,其人非常喜欢珍宝古玩,金刚智祖师见其面相乃夭折之数,于是直接或者间接规劝武贵妃发心铸造金刚延命普贤菩萨像,同时也奉劝河东郡王嘱咐其于毘卢遮那塔中绘制佛像。三藏金刚智私下对门人说道这两个人皆寿命不长,果然没过几个月应验。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七四一年),金刚智在洛阳广福寺。有一天对门人说:“本月月圆时分我将行化。”到八月十五这天,金刚智三藏在广福寺礼毗卢遮那佛,旋绕佛像七圈,然后回到寮居,便焚香发愿,并庄重顶戴梵夹并新译教法,一一付嘱弟子后,寂然入灭。

  《宋高僧传》卷一也有大约完全相同的记载:

  唐洛阳广福寺金刚智传——释跋日罗菩提,翻译为汉文就是金刚智。他是南印度摩赖耶国人也,名字如果意译就是光明。摩赖耶国近该国的观音宫殿补陀落伽山(浙江有普陀山,西藏的布达拉宫也是)。金刚智的父亲为婆罗门,擅长五明论,是当时建支王的师傅。金刚智五、六岁的时候就能每天背诵上万言经论,只要过目就终身不忘。十六岁开悟佛理,于是对当时印度佛教以外的尼揵子诸外道论述不再有丝毫兴趣,并削发出家,这些都是宿劫种植的善根成熟缘故。后来跟随当时的师父去到中印度那烂陀寺,于那里勤学修多罗(经)阿毘达磨(论)等,然后遍学十八部律。后来又去西印度学小乘佛教诸论及修学瑜伽三密陀罗尼门(从师龙智菩萨),十余时间完全精通了经律论三藏。接下来游历游师子国、登楞伽山、东行佛誓、裸人等二十余国,听说中土大唐佛法崇盛,于是泛舟南海往巨唐而来,由于海上灾难重重,所携带经典也因海难很多被投入海里,历经千辛万苦好几年时间才来到大唐疆土。唐玄宗开元七年(己未岁)到达广州府,玄宗下敕迎接到了慈恩寺,不久又搬迁到荐福寺。只要金刚智三藏住持过的寺庙,他都会建立大漫荼罗灌顶道场,以便接引四众。据说当时有名的大智禅师和大慧禅师、不空三藏都随从金刚智三藏作为执礼弟子。开元八年随玄宗来到洛阳,当年自正月到五月干旱严重,庄稼苗木枯萎。当地庶民求神问卦祷告山川河流、祈祷于城隍、祠堂依然无效,滴雨未滴。于是玄宗下诏命金刚智祈雨,于是三藏依法布坛结界,亲自绘制七俱胝菩萨像,修七俱胝菩萨不空金刚钩法,立下时间并言明修法开光几日内将会有雨。皇帝便敕一行禅师跟随三藏金刚智侍侯观察,到了第七天,依然艳阳高照无由丝毫云翳,然而修法至午后,开了七俱胝菩萨像眉眼之光,随后西北风狂作飞瓦拔树,顷刻间乌云铺天盖地,大雨如注,远近隶庶无不惊叹。就在金刚智三藏结坛的地方,屋顶也被大雨狂风击穿,洪流倾注道场。当时洛阳京师纷纷传言,金刚智三藏在修法的时候捉了一条龙,随后放龙飞出屋顶而没于天际,随后去结坛处参观拜谒的信众络绎不绝日日成千上万人。这就是密法坛城的不可思议神验。

  当时玄宗崇尚道家炼丹长生仙升之术并不十分重视佛教,所以有关皇家行政部门就颁布条例遣令外国蕃僧归其本国。这个条例实施一段时间后,侍者就说给了三藏金刚智这件事,三藏回答我是印度僧侣并非蕃胡,这个条例跟我无关,我也不会离开大唐。可是没有几天有传言说金刚智三藏将于雁门辞别大唐,玄宗闻讯十分紧张,立即写手诏劝留。

  玄宗的第二十五公主甚得宠爱,然不幸的是公主久病不愈,便从皇宫搬到咸宜外馆居住,算来公主闭目不语已经快一个月了。玄宗非常着急,也估计到公主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命令金刚智三藏为公主传授戒法(临终作法之一)。金刚智祖师来到公主居住的咸宜外馆,从馆中选了两个七岁童女,用白丝绢缠缚面孔并令躺卧在地上,然后招呼牛仙童写了一纸密敕并于别处焚烧。金刚智三藏持念咒语作法以不思议神力令两童女冥冥中背诵得一字不差,然后三藏智入禅定三摩地令二童女持密勅到达冥宫琰摩王府。一顿饭的功夫,琰摩王遣令公主已经过世的保姆刘氏护送公主魂魄返回阳间。随着两童女醒来,公主也奇迹般地从病榻上坐起,言谈与无疾时日无别。玄宗闻奏惊喜异常,连侍侯也没有带就骑马赶往咸宜外馆,看见钟爱的公主醒转唏嘘短叹。然却听到公主告言: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不可改变,今天琰摩王让女儿回来跟父皇告别。公主清醒后约半日便溘然长逝。这件事情使得玄宗更加钦重金刚智三藏。当时的玄宗宠妃武贵妃贵重六宫,其人非常喜欢珍宝古玩,金刚智祖师见其面相乃夭折之数,于是直接或者间接规劝武贵妃发心铸造金刚延命普贤菩萨像,同时也奉劝河东郡王嘱咐其于毘卢遮那塔中绘制佛像。三藏金刚智私下对门人说道这两个人皆寿命不长,果然没过几个月应验。

  金刚智三藏此类预言颇多,且几乎全部应验。就密教教理精通,事相周备灵验,无论他人请教经律论三藏、密法还是其它知识,皆能获得详尽细致回答。如果有人登门来访,三藏观其面一次便永不忘却。无论言说还是沉默均威仪具足,即便喜、怒,遭遇顺境、逆缘都喜怒不着于色,所以来拜谒的隶庶都觉得大师高深莫测而心悦诚服。

  自唐开元七年刚到广东番禺,此后来到京都,从未间断演敷密教。三藏所建漫荼罗皆严格依法制成,普显灵瑞。著名的唐代天文学家沙门一行禅师崇尚金刚智三藏所宣讲的真言密教,多次就疑问向三藏咨询,而金刚智则毫无遗漏一一教授。从一行禅师入坛接受灌顶后,便严格遵守密教法戒,深明此教将大利天下苍生,故珍重请求金刚智三藏翻译流通。

  开元十一年奉勅于长安资圣寺翻出瑜伽念诵法二卷和七俱胝陀罗尼二卷,同时东印度婆罗门大首领直中书伊舍罗译介梵汉,嵩岳沙门温古笔录整理。开元十八年金刚智三藏又于大荐福寺翻译出曼殊室利五字心陀罗尼、观自在瑜伽法要各一卷,由沙门智藏译介梵汉,一行禅师笔录受删缀成华章。后来看到旧随求本中有阙章句,遂添加满足,成为完整的遂求本。

  金刚智三藏所翻译总持(咒语)、印契,受持之必得法验,这也是密教流行当时最为盛行的原因。长安和洛阳两京受学密法檀信非常之多,有出家僧尼也有在家居士。

  开元二十八年秋八月上旬,金刚智三藏时在洛阳广福寺,对其门下弟子说,本月月圆之时,我将入灭。八月十五日,遂拜礼毘卢遮那佛,然后旋绕佛像七匝,回到自己居住的院子,焚香发愿,一一顶戴梵夹经籍,并将新近翻译法教咐嘱弟子,完毕,溘然与世长辞。寿七十一岁,僧腊五十一。当年的十一月七日,安葬于龙门南伊川右面土岗,并为之建立灵塔旌幢。

  由于传教弟子不空三藏向皇帝奏请,遂封金刚智祖师谥号为国师。俗家灌顶弟子中书侍郎杜鸿渐居士,经常皈礼侍奉金刚智三藏,于是撰写碑文,以纪念国师功德。

  五部漫荼罗密法,如果要摄、取神鬼物事必然需要童男处女,同时祛病除灾也非常容易。可惜近世之人不解五部密意仅用来图谋身口之利,所以很少征验。都是时势因缘使然,可悲如来醍醐正法流落到如此肤浅境地!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三记载“八月壬申朔。三藏金刚智告其徒曰。白月圆时吾逝矣。至时遶毘卢像顶梵夹退归寝室跏趺而逝。赐谥灌顶国师。敕中书杜鸿渐撰纪德碑。智西域人。本王种。出家从龙智阿阇黎传密教及来东土初达南海。广州节度闻于朝。有旨驿驰赴阙入见。帝大悦。馆于大慈恩寺。未几夏旱。诏智祈雨智结坛图七俱胝像。约开眸即雨。阅三日像果开眸。有物自坛布云弥空。斯须而雨。帝特降诏褒美。明年辞游雁门不允。遂迁荐福寺。为人语默兴居容止凝粹。喜愠不形于色。见者莫测其涯。所至必结灌顶道场。弟子不空传其教。初不空事智。智授以梵本悉昙章及声明论。不逾旬而诵之。智奇其骏。引入金刚道场。以掷花验之。智以为胜己。不空因求瑜伽五部。智未之许。不空拟入天竺求之。智一夕梦京城佛像皆东行。及寤以诘不空。空启以西游意。智曰。汝有授道之资。吾何靳哉。即授以五部及毘卢遮那经苏悉轨范。及智没不空奉遗教游天竺增广其学。”

  《释氏稽古略》卷三“金刚智。籍洛阳广福寺。梵名跋日罗菩提。此云金刚智。天竺南印度摩赖耶国人也。父婆罗门善五明为建支王师。智生数岁。日诵万言。年十五开悟佛理。遂出家随师中印度那兰陀寺学阿毘达磨等。洎登坛法律听十八部律。又诣西印度学小乘诸论。十余年全通经律论三藏。闻支那(此东土时事也)佛法崇盛。乃泛舶而来。开元七年达于广府。次年至京。敕迎舍大慈恩寺广弘秘密。建曼荼罗法。寻徙荐福寺。大智(道也)氤大慧(一行也)二禅师。不空三藏皆师事之。智所译经一行多预焉。一行尝禀其坛法仪制。开元二十年八月十五日于洛阳广福寺命门人曰。白月圆时吾当去矣。遂礼毘卢遮那佛旋遶七匝。退归本院焚香发愿。顶戴梵夹并新译教法付嘱讫。寂然而化。寿七十一。腊五十一。十一月七日葬龙门南伊川之右。弟子不空奏。奉敕谥灌顶国师。敕中书侍郎杜鸿渐撰纪德碑。”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