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三、佛教进取观的现代意义 增上科学,回归正法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3日
来源:   作者:张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三、佛教进取观的现代意义 增上科学,回归正法

 

  增上科学,回归正法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但是如果人们不知道它的局限和副作用而随意滥用,它也可以毁灭人类。一百多年来。人类在所谓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巨大,与此同时,自然界也在日益

  增大报复人类的力度,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能源危机、食品短缺等诸多难题,也正在日益困扰人类。这是 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人类将地球和大自然作为征服对象,破换了生态和自然平衡,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人类,不得不努力进一步寻找和开发新的科学技术来缓解因无序开发自然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并反思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增大环保投入,强化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以维护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关系。

  科学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虽然在生活中“科学”一词代表了“实事求是”,是“真理”和“正确”的化身,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它给我们带来的却还有谎言和迷信。科学虽然在日益进步,但是还有更多的事实真相没有被发现和证实,数不清的假设、猜测和未经验证的推理依然充满了各种科学领域。在普通民众心里,很多似是而非的“科学”观念被人们当做金科玉律来奉行。在商业广告里,各种“科学”概念、“科学”理论在推销药品、保健品以及日用百货的过程之中大行其道,进行着种种误导,其中粉墨登场的专家教授更是以权威自居,以貌似科学的言论骗人钱财,打着科学咨询的幌子行忽悠之实。今天,人类对“科学的迷信”似乎并不比当年的“宗教迷信”或者是“封建迷信”减少多少。人类得益于科学,同样也受害于科学。

  佛法与科学不是互相背离的,二者在很多方面是互补共融的。特别是在全局性、大时间跨度的问题里,佛法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对科学进行增上,消除其负面作用。孙中山先生就曾经说过:“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宗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一种最雄大的自然力,人民不可无宗教之思想。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

  在理论上来讲,科学家或科学工作者以及应用者如果是勤修不懈、慎勿放逸的佛法修行者的话,就不但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使科学研究及其应用保持在文明、健康、正确的轨道之上。这样才可能使的科学成果真正造福于人类而不是为害人类,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而不是灾难,才能美化人类生存的环境而不是破坏甚至毁灭这个环境。

  进一步讲,佛教强调开发人本有的般若智慧,洞彻虚幻假相,证悟真如实相。佛教经论无处不在强调智慧,只不过佛教推崇的不是一般科学技术所推崇的逻辑智能,而是超理性的般若智慧——直接体证宇宙真相的智慧。佛陀并不是真理,佛陀只不过是真理的觉悟者。正如《杂阿含》所言:“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所以佛教更强调“以法为师”,以宇宙人生“法尔如是”的真实为最高目标,教人“如理作意”,使主观思维契合客观真如。没有契合真如的正思维,是修不到正果的。由此,佛教要求自净其心,按世界本来面目去把握世界,消解主客能所的分割对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一个勤修不懈、慎勿放逸佛法修行者都是一个研究宇宙——人生的高级科学研究人员,而每一个高僧大德就是这方面科学研究的教授和导师,我佛释迦牟尼则是指明前进方向的总指导。

  佛教崇智尚真,因而也就尊重理性和实证。在佛教义理中虽然理性思维不是最高层次的修行内容,但理性思辨(一般称之为因明学)是不可或缺的。而修行实践的成果,就是不断提供着的实证经验。所以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仅靠圣典的独断说教,反观很多其他宗教都不鼓励甚至反对信众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体证。所以佛教提倡和追求符契客观真实,表现出一种冷峻的客观精神。虽然佛教之所谓客观属于其“万法唯心”的范畴之内,但其心已经不是主观染污偏执之心,所以佛教透过其几千年的不断的修行实践表现出了重智尚真的特质,而这一点与现代科学的精神非常契合。

  比如我佛释迦牟尼说过“芥粒之中有三千大千世界”。这不仅可以从哲学意义上来理解,而且也可以与现代科学技术互相印证,证明这是颠扑不破、历久弥真的真理。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证实这是个真命题。

  我们知道,电脑的硬盘可以储存很多信息,如一块象巴掌一样大的芯片,就可以把一整座图书馆的藏书内容都全部装下。但这还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极致,以后还可以生产出更小的芯片,而且可以装下更多的信息,直至在非常微小芯片中装下一个大英图书馆的所有的藏书的内容。因为信息是没有体积的,而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信息同样是没有物质体积的,因此,芥粒之中完全可以装得下三千大千世界的全部信息。

  而且我们还知道,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虽然我们难以想象芥粒之中的空间是多么的微小,但是,由于时间与空间对于物质的依存关系,芥粒之中的空间却可以像太阳系直至银河系那样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只是我们没有身在其中而已。

  老子云:“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科学往往是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和追求欲为驱动和背景,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外向扩张。这种“有我所做”的、以满足自身欲望(特别是物质欲望)为目的的精神和行为,在佛法中称为“有为法”。它是苦的、束缚的、虚妄不实的!佛法所宏扬的是回归人的本源,以无为的精神思维活动来修正自身的不当行为,从而达到无为无不为的知慧境界。所以佛法修行是内向的、乐的、真实的、解脱的。在佛法中称为“无为法”。

  由于人类感官和认识方法的局限,使得科学研究只能是将宇宙万象分解成条条块块来孤立地进行某一方面的专门研究,不能够站在把握宇宙全体的境界上来认识事物。这种情况正如佛经中的一个广为人知的譬喻——“盲人摸象”所阐释的那样。

  比如人类能看到的最远的星体离地球有 180亿光年,换句话来说,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是 180亿年以前星体,它现在是个什么样,则只能等到 180亿年以后光线传播到地球之后我们才知道!而释迦牟尼佛在 2500年前就对三千大千世界了如指掌,并告诉我们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中一共有三十三个“天”,每一个“天”都是一个空间层次范围,而各种生命则以十种不同的形式和等级遍于三界之中,乃至于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想一想我们现代科技所要破解的外星人和外星文明之谜,想一想现代科技刚刚发现了一个自然环境与地球非常接近的星体,比较之下,就会发现佛法对于科学的殊胜之处。我佛释迦牟尼还告诉我们,在华藏世界内有十种不可说佛刹微尘香水海,无极无尽,有无数个象西方极乐世界的星体,并且还仔细详尽地解说了那里的情况。当时我佛释迦牟尼曾经告诉人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象一个椭圆形的庵摩罗果——这是 2000年之后才被科学技术逐步证实的!他还说一碗水中有八万四千条虫——如果人类没有发现显微镜,恐怕到现在还有人认为这是迷信了!

  我佛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讲述种种方便,对真如长说短说、横说竖说、百般譬喻,并非是想告诉我们宇宙这只大象身体上的细枝末节的小问题,而是教我们这群闭着双眼的人睁开眼睛——然后自己去看宇宙这只大象的全体!我佛释迦牟尼是用正法观察宇宙,这就像是一个视力正常的人观察大象一样,一目了然,一清二楚;而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则是一群盲人在各自摸象,就是在大象鼻子尖硬不硬、耳朵尖有几根毛等这类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上纠缠,他们研究的成果无论如何也不是大象的全体和真实,自然也就是互相矛盾,夹缠不清。从这个意义

  来说,佛法修行就是教我们要“但求本,不愁未”,勤修不懈、慎勿放逸地追求正法。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