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张秉全:法华经品题略解 授记品第六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7日
来源:   作者:张秉全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张秉全:法华经品题略解 授记品第六

 

  梵音和伽罗,此云授记。亦云受记、受决、受莂。授是与义。受是得义。记是记事。决是决寂。莂是了莂。(莂,分别之义)诸经或破受记。如净名云,为从如生得受记,为从如灭得受记。如无生灭,则知无记。思益云,愿不闻记名。大品云,受记是戏论。今经云何(说授记)?答,若见有记记人,此见须破。若菩萨誓记,此记须与。(此通途答)又世谛故记。(世谛有建立故)第一义谛故无。(四教并论二谛,不能以真难俗)又四悉适时故记。如下说(四教各论四悉)。今经有五种记。若通途记。如法师品初,若别与记,如三周后。(一、通别)若正因记,如常不轻。若缘因记如法师品十种供养。若了因记,如授三根人。正因记则广,缘了记则狭。(二、三因)或迟记或速记。(三、迟速。迟如声闻,速如龙女。)或佛记,如此文品,或菩萨记,如常不轻。虽无劫国之定,亦得是记。(四、师弟)复有悬记,如化城品未来弟子是。(五、现未)首楞严三昧经明四种记。今经具之。未发心与记,如常不轻品。发心现前无生三周记是也。四悉者,原夫诸佛本为大事因缘出世,令诸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今大事已显,佛已说竟。众生已入,畅佛本怀。众生愿满,法应与记。如父遇子,岂不付财。又,行人无量世行愿愿在今佛。文云,其本愿如此,故获斯记。此两缘,是世界悉檀故记。(初约机应相对,第二单约物机)又,二乘闻经,改小入大。圆因已足,因必招果,故如来与记。又,时众咸知,发愿为生身法身内外眷属。或愿但生彼土,饶益众生。此两是为人悉檀故记。(一已生己善,二能生他善。)又,授二乘记,破欲退大入小菩萨。何者?若定有二乘,可退为小。今无二乘,何所可退。(一破欲退为小之恶)又破欲发二乘心者,彼证已舍,我何为取。(二破欲发小心之恶)又,破未改小者,则便改小。(三正破小恶)又,将证小者,即不取证。(四破将欲证小之恶)此四对治悉檀故记。又,无生现前,必由实解,开佛知见不谬,故与受记。又,一切众生,但正无缘,(但有正因,无缘因)今小乘闻经信解,正缘具足,开佛知见,故与受记。此两是第一义悉檀故记。此四记摄一切诸受记尽也。中根人闻法(说)譬(喻)二周,开三显一,具足领解,如来述成。虽自知作佛,而时事未审(知)若蒙佛诚言,授其当果。劫国决定近远了莂,则大欢喜。今从佛授与得名(得佛之名)故言授记品。又,通论,则记十界事,皆名授记。今但记作佛。又,四教佛皆有授记,今唯在圆。又,法身应身二记,今且在应。

  本迹,则诸大弟子久已得记。今迹示初受,以引实行。

  观心者,能观心性即空假中,即为诸佛授记。亦能授一切记,如常不轻。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