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方伦:净法概述 第二章 极乐国轮廓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2日
来源:   作者:方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方伦:净法概述 第二章 极乐国轮廓

 

第一节 依正庄严

据《无量寿经》所载:阿弥陀佛当初为比丘时,名为法藏,法藏比丘为了“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这一目标起见,曾请世自在王佛为其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内种种情状,并且显现给他看,俾作为蓝本,供创造时参考之用。法藏比丘于听完看完这许多佛国之后,乃开始以精神创造国土,经思维摄取五劫之久,然后乃成为极乐世界。按十方世界之建立,悉为众生共业所成,唯识所现,无非仗因托缘,依他而起,虽似外境,仍归一心。今佛以清净八识摄成净土,若众生一心念佛,以正念投入佛净识中,便如一瓯水倾入大海,与海相融,汇为巨浸,所以生其国者,惟觉依正庄严,重重无尽了。

至于什么叫做思维摄取五劫之久呢?现在且把宝树作为举例:法藏比丘凝神正意,在杳无一物的虚空中,看作一株宝树,树本是金的,茎是银的,枝是琉璃的,条是水晶的,叶是珊瑚的,花是玛瑙的,果是砗磲的,照这样作想,名为思维,思维完之后,若把这一念永远不放松,则这一株树便永远存在。若再加作意,要它发声便发声,要它开花便开花,要它结果便结果,照这样的加持,名为摄取。

十界之中,除佛以佛眼观之,能知其为虚幻不实外,其余九界众生观之,则惟觉其为宝树,视之有色,听之有声,嗅之有香,尝之有味,触之有质,思之有物,如此这一株宝树便成功了。这不过随便拈出一物作为例子,举凡极乐国中,上起天空,下至地底之一切物品,千态万状,其渊源悉与此相类。法藏比丘为了思摄净土,作为度生道场起见,竟殚神竭虑,至于五劫之久,这就是今日的极乐世界,亦即是吾人异日的归宿处。只就这一点看来,就可见阿弥陀佛是怎样的慈悲喜舍了。

佛学中以身体为正报,环境上之一切事物为依报,极乐国的依正庄严,略见于净土三经,但是三经中所说的,也不过像大海中之一滴,其实若广说者,穷劫不尽。凡事千闻不如一见,行者若一心念佛,将来往生后,身历其境,自然会一目了然,否则就如今人读秦、汉、隋、唐历史,想像当时之若人若物,终成为隔靴搔痒了。现且根据经中所载,把极乐国庄严情状,概说于下:

一、正报庄严亦即众生世间清净

身相端严

彼国人民,身皆真金色,具三十二相,形貌相同,无有好丑,容色微妙,皆受自然之身,无极之体。(西方三圣,身相庄严,因文繁未述,但看《观无量寿经》自知。)

寿命无限

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除其本愿,修短自在。

具六神通

皆得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诸通,若成阿罗汉,则兼得漏尽通。

常住正定

常住正定之聚。

不堕恶道

生其国者,更不堕三恶道。

莲花化生

彼国人民皆于七宝池中莲花化生,并无男女爱欲胎生诸事。

乐如漏尽

心身安乐,如漏尽比丘。

无不善名

彼国从无不善之名,况有其实。

道心不退

生其国者,皆是阿鞞跋致,于无上道,悉不退转,勇猛精进,直至成佛。

智慧辩才

受读经法,讽诵持说,具有智慧辩才。

得无生忍

得无生法忍,诸深总持。

威力自在

声闻菩萨,神通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

身光赫煜

诸声闻众,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乃至三千大千世界。

声闻无数

彼佛初会声闻众数,不可称计,菩萨亦然。佛告阿难:如目连等,于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计彼初会声闻、菩萨,所知数者,犹如一滴之水,所不知者,如大海水。

补处甚多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二、依报庄严亦即器世间清净

国土平坦

全国平坦,净无纤尘,无须弥山及金刚围一切诸山,亦无大海小海、溪渠井谷。

七宝为地

其佛国土,琉璃为地,杂以七宝,内外映彻,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八宝所成,一一宝珠,有千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恢廓广荡,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

气候温和

气候不寒不热,常和调适,无春夏秋冬。

罗网悬空

无量宝网,弥覆佛土,皆以金镂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曜,尽极严丽,微风吹之,演发无量法音,众生闻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六时雨花

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花,微风吹之,遍满佛土,柔软芬芳,足履其上,蹈下四寸,随举足已,还复如故,华用已讫,以次化没,大地清净,如是六反。

宝莲充满

众宝莲花,周满世界,一一宝花,百千亿叶,其花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赫然,炜烨焕烂,明曜日月。

化佛说法

一一宝莲花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

佛道场树

阿弥陀佛道场树,为众宝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而为庄严,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

宝树发音

七宝诸树,周满世界,或纯一宝,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花花相顺,实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清风徐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其音之美,超过第六天上,万种乐音千亿倍,演出无量妙法音声,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嗅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诸根清彻,无诸恼患。

万物严丽

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

无三恶道

无地狱饿鬼畜生诸难之趣。

宫殿庄严

讲堂、精舍、宫殿、楼观、舍宅,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络,覆盖其上。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意所欲,应念即至。

国土清净

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

浴池香洁

有诸浴池,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黄金池者,底白银沙;白银池者,底黄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砗磲池者,底码瑙沙;码瑙池者,底砗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

池水随意

彼国人民,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至颈,灌身,还复,皆得如意,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微澜灌注,发诸妙声,或闻佛声、法声、僧声、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

香气普熏

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花树等,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

饭食精洁

彼国人民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花香、庄严之具,胜第六天。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法服随念

国人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无须裁缝捣染浣濯。

化鸟演法

阿弥陀佛常化作种种奇妙杂色之鸟,如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凫、雁、鸳鸯等,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法,闻者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第二节 四十八愿

上边已经说过:阿弥陀佛为比丘时,名为法藏,法藏比丘摄取清净佛土之后,再到世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度生大愿,愿文颇繁,未能全录,若欲观全文者,但读《无量寿经》自知。兹谨将其中之重要者,乃与吾人有密切关系者,抄录于后,俾资观感和策勉。同时也可以明白佛之恩德是若何之广大,安可不淬励精进,图报未来。

愿别

愿文摘要

无量寿经中原文

国中无三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国人寿终不堕三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国人身皆金色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国人形色皆同无有好丑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国人皆有宿命通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国人皆有天眼通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国人皆有天耳通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国人皆有他心通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国人皆有神足通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15

国人寿命无量长短自在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8

十方众生十念必生其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19

十方众生发愿欲生其国者临终必来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20

十方众生回向功德必得往生其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21

国人皆有三十二相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27

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其数无量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极微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辩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31

国土清净照诸世界愿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2

杂宝宫殿香气普薰愿

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花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34

十方众生闻名得忍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35

闻名欢喜女转男身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相者,不取正觉。

38

国人衣服随念不须裁染洗涤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39

国人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以上二十一愿,都是重要的,都是与吾人有密切关系的,至于其他接引大菩萨之愿,眼前尚非吾人所需求,故未录入,若欲知其详,可看《无量寿经》,自能见其全貌。遍观每愿之末尾,皆有若做不到,不取正觉之文,不取正觉,就是不成佛,但是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历十劫,可知他在四十八愿中,每一愿皆已完全实现,若不实现,他是不愿成佛的。世间善人都能做到言必有信,岂有万行具足,福慧圆满之佛,会自食其言,说了不兑现的?若果如此,他还有什么颜面见十方诸佛菩萨?见十方一切众生?还有什么资格称为天人师、佛、世尊,受人五体投地的礼拜供养赞叹?这样看起来,吾人对于他的四十八愿的完全实现,用不着再来疑虑了。

但是上述诸愿中,固然都是他应负的责任,惟有第十八、十九、二十这三愿,是行者与佛双方同负的。第十八愿,行人若称他的名号至十念以上,他这才负责,否则他就不负责。第十九愿,行人若曾发愿欲生其国,他这才负责,否则他就不负责。第二十愿,行人若把做功德所应得的福报,回向愿求生其国,他这才负责,否则他就不负责。所以才说这三愿的责任,是行者与佛双方同负的。我们若是能够做到:一、已念佛号;二、已发往生极乐国之愿;三、已将功德回向求生其国,则我们方面应做的事,可说是都已做到了,这样余下来的,另一方面的责任,就应由阿弥陀佛单独负责,就完全是他的事了。他若是当我们临命终时不来迎接,以致不能往生极乐国,而依旧落在六道轮回之内,则他便无资格成佛,就不配称为接引导师,并且连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净土三经,都变成大骗局大妄语了。当然以他两位佛陀的道德和地位,绝不致如此,所以纵使我们蠢如鹿豕,不具清净法眼,而两土果人所发的愿,说的话,也总可以信得过,何况对于佛法稍有认识的人,都会明白念佛这一法门,是含有甚深的作用,甚深的道理在内,绝不是像蒙童念书,光在嘴里胡哼,便算了事,绝没有这样的简单。

 

第三节 三辈往生情形

念佛众生,其智慧和功行都不齐,无论博通三藏之大德,乃至不辨香臭之愚人,只要一心不疑的念去,尽都能够往生,无一遗漏。此中若单凭自力,绝无这样的效果,徒以仰仗佛力故,所以皆得往生。但是生是生了,品位便有高低之别,大本仅分三辈,《观经》则详说九品,惟是大本与《观经》所说,又略有出入,举要言之,上辈三品,当于出家离欲,诵读大乘,解第一义,广修功德,发菩提心中求之。中辈三品,当于奉持斋戒,回向功德,孝养父母,行世仁慈,专念佛号,发菩提心中求之。下辈三品,当于造罪毁戒,作已后悔,十念勇猛,发菩提心中求之。兹根据《观无量寿经》中所载九品往生情状,列成表式于下,俾便观览。

三辈九品往生情状表

品级

生前举动

临终情景

生彼国后状况

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读诵大乘经典,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

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并化佛圣众,执金刚台,至行者前,佛放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赞叹功德,劝进其心,行者欢喜,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生彼国已,见佛及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陀罗尼门。

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无量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故我来迎。’行者坐紫金台,合掌赞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

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则开,行者身紫金色,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经于七日,不退菩提,应时飞行十方,礼事诸佛,修诸三昧,经一劫得无生忍,现前受记。

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诸菩萨及五百化佛来迎,赞言:‘法子!汝今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行者坐金莲花,坐已花合,随世尊后,往生七宝池中。

一日一夜花开,七日中见佛相好,不甚明了,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演法,游历十方,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

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行者心大欢喜,坐莲花台,长跪礼佛,未举头顷,即得往生。

莲花寻开,闻众音赞叹四谛,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一日夜持八戒斋,或一日夜持沙弥戒,或一日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前,赞言‘善男子!汝随顺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于极乐世界。

在宝池中七日,莲花乃开,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成阿罗汉。

孝养父母,行世仁慈。

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已命终,如屈伸臂顷,即生极乐国。

经七日已,遇观音、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

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

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经名故,除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称佛名,以称名故,除亿劫生死罪。尔时,化佛及化观音、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行者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花,随佛后化,生宝池中。

经七七日,莲花乃开,当花开时,观音、势至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

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如此罪人,应堕地狱。

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闻已,除亿劫生死重罪,地狱猛火化为清风,吹诸天花,花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花之内。

经六劫花开,观音、势至以梵音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即发无上道心。

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遇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应至心称无量寿佛,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以称名故,除亿劫生死之罪,命终见金莲花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生极乐世界。

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方开,观音、势至为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发菩提心。

综观以上三辈九品往生情状,可知前五品都是修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者,至于品位的高低,则完全根据功德的深浅。后四品中,中下但孝顺仁慈,并未修出世法,而下上、下中、下下三品,则不特未修善法,且多造恶业。若论生时此种行径,纵使孝顺仁慈,也只能算是世间善人,并不配生于佛国。何况后三品尚是逆恶之流,理合堕三恶道中,安有往生佛国之福德?若不是佛愿力广大,何能于急迫称名之后,便得脱罪往生,高预圣列?像这一类人,当地狱相见,性命在呼吸间时,我敢说除净土宗门有办法外,其余各宗全是束手无策的。单就这一点看来,便可以见得净土宗的奇特希有处。《佛教初学课本》中说:“《观经》语,最惊人,许五逆,得往生,三藏教,所不摄,佛愿力,诚难测。”全是实话,丝毫没有夸张。

其次,单就九品临终情景各栏中,就可以看得出除阿弥陀佛之功德愿力不可思议外,单凭善知识加持之力,已占其四品,此末后四品人,生前不特对于佛法毫未留意,并且对于极乐国更是陌生得很,徒以临终时,得了善知识劝赞称名的结果,竟然也会坐起莲台,生于佛国,这真是他们所梦想不及的。于此可见善知识助转法轮之功,至堪珍佩,几乎与佛力可以并驾齐驱。同时也可以看得出世人临终一念,是何等重要,假使平时的修行与否,都一概抹煞不论,单就临命终时来说,就可以下断语:“凡临终念佛而寂者,不论何人,皆得生西。”此助念会所以为非常需要,而必须予以成立。

读者诸君看了后四品众生,生前不曾念佛,甚至还在作恶,只要临终时经过善知识的指点教导,十念称名,便得往生的事实之后,千万不要误会,以为既然只要临终前有人指引,赶得及十念的,都可以往生,那么平时尽可不必念佛,或者尽管作恶,只要临死记得十念,便可往生。若作此想,大是错误。须知平时念佛,临终因习惯故,亦会念佛,蒙佛接引往生,这是正常的现象。平时不念佛,临终蒙善知识教导,因起正念,这是特别的现象。正常的现象,是靠得住的;特别的现象,是靠不住的,是万不得一的。

世人死时情景,千态万状,互不相同,假如不能病终正寝,而是死在牢狱中、疆场上、路旁、野外、医院病床上时怎么办?住处附近找不到善知识时怎么办?纵使死在家中,家人手忙脚乱,不信或不肯或不知请善知识到临时怎么办?命终得太快,来不及请善知识时怎么办?知识已到,但病人神志昏迷,不能听法时怎么办?病重痛苦时,神经错乱,态度倔强,不听好言,不肯念佛时怎么办?这在在都是问题。

弥陀第十九愿言:“十方众生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使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愿文中只言临寿终时,未提如何死法,所以行者经过发愿后,若遇被炸死、打死、溺死、毒死、焚死、压死、脑充血、虎列拉、鼠疫、触电等,不论能不能念佛,来得及或来不及念佛,都算是临寿终时,佛都当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接引往生。倘若平时不念佛,不发往生愿,到此时要想待善知识教令念佛,或于临终风刀解体,极度苦痛时,记得念佛,当然都不可能。

总而言之,靠善知识不如靠自己,靠临终不如靠平时。所以行者平时称念佛号,这是应佛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平时发愿往生,这是应佛第十九愿:发愿欲生其国者,临终必来接引愿。平时将所作功德,回向求生极乐国,这是应佛第二十愿:回向功德,必遂往生愿。如此则临命终时,自然会得到保障,得到佛的加被,如买预约券,如纳人寿保险,如下定钱,如聘长年顾问,这样不更稳如泰山吗?若不行这种慎重稳固的步骤,要想效法人家侥幸成功的冒险举动,如见人跌在山涧中不死,反而得了窖金,自己便也向山涧中乱跳,冀有幸遇,不至粉身碎骨不止也。

返回目录

----------------------------------------------------------------------------------------------------------------

更多方伦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