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郑振煌: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二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3日
来源:   作者:郑振煌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郑振煌: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二

 

  郑振煌 主讲 / 陈淑蓉 整理

  二○○二年七月十日讲于花莲力行禅寺

  缘起无自性

  我们人为什么要了解自性?请注意,自性有不同的意涵。大乘佛教说的自性指的是我们的心性、佛性,其实自性就是指那个不变的性。我们佛性就是不变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我们说生无自性、灭无自性等等,是指的那个现象,生是一个现象,灭是一个现象,生老病死是一个现象,这些现象都是无自性的。

  什么叫做无自性呢?就是说这些现象都是缘起,都是因缘生,因此就是无自性。了解自性有什么好处?我们说缘起,就是指“事”,也就是“本末”的“末”的部分。我们了解自性,是了解原理,也就是了解“本”。我们如果只了解现象而不了解原理,我们会很累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没有真正的智慧、没有了解真理。就好比说:我们看到花开花谢,人会生老病死。每一次都要经过分析,一切万法都是无常,都是生、灭无自性,都是缘起无自性,这样我们会很累的。我们要了解自性,也就是要抓到原理。为什么一切无自性?因为是缘起,大乘称之为佛性、空性、心性、自性。了解原理以后,什么事情都可以用原理来对待。

  比如我们看到云、雨、河水、海水、水沟的水,或是汤或是茶或是咖啡,或是看到冰,看到水蒸气。我们只要了解原理,看到云彩浓厚了、湿气重了就会变成雨。雨落在水沟里就变成水沟的水,落在大海就变成大海的水,落在湖里就变成湖水,把它煮开就是开水,泡茶就变成茶水,煮菜、煮汤就变成汤水。可见,原理抓到了,就识得本质。本质是不变的,但由于不同的因缘,所以才产生了不同的现象。我们了解了原理,就可以不被现象所迷惑。不被现象所迷惑,也就是说我们离开了束缚,得到大自在,这就是了解自性的好处。

  什么是佛性

  大乘佛教度化众生,就是要我们了解佛性、体证佛性遍满宇宙虚空。三千不离一心,一心即是三千。即心即佛,是心是佛,作心作佛。这是禅宗所说。即心即佛,当下此心清净就是佛;不清净,就是凡夫,就是众生,就是地狱、饿鬼。三千法界都不离此心,所以即心即佛。我们说是心是佛,但要怎么修成佛呢?就要作心作佛,在心上去体会佛性,在山河大地里面去体会一切都不离佛性,这就是天台的性具思想。由佛性而呈现宇宙,宇宙与佛性不二。大乘佛教的终极就是体证自性、体证佛性。大圆满的法门就是体证心性。

  我们刚刚在喝茶的时候,有一位师兄问:“大圆满修行的射法,在我们临终死亡明光出现的时候,能够用得上吗?”师父那时候没有回答。我们要怎么在临终时用得上?我们在死亡过程中会有死亡的明光出现,那就是我们的母光明、地光明。当那种光明出现时,如果生前修学过射法,就可以将心射出去,跟死亡明光融合。所谓跟明光融合也就是能所双泯,再也没有二元的相对概念,由相对而进入绝对,进入一如,进入如来。

  什么叫如来

  什么叫如来?如来就是如去,就是从“如”那边来,就是去到“如”那个地方。如来,梵文叫做Tathagata。Tathagata由Tatha和gata或agata二个字组成。gata是“来”的意思,所以agata是“去”(也可以把gata解为“去”,则agata就是“来”)。因此,Tathagata可以当做Tatha││gata或Tatha││agata解,意为“如来”或“如去”。Tatha就是“如”,“如”就是平等不二,“来”和“去”不二。如来就是如其所来,来无自性,去也无自性,如来其实不来不去,所以如来就是如去,如去就是去到“如”那个地方。什么叫做如?用英文来讲就是suchness、thusness,“就是这样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办法用语文、符号来传达,就是这样子。什么叫做就是这样子?随顺因缘,也就是智慧者的随波逐流。什么是随波逐流?就是什么样的因缘产生,你就善尽那个因缘。好像师父说,他会来花莲办力行佛学院,从来就不是他的生涯规画。办力行佛学院只是半个小时内的因缘成就。他来这里开山,也没有那种概念,而是因缘转到哪里,他就利用那个因缘来做善事。诸位朋友,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修行要领。随波逐流,就是在波上借力使力。藉著因缘来善尽因缘、发挥因缘的功能。当我们分析了身是地水火风空所构成,也就能了知我们生理的部分和山河大地、众生毫无差别,如此就可以进入如来的世界,进入平等不二的境界。

  进入平等不二的境界有什么好处?就是让我们体悟到真理,也就是说我们再也不会被现象所迷惑。当我们死的时候,就回归大自然。我来自大自然,将来死了,尸体腐烂或火化了,就回归大自然,那不就是回到我的本来处吗?不就是如去吗?我们是怎么来的?我们是从空性而来的。所谓空性就是诸法因缘生的性,也就是除了自己的因,自己过去世的业力以外,还有父母亲的缘,加上社会世间种种的助缘,才成就了我,这就是如来。当我们体会了缘起,我们就体会如来。因为我们是从如那里来的,所以我们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是如来,男生是如来,女生也是如来,桌子等一切物质也是如来。

  大乘佛教发展到最后,就倡言一切都是如来。难道不是如来吗?这是不是缘起的?这是不是空性?它是从如那边来,将来有一天杯子坏了,人老了、病了、死了,化归为一切空无的时候,就如去了。如来、如去有什么差别呢?我们和佛有什么差别呢?差别只是我们无明。我们不了解我们是如来,我们不了解自性、缘起。换言之,我们没有智慧,我们无明。其实并不是真的有来、有去,而是缘起故来无自性,去无自性。非无因生、非自生、非他生、非自他生;非无因灭、非自因灭、非他因灭、非自他共因灭。一切都是众因缘所生、众因缘所灭。缘起故生无自性、灭无自性;缘起故一切现象无自性,一切现象都在无常变化中。所以,我们就可以随波逐流,我们就可以借力使力,就可以利用一切因缘、一切波来发挥最大的功能。

  随波逐流是自在放松

  你是老师,你就善尽老师的功能;你是学生,就善尽学生的功能;你是家庭主妇,就善尽家庭主妇的功能;你是记者,就善尽记者的功能。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在自己的岗位上,好好去善尽本分,这就是随波逐流。我们如果不随波逐流要和波相对抗,一定会惨遭灭顶。在座的如果会游泳,就会知道游泳最重要的要领就是“随波逐流”,也就是全然放松。那么你就可以在海上睡觉。我们为什么不会游泳?因为我们没有能所双泯。我们会想如果灭顶怎么办?我是我,水是水,没有办法和水打成一片,没有办法放松,所以我无法在水上睡觉、生活。但是善泳者却有这种能耐,全然放松。体会到自性,也就是掌握到那个原理。如果我们掌握到一切无自性,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具足一切三千法界,就可以不被缘起的相所迷惑,就自在了。

  我们不会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迷惑,也不再因某人地位比我高所迷惑,我们分别心就没了,就可以非常的自在了,所以就活在如来、如去、如如之中。透过身的观察、解析,就发现过去我们对身的执著是没有必要的。不如实面对自己的生、老、病、死是没有道理的,一切都是无自性的。生、老、病、死无自性,一切都是空性,一切都是无常。睡久了就会睁开眼睛,活久了必然会死,不然活得不自在,活得没有意思。这就是教我们离开现象的束缚,也就是打破我们的妄念,打破我们的分别心。我们观察有这个身以后,我们要继续观察我们的语。

  最微细心气

  “语”就是声音,因为有声音,所以有语。我们观察“语”,语也是缘起无自性。我们讲话,难道只有嘴巴的功能吗?难道只有语言脑神经的功能吗?难道只有心的指挥功能吗?都不是。它是众多因缘所促成。我们发现,语和身一样,都是很粗的气。我们要发现最微细的气,也就是修密宗或修禅定的人所要去体证的最微细心气。从最微细的心气分支出越来越粗、越来越明显的心和气。越粗的心,就是我们的觉受、思想。粗显的气就变成了地、水、火、风四大,变成种种器官,组合成身体。各位打坐都有经验,就可以发现我们的气。

  气可以分为粗、明显或比较外在的气,显而易见的就是呼吸。所以行者对於呼吸是很重视的,练瑜伽的人,练yoga瑜伽或是yantra瑜伽(动态的瑜伽),也很重视气。为什么呢?因为从气可以了解我们的身、语、意。我们的呼吸顺畅,身体就比较健康,心情也比较好,情绪也比较安详。我们的气不顺,身体也就不健康,情绪会显得很浮躁。当气不顺的时候,讲话就会颠倒。我们讲话要和顺、和蔼,一定要先深呼吸。我们要和人家吵架前,先深呼吸,深呼吸三、五次以后,就会心平气和地说:“您哪!真是讨厌喏!”对方也就不会和你吵架了,他会说:“唉呀!我真的很讨厌,您也很讨厌哦!”气就跟著调和了。当我们心浮气躁,一动我们的语就乱了;我们的呼吸一不顺畅,讲话就是怒气冲天,讲话都很冲。若我们气不顺,我们的身就不顺,语也不顺。再更深入一层去体会,所有的语都是音声,所有的音声,缘起固有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音声的本质也是空性,也是由地水火风空所构成。

  为什么我们要念佛、持咒?念佛、持咒就好像我们在打坐,数息、观呼吸、调息一般,是以调息为媒介,跟身相结合。念佛、持咒时,我们是藉著佛号声、咒语声,进入最微细的本质,来体会空性。是透过音声和本尊、诸佛菩萨相沟通、相应。咒语是一种空性的显发,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都有他的咒语、心咒、种子字、音声或是符号。我们就是透过这个媒介来和本质、原理相应。佛就是我们的原理,就是我们的来源处,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什么是本来面目

  什么叫做本来面目呢?大家和师父参公案、参话头,都可以参到“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我在外面流浪,将近一个月后才进入办公室。一进去就发现有一位未曾谋面的师兄打电话找我,听说他已经找我好久了。好不容易接上电话他就跟我说:“老师,我现在有一件事情想拜托你。”我问他有什么事情。他说:“我的儿子在十九岁那一年,已经见到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我问他:“请问令郎见到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看到什么?”这位师兄就告诉我说:“唉呀!我也不知道他见到什么。我是不是可以带他来给老师勘验一下。”我跟他说:“我没有见过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我没有这样子的修行,不过你可以带令郎来我这边,有空我们交换交换意见。”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呢?你到底是怎么样去见它?一切佛,就是我们的源头,佛菩萨、心性、自性就象征一切宇宙世间山河大地众生的本源处。

  密教透过礼拜、观想、持咒;净土法门透过持名念佛,透过音声,从音声当中和我们的本源处相应,这是有道理的。和它相应,就是能所双泯,也就是和自己的源头、原理相应。当我们体会到原理,就不会被枝末的现象所迷惑,就能够在世间任运自在。所谓任运自在,就是我们在这世间该病就病,该死就死,该老就老,该来就来,该去就去,这就是随波逐流。这个时候是清清楚楚的随波逐流,这个时候是发挥我们自身功能的随波逐流。

  可怕的摇头丸

  我们再观察语,就好像在观察我们的身一般。我们观察身在没有修行以前,我们的身可能都会造恶业。我们的身可能没有好好的去体会,没有好好利用它来修行、来做好事情。很多人,尤其现在的年轻人吃摇头丸、吃迷幻药。据说有百分之三十的年轻人,甚至一半的年轻人都吃过。我刚刚从印尼回来,在印尼有一位学生告诉我:“老师,你不知道,在上你的课之前,我是吃摇头丸的。”这位学生是什么时候上我的课呢?他前年来上我的课,他说:“老师,你知道吗?我从台湾留学回到印尼以后,就开始吃摇头丸。老师,你不知道摇头丸一吃下去多么快乐?”诸位有没有人吃过摇头丸?他说摇头丸吃下去的快乐是没有办法想像的,真的会让人上瘾。他说吃下去,整个人忘我,整个人的头就一直摇一直摇,可以摇一天一夜、两天两夜,整个人沉浸在享受中。可是当摇头丸的药效一过,整个人就会瘫痪掉,就变成忧郁症,没有意志力,精神涣散,对前途一点希望都没有,对未来、对这个世间毫无感觉,觉得这个世间很糟。他吃摇头丸上瘾之后,所赚的钱全部花在上面,但是药效一过,人就陷入极度的忧郁之中,一直消沉下去,只好到医师那里去打针,打镇定剂。

  我问他:“医师有没有劝你不要吃摇头丸,或是说如何矫正你的毛病?”他说:“没有,反正你来打针、吃药,他有钱赚就好了。”他身上永远带著镇定剂,一发作就吃药,真是痛苦极了,人生一点希望都没有。可是,他有福报,很幸运的接触了佛法。我去印尼上了一星期的课,他也很精进日夜上课之外,晚上下课还陪我们到夜市去吃冰、吃榴梿,慢慢了解佛法,亲近道场、亲近师父。时间久了他对我说:“老师您这一次来,我要向您报告,佛法实在太棒了,佛法救了我,否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人生快要报废了。”他听过课以后,现在事业顺利、发达。我问他:“你已经克服摇头丸了吗?”他说:“我已经克服了。因为佛法给我力量,那种法喜才是真正的喜乐。”因此他非常发心,要将他所知道的佛法辅导年轻人,希望年轻人不要再嗑药、吃摇头丸。

  我们再回到主题。分析了身和语之后,我们发现由于不了解真理而误用了身和语,造下恶的身业、语业。恶语业就是种种徒增自己烦恼的恶口、绮语、妄语、两舌等。现在知道语的基本元素也是地、水、火、风、空、识与一切众生、山河大地都是无二。我们只要透过语的修行,就可以达到本源——我们的佛性。

返回目录

------------------------------------------------------------------------------------------------------

更多郑振煌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