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玄奘思想研究:玄奘的境界(江毅)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4日
来源:   作者:江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玄奘思想研究:玄奘的境界(江毅)

  玄奘的境界

  江毅

  每当来到玉华这块曾留下过玄奘的人生辉煌、伴随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的佛教圣地时,这里的云卷云舒、松涛鸟鸣、碧潭飞溪、风吹草动,都仿佛穿越了时空,无时无刻地传递着他的信息,在我的心尖作集束式的输入,似乎有灵犀之通,并将我的心弦深深地拨动,心海中涌动的是对这位旷世伟人的浓浓的眷顾之情。

  玄奘,作为伟大的佛学家和翻译学家,在精研并吃透当时他所能见到的佛教教义之后,又去印度向戒贤等大师求学,取回并翻译了大量梵文佛学经典,创立了法相宗。这位“大遍觉菩萨”融会印度佛学各派,正本清源,推进了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也大大推进了印度佛教的发展,是佛教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祟敬和爱戴,也受到了印度、日本、朝鲜、韩国等国人民的敬仰。他不仅深深地影响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也深深地影响了他身后的各个时代。他还将随着人们对他的进一步的研究和认识,在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中继续发挥其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无可置疑,玄奘在佛学领域达到了至高的境界。凡眼看玄奘,我无话可说。然而,从做人的角度还是可以谈—谈自己对这位万世景仰的高僧的一些理解。

  我觉得玄奘在做人上也同样达到了至高的境界——善良无私。。如果一个人光为自己考虑,那他就可以想方设法地去为自己的名利去奔波,做一切有益自己的事情。“人生在世,名利二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是还被一些人奉若神明吗?玄奘,以他聪敏过人的智慧,他可以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也可以在他所处的唐代盛世里做一个巨富商贾,最次,他也可以做一个普通人,为生计去忙碌、为生活的殷实滋润去奋斗。然而,他没有,他只做了一个生活清苦的佛教徒,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了佛教事业,用行动无声地回击了追名逐利、自私自利者的谬论。在其65年的短暂生涯中,无非是一心向善、自我完善并教人行善,以自己谨严的言行和终生的努力导引当世乃至后世的人们更好地生活。

  他好学勤奋。玄奘幼时父母双亡,随出家兄长寄住佛寺。也许是环境的濡染,立志事佛。他说:“出家是大丈夫事业,非将相所能为也。”十三岁那年,朝廷度僧,因其语惊四座,被郑善果认为是“释门千里驹”,并破格引度,成为洛阳净土寺的一名僧人。“男儿欲作健,结伴何须多。”于是,他便一头扎进了对佛学的研究之中。对于他所能见到的佛教的教义很快便吃透理解,融会贯通。为求得对佛教能有更为深入地研究,并使其得到广泛传播和发扬广大,他便更为深入地学习钻研梵文,并有了那次不同寻常的天竺之行,于是,才有了《大唐西域记》的诞生,才有了1335卷梵文经典被译成汉语,才有了法相宗的诞生和在中国乃至日本、韩国等地的传播和广泛影响,才为他在佛学界赢得了不可磨灭的祟高地位。

  他执着忘我。为了能从印度取回经卷,他历尽艰难险阻,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吃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苦头,行踪遍及西域、天竺130多个国家,域外研修17个年头,回来后又谢绝了唐太宗让其出任高官的美意,潜心投入到了经卷的翻译之中。为了能尽快译出经卷,他忘记了日月流年,废寝忘食挑灯苦战,译经19年,共译佛经74部1335卷,其中,仅玉华4年,就译经14部682卷。

  他没有节假日,连同春节也不休息,只在生命临近终点的前夕,为自己留了三天整理经卷和告别故土的时间,当做完了这些,他便以做完了一件事情的平常心态安样地告别了尘寰……他胸襟博大。细究他的一生,他饱读诗书,精通儒道。作为雄居世界东方的大唐帝国的臣民,他并没有以妄自尊大、沾沾自喜的心态沉浸于一种自我欣赏和釉室满鱼耶倚。而是在对佛教的研读中发现它也是人类思想史上不可多得的、不同于儒道的伟大的思想。于是,他走出国门,把中国的儒道介绍给印度,又把印度的佛教经典带回中国,促成了人类史上先进文    因为善良无私,使他成为了—个好人。因为好学勤奋,使他成为了—个富有智慧的人。因为执着忘我,使他成为了—个世人景仰高尚的人。因为胸怀博大,使他成为人类史上不可多见的光照当代、德泽后世的人。

  人生苦短。在这短促的人生中,一个人难得做—个好人、做—个富有智慧而有益他人的人。而更难得的是做一个为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人。正因为生命的短暂,人要想做好—件大事不易,做好—件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大事更难。玄奘终其一生,一心向佛,创立了玉华宗肤相宗、唯识宗或慈恩宗),并使其发扬广大,可谓功德无量,不枉此生。

  不忘记自己的人总会被人们所忘掉。而忘掉自己的人恰恰会被人们所记牢。不仅如此,在其生命的历程中,如果能够尽其所能地去做并做成一件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好事的人,便当之无愧地达到了做人的至高境界。

  玄奘,当是达到这种至高境界的人类史上为数不多的人中的一个。

  (作者系铜川市史志办公室干部)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